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型動脈斑塊
通過前幾期推文介紹,我們不僅了解了動脈斑塊的成因,危害還了解了最直接的因素—高脂血癥的治療。通過對中醫學關于斑塊成因的學習,我們知道不外乎痰凝、氣滯、血瘀三種。今天就針對血瘀型動脈斑塊談談它的治療方法~
血瘀型成因
中醫稱“離經之血為瘀血”,瘀為血滯,瘀血是血行障礙、血液凝聚的病理產物。瘀血形成后停滯體內,可阻礙氣血運行,阻滯脈絡。瘀血的形成多因七情不暢、寒冷侵襲、年老體虛、久病未愈等病因發病。病位主要在于肝、心、脾,首先肝主疏泄,喜條達,若平素多情志抑郁澤氣機郁滯,“氣行則血行”氣郁則血瘀,或是肝郁化火,血熱互結成瘀。其次,“心主血脈”“脾統血”,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可以使心失所養,脾失統攝,從而血液運行不暢或血行于脈外造成血瘀。
易患人群:血瘀體質
血瘀體質是指當臟腑功能失常時,易形成瘀血病理產物的人群。常表現為面色晦暗,皮膚粗糙呈褐色,色素沉著,或有字板,口唇黯淡,舌質青紫或有瘀點,脈細澀。這類人群,平素應注意調護改善血瘀體質防止疾病發生。
治療
01
飲食及起居調理
血瘀型患者,平素應多吃補氣補血、養血活血的食物,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如桑葚、豬肉、羊肉、山楂、醋、紅糖、黃酒、葡萄酒等。
并注意氣候變化增減衣被,避免寒冷,住所要保持通風、暖和。小小的細節往往有著大力量。
02
中藥治療
針對血瘀型的動脈斑塊要以活血化瘀藥為主。譬如當歸、川芎、紅花、香附、蒲黃、丹參、水蛭、三七、郁金等。
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水蛭,味咸、平。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無子,破血瘕積聚,利水道,生池澤”,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水蛭具有抗凝、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等作用,還可以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面積。并且現代科學研究也表明蒲黃能明顯減低體內的甘油三酯、血清總膽固醇等血脂指標水平,并可以促進內皮細胞PG-2的分泌,同時抑制血小板凝聚。另有專家發現淫羊藿、土鱉蟲都能夠不同程度地起到調節血脂、抑制脂質過氧化、改善血液流變的作用, 從而幫助達到抑制動脈斑塊形成的目的。
03
組方治療
不光是單味藥物,以活血化瘀藥物為主,其他藥用功效的藥物為輔組成方劑對血瘀型動脈斑塊有著加倍的治療效果。如以活血化瘀為主的失笑散,其主要成分五靈脂、蒲黃,具有散結止痛,活血祛瘀的效果,將其用于治療動脈斑塊可以抑制血小板集聚。
在臨床上,復方丹參滴丸聯合西藥可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粘附分子的表達,減輕炎癥反應,改善內皮功能和血小板功能,對頸動脈粥樣硬化起到預防作用。不光如此,在臨床治療心肌梗死上,針對心血瘀阻型,加強了桂枝茯苓丸的運用,使其活血化瘀的功效得以體現。除上述三方之外,臨床上還有一個有效經驗方——活血祛斑湯,該方組成為:黃芪15g、茯苓15g、白術15g、太子參20g、川芎9g、水蛭6g、當歸9g、三七9g、丹參30g、覆盆子9g、菟絲子9g、芡實9g、浙貝母12g益氣與活血補血同用,亦可補脾益腎,以滋血之上源,活血化瘀、祛斑通脈。
由上述我們了解到血瘀型的動脈斑塊,中醫藥治療有理可循,有例可證。看似一株株小小的植物,經過炮制加工運用,產生神奇的功效,中醫文化的魅力或許就藏在這大千世界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