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竇房結綜合(SSS)征是竇房結及其周圍組織病變,造成起搏和沖動傳出障礙,產生一系列心律失常,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腦、腎供血不足的臨床表現。
SSS的特點為:
(1)明顯而持久的非藥物或運動因素所致的竇性心動過緩,常伴有竇房阻滯及竇性停搏。
(2)在竇性心動過緩中,間有室上性心動過速,陣發性房顫或房撲發作。
(3)在竇性心動過緩中,很少出現房室交界逸搏,使部分患者因長時間心臟停搏而頭暈或暈厥。
(4)也可表現為持續性房顫而心室率緩慢,或表現為心動過緩、心動過速(慢快)綜合征。
以上特點,病變范圍不僅限于竇房結,涉及心房及房室結構成雙結病變,還可累及束支及室內傳導系統,成為全傳導系統的病變。
病因
本癥為心源性暈厥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發病率較高,病因以冠心病最多見,下壁心肌梗死更易發生,心肌病及心肌炎也可引起,部分原因不明,可能為特發性。
竇房結及其周圍纖維化或退行性變,極少數可由于膠原血管病、克山病、家族性竇房結病及其他代謝病所致。
發病機制
主要為竇房結及其周圍的病理改變。可有缺血、纖維化、炎癥、退行性變或竇房結動脈閉塞。
竇房結的起搏細胞減少、周圍纖維化,導致其起搏功能和(或)沖動的傳出障礙。病情嚴重者,心房、房室結、束支及希浦氏系統均存在病變。
竇房結不能適時而規則地形成與傳出生理需要的激動,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房阻滯及竇性停搏為基本類型;另據竇房結以外傳出組織的受累與否及受累程度,出現或不出現逸搏心律。
竇房結發放沖動異常、房內傳導與不應期的不一致,造成折返,發生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而快速室上性異位心律對竇房結又超速抑制引起竇性靜止,或因隱匿傳導引起竇房阻滯,形成慢快綜合征。
竇房結合并房室結損害者,為雙結病變,希氏束等也受累,稱全傳導系統病變。
臨床表現
可見于各年齡段,但以老年最多見,起病隱匿,進展緩慢。
1. 輕者
可無癥狀,偶然發現竇性心動過緩。
2. 重者有臟器供血不足的癥狀
(1)腦供血不足:頭暈、暈厥。
(2)心供血不足:心悸,胸悶、心絞痛或心衰。
(3)腎供血不足:可少尿、夜尿多等。
(4)其他:乏力、食欲差等。癥狀可間歇或持久出現。
3. 慢快綜合征
快速心律(室上速、房撲、房顫)發作時,絕大多數患者均有明顯癥狀,突然發生心動過速、心慌。
心動過速可突然終止,心慌消失;可出現心悸、氣短、心前區不適及無力、急性肺水腫、心源性休克、呼吸困難等。
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一. Holter監測(動態心電圖)
24小時晝夜記錄可見:
(1) 持續竇性心動過緩,可伴有竇房阻滯,短暫竇性停搏;心率在24小時動態觀察下可低于35次/min(睡眠中)。
(2) 因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停搏出現--過性頭暈或暈厥。
(3) 較常見快慢綜合征,快時心律可為房顫、房撲、室上速,而平時為竇性心動過緩,且常見快速心律恢復竇性心律前有長間歇。
二. 心電圖
1. 竇性心動過緩:
①具有竇性心律特點。
②房率在60次/min以下,一般不低于40次/min,如低于此數值,應想到可能有竇房阻滯存在。
③當竇緩頻率很慢時,可產生逸搏或干擾性房室脫節。
④注射阿托品后,心率可增快。
2. 竇性停搏:
①出現一個比竇性P-P間期顯著延長的間期,其中并無竇性P波。
②長P-P間期并不是短P-P間期的整數倍。
③在較長時間的竇性停搏后,常可出現交界性逸搏。
(竇性停搏,圖源:《心電圖教程》)
3. 竇房阻滯:
(1)I度竇房阻滯:從體表心電圖不能直接測定。
(2)Ⅲ度竇房阻滯:所有竇房激動都不能傳入心房,心電圖上不出現P-QRS-T波,這和竇性停搏無法區別,沒有前后對照,也不易做出確實的診斷。
(3)只有II度竇房阻滯才能在心電圖上顯示特有的波形。II度竇房阻滯可分為I型和II型兩類:
I型:心電圖表現為:竇性P-P時距呈文氏周期,即竇性P-P間距逐漸縮短,最后發生一次心房漏搏,脫落一組P-QRS-T波群,漏搏所致的長P-P小于任何兩個短P-P時距之和;長P-P前的短P-P小于長P-P后的短P-P時距。
Ⅱ型:表現在規則的P-P時距中突然出現一個長間歇,其中沒有P-QRS-T波群,長P-P時距是短P-P時距的整數倍,常見的是兩倍或三倍。也可合并房室阻滯等。
(4) 慢-快綜合征:
心電圖表現為竇緩和房撲、房顫、室上速之一交替出現。
(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病人(ECG為慢-快綜合征),圖源:《心電圖教程》)
三. 電生理檢查(心房調搏或食道搏)
常用NaruLa方法,開始用高于基礎心率20次/min的頻率作心房起搏,然后逐漸增加頻率,以病人能耐受最大限度為止。起搏驟停后,再記錄10個自動心動周期,觀察:
(1)從最后一個起搏脈沖到第一個自發竇性P波出現時間,為竇房結恢復時間(SNRT),SNRT≥1500ms為陽性。
(2)起搏停止后第2~10個心動周期中任何一個突然明顯延長,為繼發性長間歇,亦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表現。
四. 阿托品試驗
(1) 用于鑒別迷走神經張力增高所致竇性心動過緩。
用阿托品后,陽性反應有三種類型:
①竇性心率增加未達90次/mim。
②出現加速型房室交界性逸搏節律超過緩慢的竇性心律。
③心率或竇房結原先節律無明顯改變。后兩型為較嚴重的竇房結功能障礙。阿托品用量:成人為1~2mg,1mg假陽性率高,以2mg為宜。
(2)固有心率測定試驗:
靜脈注射阿托品0.04mg/kg及心得安0.1~0.2mg/kg時,阻斷植物神經對竇房結作用,此時心率為固有心率(1HR),固有心率與年齡有關。
按Jordan公式:固有心率= 118.1-(0.57X年齡)。
45歲以下正常范圍±14%,45歲以上±18%,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時,低于最低值,一般<80次/min,有一定參考價值,在國內應用不多。
(3)運動試驗:
心率<100次/min為陽性,以Bruce平板運動或驗較好,但尚無統一診斷標準。
診斷與鑒別診斷
1. 診斷
(1)多見于老年人,常有頭暈或暈厥史。
(2)持續竇性心動過緩,心率<50次/min,無其他藥物等原因可查,如合并有竇房阻滯、短暫竇性停搏,竇性心律可<35次/min。
(3)因嚴重竇性心動過緩而出現頭暈或暈厥,用Holter證明。
(4)常出現慢-快綜合征。
(5)阿托品試驗中,竇性心律<90次/min或出現房室交界區逸搏心律。
(6)電生理檢查SNRT≥1500ms或GSNRT≥500ms。
2. 鑒別診斷
(1)生理性竇性心動過緩:如運動員、老年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迷走神經功能亢進等。
(2)藥物引起的竇性心動過緩:如β受體阻滯劑,洋地黃、異搏定、胺碘酮、奎尼丁等作用。
(3)其他疾病:如高血鉀,甲狀腺機能低下,黃疸,顱內壓增高,間腦病變等。
治療
1. 治療原則
維持適當心率,治療快速心律失常,起搏器治療,病因治療。
2.常規治療
(1)維持適當心率,治療有癥狀竇性心動過緩,有嚴重竇性心動過緩或因之有心、腦、腎缺血癥狀者,可選:
(2)對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療
宜在安裝起搏器后,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否則對室上性心動過速或房顫應用倍他樂克、洋地黃、奎尼丁、胺碘酮或異搏定等均可影響竇房結功能,因而加重病情。
對于慢快綜合征患者,房顫心室率快,藥物選用則以洋地黃較其他藥物為安全,也可用苯妥英鈉。
(3)起搏器治療
為目前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最有效的治療,但對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患者,不需起搏治療,且1/3慢快綜合征患者進展為穩定房顫后而病情緩解。
參考文獻:
[1]S.S. Hayreh. Exploding head syndrome: new observat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2020,27(11).
[2]Ryouhei Komaki,Norio Chihara,Atsushi Hara,Satoshi Fujisawa,Naokazu Muramae,Kazutaka Nakasone,Takehiro Ueda,Kenji Sekiguchi,Riki Matsumoto. A case of area postrema syndrome associated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in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Case report[J]. Neurology and Clinical Neuroscience,2020,8(4).
[3]Ito Kansuke,Nishimura Yoshihiro,Tanaka Hiroyuki,Tejima Tamotsu. Epicardial pacemaker implantation for sick sinus syndrome in a patient with supra vena cava obstructed by a primary cardiac lymphoma.[J].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es,2020,21(6).
[4]朱燕玲.動態心電圖聯合食道電生理檢查在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中的應用[J].現代電生理學雜志,2020,27(02):106-108.
[5]程亞麗.動態心電圖(DCG)聯合食道電生理檢查診斷病態竇房結綜合征(SSS)的價值體會[J].臨床研究,2020,28(04):141-142.
[6]Tomcsányi János. [ECG pearl: sick sinus syndrome mimicking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 the aVR-sign].[J]. Orvosi hetilap,2020,161(11).
[7]Takehiko Inui,Kazuhiro Iwama,Takuya Miyabayashi,Ryo Sato,Yukimune Okubo,Wakaba Endo,Noriko Togashi,Yosuke Kakisaka,Atsuo Kikuchi,Takeshi Mizuguchi,Shigeo Kure,Naomichi Matsumoto,Kazuhiro Haginoya. Two males with sick sinus syndrome in a family with 0.6 kb deletions involving major domains in MECP2[J].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2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