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又到了進補的黃金期。
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有時候一些“白菜價”的尋常食材,還真不見得會輸給昂貴的補品,就比如薯類。
常吃薯類,對健康大有好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適當增加薯類的攝入,每周吃5次,每次50~100克。
不同薯類在營養成分上,都有其獨特之處,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推薦幾種有“小人參”之稱的薯類~
4種薯類,堪稱冬季“小人參”
1. 紅薯——通便、護眼、防癌樣樣行
每100克紅薯含1.6克不可溶性膳食纖維,是大米的2倍。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
紅薯的胡蘿卜素含量豐富,這在其他糧食作物中是極少的。即使與蔬菜和水果比,它也是佼佼者。薯肉顏色越紅(橘),胡蘿卜素含量就越高。
紅薯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能保持人體心血管壁的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還可提高機體免疫力。
此外,紅薯所含的一種叫脫氫表雄酮的化學物質,經常食用,有助于預防結腸癌、乳腺癌。
2. 土豆——糧食中的“維生素之王”
法國人把土豆叫做“地下蘋果”。它是所有糧食作物里含維生素種類最全面的,其中以維生素C最多(100克里含27毫克),是蘋果的6倍,與柑橘相當。
另外,馬鈴薯里的鉀含量豐富(100克里含342毫克),這對預防高血壓和心臟病有一定作用。
3. 淮山——滋補五臟不上火
中醫認為淮山擅長健脾胃,這可能與其所含淀粉糖化酶有關,這種物質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除了健脾胃,淮山還有不少好處。
典籍記載,淮山“上能養肺、中能補脾、下能益腎,補而不滯、滋而不膩、溫而不燥”,簡直就是“全能型選手”!
4. 芋頭——健脾胃特厲害
“香似龍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這是蘇東坡贊美芋頭的詩句。
芋頭入脾胃經,可補益脾土,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平時經常消化不良的人可以多吃點。
說了這么多薯類的好處,有一些食用時的注意事項,小編也得給大家提個醒~
吃薯類,注意這4點
①雖然薯類的能量比米、面低,但攝入過多也會引起肥胖,所以吃薯類時要相應減少主食的量。
②薯類膳食纖維含量高,利于通便。但淮山例外,中醫認為其有收斂作用,多吃反而加重便秘。
③紅薯容易引起反酸、脹氣,胃腸功能差的人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④烹調時,盡量少用油煎油炸的方式,否則,薯類就變成了高脂高能量的不健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