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掌握:
2.1, 總則--16G101-1適用于抗震設防烈度為6~9度地區的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和部分框支剪力墻結構,取消了原11G說明第5條的非抗震。增加了設計依據GB18306-2015<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
2.2 ,新增構件-增加剪力墻拉筋彎鉤構造詳圖
2.4, 封閉箍筋及拉筋彎鉤構造。
1.區分基本錨固長度lab、labe和la、lae,理解修正系數的應用。2.在梁和柱混凝土等級不同時以節點區柱子的錨固為準。②注2:明確不同直徑鋼筋搭接要求.連接區段長度按大的4.本頁非抗震數據以57頁lab為基數計算。抗震LlE見61頁(61頁遺漏%100連接)點我:領取工程大禮包。3.注寫6當采取有效定位措施時,1-1鋼筋插入基礎滿足錨固即可。2.增加注寫4(基礎1200的軸心受壓及小偏心柱構件.1400以上的所有柱構件可僅將四角插到基礎底部。)4.改嵌固部位的注寫方法如地下室頂用雙虛線表示,搭接范圍按嵌固部位(詳11頁)4.改注解4,當柱在某層無梁且無板時HN按躍層總高計算。2.柱凈高Hn/Hc(長邊≤ 4)及小墻肢時全高加密。①了解框架邊柱,角柱.頂等截面伸出時的錨固要求及箍筋設構造要求①優化一字型墻做法,增加L型墻節點詳圖。優化轉角墻(三)構造。轉角墻做法。②三,四排墻做法,增加注寫2內容明確剪力墻在保持相同配筋率時外側鋼筋直徑應大于內側。①了解端柱轉角墻,端柱翼墻,翼墻的構造。(內側可直錨)②增加端柱端部墻(二),翼墻(三)做法,改變截面墻為翼墻(二)構造2.剪力墻三四排配筋構造要求。增加抗震縫局部構造。4.注寫2明確了剪力墻邊緣構件,暗柱,扶壁柱等綁扎連接區箍筋直徑間距要求。①了解構造邊緣暗柱,端柱,扶壁柱邊緣翼墻,轉角墻構造。②增加(二)(三)構造詳圖。(箍筋和水平筋間距相同時,需要設計指定后使用)①錨固長度大于Lae且大于600,頂層墻內設置箍筋@150①掌握新增LLK構造。(跨度與截面高的比不小于5)2.特點,框架梁和連梁的混合體。(錨固要求,側面筋,頂層支座范圍內箍筋構造同LL粱,其余同KL)4.增點,地下室外墻選用節點3時,將墻外側平直段改為0.8lae①新增框架扁梁中柱構造(區分支座內外梁主筋連接要求)3.中間支座附加筋標注(A10 . F X&y 2*7 c14(4))①掌握框架扁梁邊柱節點構造要求。(直錨0.5B指自身寬度)3.邊支座附加筋注寫(A10, 4A10,F X 2*7 C14(4))①#字梁構造特點特點(非貫通筋伸出長度在設計未注明時參照非框架梁做法)①了解板在端支座的錨固構造,滿足Lae可直錨(a.b.c節點由設計指定,轉換層底部筋見圖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