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關節炎是困擾我國中、老年人的疾病之一。合并癥在終末期疾病患者中很常見。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外科手術干預之前,必須用保守的治療方法。目前,我國50歲或50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中,約有10%的人患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特征是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軟骨破壞和骨贅形成,導致負重疼痛、運動受限和功能減退,包括完成日常生活活動的能力。治療目標包括緩解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今天李博士將和大家分享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前可采用哪些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
目前臨床上保守治療有很多,今天列舉出常見的幾種治療:以細胞為基礎的治療、口服葡萄糖胺和/或軟骨素、物理治療干預、減肥及以家庭為基礎的鍛煉和自我管理的治療在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和有那些危害。
李博士通過查找國內外文獻,基于客觀證據和大家說明,并不是一家之言。李博士查找了107項關于細胞治療,口服葡萄糖胺和/或軟骨素,物理治療干預,減肥,或以家庭為基礎的鍛煉和自我管理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患者有效性的研究。有一些證據表明,富血小板血漿注射可減少疼痛,提高生活質量長達26周。葡萄糖胺和軟骨素的聯合治療可改善中期療效,但在26周后沒有任何益處。經皮神經電刺激能在短期內減輕疼痛,但不能發揮作用,12周后不能改善功能或疼痛。
關于運動療法,總結10項研究后發現,在長達26周的時間里,力量和抵抗力訓練對疼痛或功能沒有顯著的統計益處,一些有氧運動對膝關節功能沒有長期的好處。然而,三個敏捷性訓練的試驗在長期疼痛和功能方面顯示出適度的益處,當結合力量和有氧運動干預的方案,可在中、長期減少疼痛和改善功能。以家庭為基礎的鍛煉和自我管理計劃,包括力量、靈活性和疼痛應對技能,在短期和中期都有有益的效果。太極拳也可改善短期和中期的結果,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評估瑜伽的效果。
我們通過查找文獻和數據,體重減輕(通過飲食和/或鍛煉實現)在中期內減輕疼痛和改善功能,并在長期內減輕疼痛。發現穿鞋對疼痛和功能沒有影響。沒有足夠的證據來確定護膝、定制鞋或拐杖使用的有效性。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希望對大家有一個指導和糾正作用。
1、對于短期(4至12周)膝關節疼痛緩解和/或功能改善,有益的干預措施包括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太極拳、以家庭為基礎的鍛煉和自我管理。
2、富含血小板的血漿注射和家庭的自我管理計劃可在中期(12至26周)減輕疼痛。
3、葡萄糖胺和軟骨素補充劑在中期(12至26周)可減輕疼痛,但長期的作用效果差。
4、定制鞋、鞋墊、護膝等的應用是無效的。
5、對于長期(超過26周)的結果,有益的干預措施包括減肥、敏捷訓練、聯合運動計劃和手動治療(即按摩、自我按摩和穴位按壓)。
6、太極拳也可改善短期和中期的結果,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評估瑜伽的效果。
7、在這些保守治療的方法中,嚴重的不良事件很少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