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不愛吃飯或者飯量特別小,就吃一口。有的孩子呢是特別喜歡吃,也吃得多但就是不見長肉長個。那么問題出在哪?
一個是不愛吃飯,一個是愛吃多吃。這兩個極端都存在著同一個問題就是脾胃問題,這是咱們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小孩體質方面都得講脾胃,那么下面我就用通俗的講法來給大家講一下脾胃問題。
積食
積食屬于是脾胃虛弱中的一個典型問題。積食會導致脾胃虛弱,而脾胃虛弱又會造成積食,二者之間常常互為因果。
孩子的積食有的是積在胃里,也就是說吃了太多食物胃堵了,之后會有持續的飽腹感不想吃飯,甚至是嘔酸水。這種情況,通常吃點山楂、蘿卜就消除(二者具有消食化積的功能)。
胃里面積食時間長了沒有及時消除,脾功能慢慢的也跟著傷了,后果則可能引發更嚴重的危害。這是經過長期過程形成的,到了這一步,孩子會表現出腹瀉或便秘、容易漲肚、四肢比較消瘦、不長個、愛生病等脾虛癥狀。
如果孩子積食可能癥狀比較突出容易察覺,例如口臭、變得不愛吃飯、甚至是嘔吐酸水等。但脾胃受損就是一個慢性過程,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容易變得虛弱,抵抗力下降,雖然脾胃受損沒有積食明顯,但脾胃功能的受損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出現。
脾與胃后天之本
這二者往往是不能分開講的我們中醫常講脾胃不和,比如胃強脾弱的孩子一般胃口很好特別能吃,但是脾弱就會導致吃進去的食物就是不吸收。原本是胃負責接受食物,脾負責吸收,結果能接受但是不能吸收向全身轉化營養,就屬于脾胃不和。
脾胃不和還指脾胃和其他臟腑之間不能協調,比如肝氣不舒、情緒起伏過大也會造成脾胃不和。
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對白,某大人初到貴寶地有些水土不服,正在休息不便見客,改日定當登門拜訪。雖然在影視劇中一般用來表現為不愿見客的隱晦臺詞但是現實生活中是確有其事。
我們剛到某個地方去,不適應當地的水土很容易鬧肚子,這也屬于脾胃不和。這是屬于脾胃跟外界環境不合。
歸根結底,脾虛,積食、脾胃不和對孩子的身體危害特別是生長發育方面危害較大。它們之間一般是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孩子最初只是普通的積食,慢慢的就發展成脾虛、脾胃不和。如果孩子脾胃出現問題。
那出現問題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出現問題及時預防定期觀察孩子的飲食、消化、排便情況有問題及時處理否則就真的是無病拖小病,小病拖大病。很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