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種類繁多,臨床征象各種各樣,各種疾病機理變化原理也不同,但總的來說會有一些相同的規律。疾病過程中病理變化的一般規律及其基本原理就是基本病機,包括邪正盛衰、陰陽失調、氣血失調和津液失常4個方面。
氣血失調包括精、氣、血不足,各自生理功能失常以及三者互根互用關系失調。
精的失常
臟腑之精一般多以氣和血來表現,只有腎有藏精的功能,所以精一般特指腎精。
精虛:指腎精虧虛,導致精虛的原因一般有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和房勞過度等。
精的生理功能失常
精瘀:指男性排精障礙,導致精瘀的原因一般有房事不節、七情內傷、邪阻精道和手術創傷等。
失精:失精指生殖之精和水谷之精大量丟失,失生殖之精是腎氣不固或陰虛火旺的表現,表現為精液排泄過多,會有遺精、滑精、早泄等癥;失水谷之精是脾氣虛中氣下陷的表現,表現為水谷精微從下竅排出,會有蛋白尿、乳糜尿的癥狀。
氣的失常
氣虛:氣虛是人體之氣的化生不足或損耗太過的表現,氣虛的癥狀加寒象就是陽虛。
氣的生理功能失常(氣機失調)
氣滯:指氣的運行不暢,閉郁在局部阻滯不通的病理狀態,所以多表現為局部脹、悶、痛;多由情志不暢、水濕痰飲瘀血等病理產物引起。
氣逆:指氣機升降失常,應降不降,臟腑之氣上逆。常見于肺、胃、肝臟腑之氣上逆,多由七情內傷、飲食不當、外邪、濕熱痰濁壅滯引起。
氣陷:指氣的升舉無力,也叫中氣下陷,由脾氣虛,脾氣不升引起,除了有氣虛的癥狀外,還會有內臟下垂的表現。
氣脫:氣機出入失常,氣外脫不內守,使機體功能突然衰竭的病機變化。常由于正不敵邪、慢性病正氣長期消耗、汗吐下太過或大出血等原因,正氣急驟外泄引起,癥狀為:昏厥、面色蒼白、汗出不止、全身癱軟、口開目閉手撒、二便失禁、脈微欲絕等。氣脫除寒象外與“亡陽”類似。
氣閉:氣機出入失常,氣郁閉體內不能外出,使清竅閉塞出現回絕的病機變化。常由于外邪痰濁等邪毒閉塞氣機,強烈情志刺激等原因,氣機閉塞不通。癥狀為:昏厥、牙關緊閉、手足拘攣、二便閉塞、脈沉遲等。
氣脫是氣大量脫失屬于大虛證,氣閉是氣郁閉體內屬于大實證。
血的失常
血虛:血虛是血液不足,不能營養機體的表現。血虛的癥狀加熱象就是陰虛。
血的生理功能失常
血瘀:指血液運行不暢或瘀滯在局部的病理表現。血瘀會產生瘀血,《病理產物病因》中已詳細介紹過。
血寒:寒邪入血分,導致氣血凝滯不通的病理狀態。以拘急冷痛,膚色紫暗和實寒癥狀為主要特征。
血熱:熱邪入血分,導致血液加速流動或迫血妄行的病理狀態。以熱象和出血為主要特征。
出血:氣不攝血、血熱迫血妄行、瘀血阻滯、外傷損傷脈道都會導致血液溢出脈外。
精、氣、血關系失調
精、氣、血是人體內的基本物質,生理和功能上互根互用,病理上也會相互影響,常見有:精氣兩虛(精虛兼氣虛),精血不足(精虛兼血虛),氣滯精瘀和血瘀精阻(氣滯和血瘀兼精瘀),氣滯血瘀(氣血運行受阻),氣虛血瘀(氣推不動血),氣虛出血(氣不攝血),氣血兩虛(氣虛兼血虛),氣逆出血(血隨氣逆),血脫氣散(氣隨血脫)等。
津液代謝失常包括津液不足,津液輸布排泄障礙以及津液與氣血關系失調。
津液不足:津液不足是水液攝入過少或損耗太多,不能濡養滋潤人體的表現。
“津”是人體中較清稀,流動性大容易丟失的水液,主要起到濕潤的作用;“液”是較稠厚,富含營養不易丟失的水液,起到濡養全身的作用。按津液虧損嚴重程度,津液不足可以分為傷津,傷陰和脫液。
傷津較為常見,熱盛、汗吐下太過等都會傷津,口干想喝水,皮膚干燥都是傷津的表現;傷津嚴重了會傷陰,津血同源,出現血燥內熱、血燥生風等。脫液最嚴重,常見于嚴重熱病后期、惡性腫瘤晩期、大面積燒傷。
津液輸布排泄障礙
《精氣血津液》中講過,津液的在人體輸布過程中主要由脾、肺、腎、三焦參與,任何一個臟腑功能失常都會引起津液輸布排泄障礙,津液停滯在體內,形成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常見有:
1、濕濁困阻:可見胸悶嘔惡,脘腹痞滿,頭身困重,口膩不渴,腹脹便溏,苔膩等癥。
2、痰飲凝聚:不同部位有不同表現;痰阻于肺,可見咳喘咯痰;痰迷心竅,可見胸悶心悸,神昏癲狂;痰停于胃,可發作惡心嘔吐;痰濁上犯,清竅不利,則眩暈昏冒;痰氣凝結于咽喉,則咽中梗阻,稱為“梅核氣”。若飲邪為病,則可見飲停胸脅,發為“懸飲”;飲留于肺,發為“支飲”等病證。
3、水液貯留:水液貯留于肌膚或體內,發為水腫或腹水等病證。
津液與氣血的關系失調常見有:
1、水停氣阻;津液代謝失常,水濕痰飲停聚臟腑經絡阻滯氣機。水停胸脅,可致肺氣失于肅降,出現胸脅苦滿,咳嗽氣喘不得平臥;水氣凌心則心悸、氣促、頭暈,動則喘甚;阻于中焦,脾胃失于健運則口淡、惡心欲吐、納呆、脘腹脹滿、大便溏泄;水停下焦,則小便不利、下肢浮腫等。
2、氣隨津脫;汗、吐、下等津液大量亡失,氣隨津液外泄無所依附,導致陽氣大量亡失的病理變化。
3、津枯血燥;津血同源,津液虧損血失濡養,導致血燥生風的病理變化,以血虛和內風為主要表現。
4、津虧血瘀;津液大量消耗,使血液粘稠循行滯澀不暢,導致血瘀的病理變化,常見于高熱、燒傷、吐瀉、大汗出等;
5、血瘀水停;血脈瘀滯導致水液停聚的病理變化,以血瘀基礎上兼有下肢或頭面浮腫為主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