下周11月7日就立冬了,天地之氣由秋收轉(zhuǎn)為冬藏,我們?nèi)粘pB(yǎng)生也要著眼于“藏”。首先是精神安靜,神藏于內(nèi),有不良心情緒的時候,學會調(diào)節(jié),堵不如疏,發(fā)泄出來,以保持心態(tài)的平和。其次是身體不宜太多大出汗的的運動,氣藏于體。再次就是飲食上需要養(yǎng)藏,滋養(yǎng)心脾腎,陽氣內(nèi)藏,固本培元。平時氣血虛,心力弱,精力補足,精神渙散的人,冬天尤其要養(yǎng)藏,借助天時多給自己的身體囤點好東西,等到春天生發(fā)的時候,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都會發(fā)展的很好。身體虛體弱的人,有時候越努力,效果越差,因為消耗太大了,養(yǎng)好身體,是強健精神的一部分,也是自己真正的好風水。種子是植物的精華,這3個小種子能幫身體養(yǎng)藏,平時可以多吃點,特別是氣血虛的人。冬天陽氣內(nèi)藏,脾胃陽氣重,這時候吃蓮子,健脾養(yǎng)心的效果更好。之前有新聞是開封出土了宋代的蓮子,拿去培育,依舊可以種出荷花,它的生命很強。《本草求真》載:“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生生不息。節(jié)節(jié)含藏。中含白肉。內(nèi)隱清心。根須花果葉節(jié)皮心。皆為良藥。稟芬芳之氣。合稼穡之味。為脾之果。脾為中黃。所以交媾水火。會合金木者也。土旺則四臟皆安。而蓮之功大矣。”蓮子養(yǎng)心脾,被稱為“脾之果”,對上熱下寒的人很好,心脾狀態(tài)好,自然能補其他的臟器。《醫(yī)學入門》中講它:“止泄精白濁,安心養(yǎng)神,補中益氣,醒脾內(nèi)滯,止渴止痢,治腰疼。一切五臟不足,傷中內(nèi)絕,補十二經(jīng)氣血,除百病。生食微動氣,蒸食之良,令人歡心。”夏天吃新鮮蓮子很好,但得控制量,會動氣。干品蒸著吃最好,會很讓人很開心。平時心氣虛、脾氣虛、睡不好的人,特別適合吃蓮子。蓮子很固氣,大便燥結(jié)的人不適合吃。吃的時候適合搭配銀耳、百合這種潤腸燥的食材一起煮,能提前解決大便燥結(jié)的問題。古代民歌里總有“蓮子”這個意象,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表達。“蓮”與“憐”同音,“蓮”就是“憐”,“憐”就是“愛”。秋歌里收獲的是愛情。古人把“你”稱作“子”。蓮子,憐子,惹我憐愛的,便是可愛的你啊。我那么愛你,你看起來卻那么猶豫。芙蓉花隱匿在蒼茫的晨霧和露水中,這份情感,我從未看得分明。中國人自古都比較含蓄,因為蓮子這個意象,也有很多訴衷情的衍生品,比如蓮花玳瑁簪,比如蓮子的手串,并蒂蓮的擺件等,都與心底的愛情有關(guān)。點擊圖片,立即購買朱砂蓮子手串↓↓
新鮮的芡實叫“雞頭米”,雞頭是生長在大型浮葉里的植物,莖葉有刺,開紫色花,外殼有刺,雞頭果的樣子很像雞頭,故名。宋代《夢梁錄》記載農(nóng)歷七月雞頭上市,時人揀銀皮子嫩者為佳,用小荷葉包裹著,摻上麝香,用小紅繩捆好在街頭售賣。蘇州人秋天會用新鮮的雞頭米和桂花一起熬湯,香甜軟糯。中藥芡實是其干燥成熟種仁,芡實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被列為“上品”,能補中、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隨息居飲食譜》說它甘平,補氣、益腎、固精。清代文學家袁枚認為,芡為纖之意,如拉船之纖繩,有吸引之意。這跟芡實的藥性也很相似:芡實對身體的補益,重在收澀。我們平時說到進補,就像是往空杯子里倒水,但往往發(fā)現(xiàn)補不進。這不是水的品質(zhì)不行,也不是水倒得太少,根源在于杯子是漏的。現(xiàn)代人的脾腎都耗得太厲害了,腎失封藏,脾失運化。這正需要芡實的收澀之性,來把這漏成篩子的身體補綴好,這樣補益的養(yǎng)分才能被運化、吸收、封藏。那些“漏”得厲害的人,特別適合吃芡實。點擊圖片,立即購買芡實蓮子粉↓↓
都適合經(jīng)常吃一點芡實,祛濕健脾、益腎固精。蘇東坡是個很會吃的人,也擅長養(yǎng)生,他是這么吃芡實的:將芡實煮熟,時不時吃一顆,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咽下。每天用這個方法吃芡實10~20顆,日復一日,堅持不懈。不僅吃了芡實,還生津吞津,滋潤臟腑。他說:“芡無五味,腴而不膩,足以致上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華液通流,轉(zhuǎn)相挹注。”芡實沒有五味,口感豐腴而不滋膩,可以使全身各處的津液互相交流、補充。《本草新編》中也說芡實能祛濕,但能滋潤身體,看起來有點矛盾的功能,是通過補中達成的:“芡實補中去濕,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補真水,與諸補陰藥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不慮多投以增濕也。”芡實特別適合搭配滋陰的食物一起煮,比如銀耳、百合、桑椹等,只要一起吃,就不會生濕,秋冬讓身體補到真水,很滋潤。如果你平時不做飯,可以直接喝固元茶,如果做飯,也可以直接把它煮到粥里。它里面不僅有蓮子、芡實,還有山藥、白扁豆、茯苓、桔紅、甘草、白芷、肉豆蔻。這個方子能健脾祛濕、補腎益精,又暖又補,如果你有點陰虛上火,小便少,可以加時令的水果、銀耳、百合一起煮,更滋潤,也好喝,特別適合脾虛、濕氣重的人。- 方中蓮子補脾止瀉、養(yǎng)心安神,調(diào)心悸失眠;
- 白扁豆健脾化濕、利尿消腫;茯苓健脾滲濕、寧心安神;
- 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祛濕止帶;懷山藥健脾益腎、補肺氣;
- 五者同用以健脾固腎,可補虛和恢復脾胃升清降濁之用。
- 又以白芷散寒燥濕;桔紅消痰利氣、寬中散結(jié);肉豆蔻溫中行氣;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共同啟動脾胃陽氣,讓脾胃動力十足。
點擊圖片,立即購買固元茶↓↓
黑豆色黑,屬水,被稱為「腎之谷」,最能補腎。《本草分經(jīng)》云黑豆:“補腎鎮(zhèn)心明目,利水除熱,去風活血,解毒利大便。”黑豆有兩種,一種黃芯入脾,一種綠芯入肝,肝腎同源,如果你是肝腎陰虛一定用綠芯黑豆更好。醋主收斂,能把黑豆的能量更好地鎖住,又開胃。把綠芯黑豆炒到有香味,用釀造醋泡七天就可以吃了,每天早晨吃上7顆,如果你脾胃虛寒,還可以加5片生姜一起。具體方法如下,里面有很多細節(jié),不贅述了????如果你經(jīng)常失眠、掉頭發(fā)、眼睛干澀、便秘、肩膀酸痛,或者沒精力,在備孕中,都可以天天吃它。如果懶得做,也有現(xiàn)成的。是“7成熟黑豆,置入6年老陳醋,浸泡三天,再加入蜂蜜,浸泡3個月”做好的,真空包裝,每天一小袋,非常方便。
這3個小種子看起來都其貌不揚,但如果真的能用到生活中,身體慢慢的就從底子美起來了。補養(yǎng)身體有時候不需要很貴、很稀缺、很花哨的東西,平平淡淡的食材,潤物細無聲。一日三餐,一晚安眠,都挺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