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只有看到實相,才有覺悟的機會,我們只有接受實相,才能升起真正的感恩和慈悲,任何拒絕實相的借口都會迎來更大的悲傷和失望……'
出家后不久,我得到了一本關于“不凈觀”的書,讀過之后,非常震驚,好幾天吃飯都惡心,再也不想看了,可是,在經論當中又得知,這個不凈觀,是出家人必須修學的內容。
有人給了我一套不凈觀的資料,有各個經論里整理的文字版節選,也有圖片,還有各種尸體解剖的視頻。我強忍著看了。內心里非常的震撼,之后的幾天,產生了強烈抵觸情緒,不想看。
尤其是一些車禍圖片,腐爛的尸體等等。
畢竟是出家人,還是努力地閱讀、背誦、觀看,思維。慢慢顛覆了過去對身體的認識,這個每天精心保養的身體,確實是不凈的,本質上就是一塊會腐爛的肉。
如果我死了,尸體會很快爛掉,膨脹、流淌尸水、腐敗,生蛆,蛆會生出很多綠頭大蒼蠅。這些嗡嗡亂飛大蒼蠅是“我”嗎?還是“我的”呢?
這個就是身體的實相,我們拒絕它們,無我的智慧就無法生起,可是,不要說覺悟了,僅僅是接受這樣一個實相,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經典里記載,佛陀很贊嘆不凈觀,經常帶著他的比丘們去亂墳崗看尸體。人是由身心兩部分組成,身是不凈的,那么心呢?
出家后,很多信眾把自己內心最痛苦的東西告訴我。真的,僧人這個職業真是很無奈,再加上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看到人性的真相,生命的真相,生活的真相,有的苦難,可以寫出來,而有的,我一生也不能寫出來,只能默默埋在自己的心里。
比如,發現了疼愛多年的兒子竟然不是親生的,常年的家暴,失敗的情感,事業的挫折,被強者欺凌的哀傷,喪子之痛,有喪父之痛,喪母之痛,喪偶之痛,恨不能隨親人而去,等等。這期間,我真的見到了什么叫淚滿襟,一個七尺男兒,哭到前胸濕透。
其實,我還是很慶幸自己生活的這個時代,沒有戰爭,沒有劇烈的自然災害,沒有社會動蕩,經濟飛速發展,前所未有的物質極大豐富。
可是,內心的痛苦,并沒有因此而止息。
人設的崩塌,信仰的謊言,至親的傷害,位高權重者對卑微者的欺凌和羞辱,心狠手辣者對心慈手軟者的強勢,悲傷和孤獨,絕望和無助。
每一個被傷害的人心背后,都是深深的苦難,每一個傷害別人的人心背后,同樣都是苦難。
我終于看到了佛陀講的苦集滅道中的苦,這個五蘊拼湊在一起的人生,純一大苦聚。
我終于有一點理解到,為什么要從有為法中去領悟無為法,從生滅的現象中看到不生不滅的本質。
一個比丘,不是去逃避苦難,不是去逃避真相、拒絕實相,而是要直面苦難,在苦難的深處看到真理之花的綻放。
就像佛陀的弟子們在佛陀的帶領下直面那些令人作嘔的尸體。
我們只有看到實相,才有覺悟的機會,我們只有接受實相,才能升起真正的感恩和慈悲,任何拒絕實相的借口都會迎來更大的悲傷和失望。
實相是殘酷的,實相是難看的,幻相是美好的,沉睡如同麻藥,暫時是沒有痛苦的。
隱瞞真相這個事情,佛陀的父親就干過。
那位古代印度小國的國王,為了不讓自己最愛的兒子看到實相,他做了一件很多父親都能理解的事情,他把生老病死的真相隱藏起來,讓兒子只在王宮里生活在鮮花和健康以及一切可能的美好當中,包括信仰。
但,最終,悉達多太子還是面對了真相。他看到了殘酷的生、老、病、死。
其實,出家人也很無助,他沒有任何武器,去面對生命的這些苦難,他只有直面的勇氣,只有堅強的隱忍,超越的心態。
人世間所有的痛苦,他都會經歷,他的力量來自兩千多年前的那位太子成佛之后的教誨,如今在《阿含經》里隨處可以讀到。
佛陀說,比丘們啊,你們要用正慧去觀察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都是苦的、是無常的、無我的,物質不是我,感受不是我,思想不是我,心理活動不是我,意識不是我,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都不是我,也不是我的,這樣深入地觀察,可以獲得解脫。
佛陀用他自己一生的行持告訴他的比丘弟子們,即使遭遇到惡意,也要堅持善良,即使被傷害和欺騙,也要原諒和寬恕,越是在苦難中,越是要堅守良知,修行的道路一定是孤獨的,即使浪跡天涯,也要懂得除了五蘊,哪里也沒有去。
不要期待別人的關懷,不要期待抱團取暖,生死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只需要關懷別人,你只需要成為慈悲和溫暖的源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離開痛苦。
前提是,我們要直面它,無論多么艱難。
我們所有的覺悟都來自對自己身心的觀察,覺醒這件事情,即便是佛陀也不能賜予,如果能的話,他早就這樣去做了。
修行人,注定是孤獨的,是探索內心世界的遠行者,他懂得在孤獨中覺醒。慢慢學會離塵不執取,喜愛的不貪著,丑惡的不排斥。
他慢慢體悟到,所謂的不凈只是一個說法,不凈是對凈而言的,因為是實相,所以一切都是正常的。他慢慢體悟到,在這個緣起的、正常的人生中,在無常變化的五蘊中,沒有我。
我非常非常的愛我的媽媽,她的脖子上有一種瘡,常年很痛苦,我曾經多次祈求,那些瘡能長在我的脖子上,好讓媽媽好受一些,但是,這么多年了,祈求無效,無法實現。
多么悲傷的現實啊,生死輪回中,快樂和痛苦,覺悟和迷惑都是自己的事情,別人誰也替代不了。
當然,確實也有的人生,福報很大,苦難很少,就如同一列在輪回中滾滾而過火車,有著不同的車廂,有的車廂設備簡陋,有的豪華,有的人沒有座位,有的是散座,很苦,有的是硬臥,有的是軟臥,有的是頭等艙,很舒適。
有的乘客很粗魯,有的很有素質,有的善良,有的邪惡,有的真誠,有的人說謊,有的人不擅言辭,有的人能寫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車上,善惡有報,誰也逃脫不了。
佛陀告訴我們,修行,我們不是要把自己從這節車廂修到最舒適的那節車廂里。
而是,從這列火車上,下來。
修 未
行 完
記 待
錄 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