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般我們會認為,常吃素的人會比吃葷的人更健康,壽命更長。但通過我的研究觀察卻發現,經常肉食比素食反而身體更健康,壽命也相較更長一些。這多多少少顛覆了我們大多數人傳統的飲食觀念。”
——解渤,中醫學博士,在美行醫20余年,自創“天道中醫學流派”
今天我們在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的總裁辦公室采訪了太一科技和瑞博健康的創始人,解渤先生。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精神飽滿,神采奕奕,透出了作為一名傷寒派中醫的真誠和自信。
作為太一科技的創始人,傷寒派天曾流的關門弟子,河圖洛書文化研究者,中醫天道派創始人,集這么多角色于一身的解渤,對目前國人慢性病患病率直線飆升的現狀明顯有話要說,簡單的寒暄后,解渤就開始聊了起來……
“相比古人,如今我們的飲食十分豐富。所以在古代,也有慢性病,但遠遠沒有今天中國的患病比例這么高。現在的社會,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腴,也就是說現代國人的飲食結構和古人相比,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而從漢朝到現在,中國人的消化系統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現代人因不知道怎么飲食而飽受病痛之苦。
究其原因,我們很多人其實根本沒有掌握飲食的基本規律,存在很多日常的飲食誤區,久而久之,很多慢性病就找上門來了,解渤醫師說道?,F代人也意識到了,很多病是“吃”出來的,所以現代人也在思索怎么吃才能健康。有人提出了諸如純素食主義、以水果蔬菜為主食等看法。對此,解渤醫師卻有著自己的不同認識。
以純素食主義為例來說,眾所周知,純素食主義者不僅不沾葷腥,甚至都不食動物的蛋、奶等。解渤醫師指出,從中醫學角度而言,純素食容易造成身體過于寒涼,即很多素食食材在中醫的屬性歸類中大多都屬于涼性、寒性食物,“日久則陽氣虛衰”,進而造成很多疾病的發生。
此外,隨著近些年水果、蔬菜的營養功效被不斷放大,越來越多的人對生吃水果、蔬菜趨之若鶩,更有甚者以此為主食。對此,解渤醫師指出,生鮮水果或蔬菜普遍存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果長期生食或榨汁服用,那么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如長期服用新鮮的檸檬汁而導致胃出血等。
到這里,有人可能會問,既然存在很多飲食方面的誤區,那么到底該怎么吃?或者說該按照怎樣的規律來吃。解渤醫師根據自己多年的理論研究和治療實踐經驗,總結成“天道養生飲食”的一句話就是:“升降沉浮當順之,寒熱溫涼當逆之?!边@句話應該怎么理解呢?以一天之中為例,人體存在著一個潮汐變化,即凌晨三點人體陰氣最盛、中午十二點人體陽氣最盛,因此,凌晨三點到中午十二點為人體一天中不斷由陰轉陽的過程;中午十二點之后,人體中開始由陽轉陰。因此,飲食就應當順應人體的這一潮汐變化,食用能配合升或降的食物。另外,寒熱溫涼是指中醫里對食物屬性的分類,飲食要區分食物的屬性,然后反其道而行之,如身體過寒,則食用熱屬性的食物來達到驅寒的效果。了解這一含義之后,解渤醫師結合研究的最佳飲食時間,給出了以下一天的飲食建議:
(1)早餐:早晨07:00
吃一些肉類、蛋奶等食物。古人認為辰時,也就是現在的早晨七點到九點之間屬土,因此須在此時進早餐。由于早晨處于一個不斷上升陽氣的階段,所以早餐吃一些補心肺陽氣的食物,并且是加熱的,如煎牛肉、熱牛奶、煮雞蛋等,從而為一天提供能量。
(2)午餐:中午13:00
吃一些魚類、谷類等食物。古人認為未時,也就是現在的下午一點到三點屬土,因此在此時進午餐。由于中午屬人體陽氣最盛、陰氣最少之時,此時不宜進食過多的脂肪或蛋白質,可選擇魚肉、谷類等進食為宜。
(3)晚餐:晚上 19:00
吃一些蔬菜、水果等食物。古人認為戌時,也就是現在的晚上七點到九點屬土,因此在此時進晚餐。由于晚上屬人體陽氣減弱、陰氣逐漸旺盛的階段,所以此時應當進食一些類似蔬菜、水果等養陰的食物,以為睡眠做準備。
在采訪的最后,解渤醫師希冀能有更多的人知曉以往存在的飲食誤區,能夠將正確的飲食方法合理運用到部分慢性病治療當中去,并且關注中醫與現代科技的結合發展,從而治療病患,造福后人。”
解渤介紹
創始人解渤先生研究并實踐II型糖尿病治愈治療20余年,在美國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中醫學學習,師承“傷寒派”大師曾榮修,在針灸學、中藥學和營養學等領域都有著極高的造詣,繼承了古代中醫的精髓,并結合現代內分泌學科的前沿科技,創立了“天道養生”的理論體系來解釋和規范慢性病管理模式。目前,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已就“天道養生”理論出版了《天道養生—飲食法則》一書。對中醫學原理的深度把握使得解渤先生能夠清晰地辨別中西醫學各自的優劣,而現代化和普及化中醫學的優秀精髓也成了他賦予自己的使命。2015年解渤在國內著名投資人的建議下,開始回國創業,先后創辦了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瑞博健康有限公司,2004年在美國成功申請相關專利一項,回國一年期間成功申請相關醫療專利三項,另有六項已遞交申請,六項正在擬草。帶領的北京太一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和生產墨烯灸,已經獲得美國FDA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