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是唐代詩歌大家,是繼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之后的大詩人,被人稱為詩佛。
王維的詩歌以山水田園詩為主,詩歌風格恬靜閑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和經典名句。
王維在朝廷任職監察御史時,受唐玄宗的指派,奉命出使西域,并任職涼州河西節度使判官,慰問邊塞的將士。
沿途大漠風光雄渾瑰麗,與內陸綠草如茵截然不同。于是王維寫下一首詩歌《使至塞上》,記錄了當時出征的情形。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這次唐玄宗安排王維到邊塞察訪軍情,慰問官兵,并掛一個虛職,實際上是嫌他礙事,搞個形式將他排擠出朝廷。
詩歌的開頭就說“單車”,這樣的出使當然不會很隆重,只能是輕車簡從,隨行人員并不是很多。
王維的車隊像“征蓬”一樣往西北邊塞居延方向出發,天空上鳴叫的大雁飛入胡地,大漠氣氛蒼涼。
這里的“蓬”和“雁”是作者自比。在京城長安過慣了優裕的生活,對這里的環境一下子還不能適應。
感覺自己就像這沙漠的蓬草一樣衰敗渺小,飄零無依。感覺自己就像孤雁一樣,失群淪落。
但是這里有內陸沒有的風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只見無邊無垠的沙漠上煙塵直上云霄,那即將墜入黃河的太陽又大又圓。
這里的“孤煙”,有可能是旋風卷起的沙塵,也有可能是邊塞士兵燃燒的傳報消息的烽火狼煙。
王維到達“蕭關”時正好碰上了偵察騎兵,得知主帥他們還在燕然山前線沒有歸來。
“候騎”就是部隊里的偵察兵、通訊兵,他們總是在來回奔走。“都護”是部隊里的大將軍,也就是主帥。
詩歌里寫到的事情雖然不一定是實指,但總算是到了目的地,也就是唐朝的西北邊陲,即現在的青海和新疆一帶。
詩歌的開頭寫出發,結尾一句寫到達,這樣王維這一次的出使就很圓滿了。
后面慰問犒勞將士的場面如何,這是朝廷的面子,肯定會隆重。但是詩里沒有寫,留待讀者去想象。這也是詩歌的剪裁技巧。
王維作為一個文人,離開京城遠赴塞上,心中肯定有所不快。但這畢竟是唐玄宗的旨意,王維作為朝廷官員,只能奉命行事。
但是在詩歌的字里行間,王維的怨恨和不平已經流露了出來。雖然詩歌寫的是邊塞環境大漠風光,但是也襯托出了作者的孤獨和悲傷。
詩中“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如此廣闊悲壯,這雖然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詩人在這樣廣闊的空間里顯得又是多么渺小,多么寂寞無助。
可以說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詩歌史上的寫景名句。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閉起眼睛,一幅遼闊蒼茫、雄渾悲壯的沙漠落日圖就呈現在人們面前。
這個寫景名句受到很多詩歌名家的推崇,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這兩句的境界可與“明月照積雪”和“大江流日夜”等名句比美,可謂“千古壯觀”。
曹雪芹也借《紅樓夢》中林黛玉和香菱學詩,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