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宋朝果然很有料4》,中國工人出版社
有首歌唱得好: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沒有我……
那么,一千年以前的世界呢?
這一卷講述的,就是一千年以前的中國,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宋真宗時代。
宋真宗時代發生的故事,大致是這樣的:
至道元年(995年),趙元侃被立為太子,改名恒。趙光義之所以為兒子改這個名字,是為了告誡他:“名此,欲我兒有長德,久于其道也。”意思是說,希望他堅持到底,做什么事情都要始終如一,不能半途而廢。
雖然趙光義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事實證明,趙恒還是辜負了父親的期望,除了長期迷戀于封禪之外,在其他方面,他則是一個朝三暮四、毫無定力的軟蛋。
至道三年(997年),趙恒即位。趙恒即位后,對內,任用呂端、李沆為相,勤于政事;對外,任用寇準、畢士安等人,與遼國交戰,保衛自己的領土主權。
這個時代,宋朝富庶繁榮,史稱“咸平之治”。
時間繼續前進,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蕭太后發動80萬大軍,南下伐宋。在這場亡國危機中,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勸趙恒親征,雙方會戰于距離開封三百里外的澶州。這場大戰,史稱“澶淵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宋朝懾于遼國的聲勢、遼國害怕后勤補給不足,雙方皆無打持久戰的準備,最終簽訂了停戰合約。這個合約,史稱“澶淵之盟”。
簽署了“澶淵之盟”后,宋遼這對已經打了35年的冤家對頭,終于放下了手中的屠刀,共同迎接這來之不易的和平了。這種和平的局面,也持續了百年之久,直到118年后,宋遼兩國才再起波瀾,共同迎接那最后的、可恥的、共同滅亡之日……
史料記載,宋遼罷兵休戰后,宋朝得到了和平發展的良機,國力達到了頂峰。根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澶淵之盟”簽署后,宋朝僅僅休養生息了兩年,到景德三年(1006年)時,宋朝的國家賦入總數就已經達到了6300萬兩。
這是一個什么概念?
清朝最鼎盛的“康乾盛世”時,領土面積是北宋的4.7倍,人口數量是北宋的3倍,國家最高的財政收入,也不過4800萬兩。
可見,宋朝的經濟之繁盛,國民之富裕,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古代第一。宋真宗統治時期,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盛世。
然而這個盛世,還是被毀滅了。
毀滅這個盛世的起因,就是一件事情——封禪。
史料記載,宋真宗晚年昏庸無德,喜好封禪。他任用王欽若、丁謂為相,二人常以天書符瑞之說,熒惑朝野。趙恒也沉溺于封禪之事,廣建宮觀,勞民傷財,致使社會矛盾加深,國力衰退。
乾興元年(1022年),趙恒駕崩,葬永定陵,廟號真宗。
這個皇帝,最終得到了一個毀譽參半的結局。
以上就是第四卷所講述的內容。當然,若想知道一千年前中國發生的詳細事情,還是請翻閱這本書,尋找您想要的答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