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美女之TOP,無疑是黛玉。我知道立即有人舉手反對,因為林黛玉型美女在今日已不受歡迎,甚至書中也從未說過黛玉最美,倒是稱贊寶釵“容貌豐美,人人都說黛玉不及”。不過莫讓作者騙了,紅樓夢很多筆墨都是狡猾異常的。
書中凡描寫黛玉之處,筆墨最是空靈,無不盡力模擬其“態”之美。事實上,作者從來未把她的五官和身段一一寫來。即使是她剛出場亮相,用了一段鋪排渲染(這種古典長篇的俗套,紅樓夢中極少),給我們留下印象的始終只有她的眉眼。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即使這樣的細筆描寫,你也依舊不能明確黛玉的眉毛是小山眉還是新月眉,眼睛是單眼皮還是雙眼皮。而這對黛玉的美似乎毫無影響。
賈府眾人眼中看去:“黛玉年貌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對黛玉始終是一個“態度”,美而不明確的“態度”。試想十九回靜日玉生香,何等旖旎的一段文字,黛玉之一顰一笑,不是第一等美人如何使得!此類文字,書中太多,只能略舉幾處。
一是二十六回末,黛玉到怡紅院吃了閉門羹,誤解了寶玉:……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原來這林黛玉秉絕代姿容,具稀世俊美,不期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鳥棲鴉一聞此聲,俱忒楞楞飛起遠避,不忍再聽。真是:花魂默默無情緒,鳥夢癡癡何處驚。因有一首詩道:“顰兒才貌世應稀,獨抱幽芳出繡閨。嗚咽一聲猶未了,落花滿地鳥驚飛。”此不就是詩化了的“沉魚落雁”嗎?
一是二十七回葬花。葬花這一日是芒種節,也就是送花神的日子。前面先勾染了一下氣氛,遠遠拉開,緩緩寫來,直到回末才有寶玉:……因低頭看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嘆道:“這是他心里生了氣,也不收拾這花兒來了。待我送了去,明兒再問著他。”說著……便把那花兜了起來。登山渡水,過樹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處來,將已到了花冢,猶未轉過山坡,只聽山坡那邊有嗚咽之聲……聽到黛玉泣誦葬花詞,寶玉“不覺慟倒山坡之上”。此節實兼寫二人,雖無多一語及黛玉,但寶玉不覺慟倒于“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只在耳東西”之處,正極寫黛玉一哭之凄美。
又,第十六回,林如海死,黛玉奔喪回家,寶玉迎接,“心中品度黛玉,越發出落的超逸了。”須知此時黛玉是一身重孝,通體素白,又在悲戚之中,何等可憐可愛。雪芹也不明言,只用“超逸”兩字,叫你自己想去就是。
然而要證明黛玉之美,不能單從寶玉眼睛里面看去。他自然認為黛玉最美的。那就換雙眼睛來看看吧。魯迅先生有句妙語,說賈府的焦大定然不會愛上林妹妹。其實不然,焦大們喜歡的美女類型只會是林妹妹而不會是林之孝家的。那道理,就如《渴望》里面劉慧芳喜歡王滬生而不會喜歡宋大成一樣。
換誰的眼睛呢?呆霸王薛蟠。二十五回逢五鬼,寶玉鳳姐忽然病倒,大觀園中亂成一團。……別人慌張自不必講,獨有薛蟠更比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媽被人擠倒,又恐薛寶釵被人瞧見,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賈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里……這段文字,在程本中被盡數刪去了。大約程、高兩位老先生覺得在緊要關頭來游戲筆墨,太油滑了;又覺得猥褻,唐突了黛玉。但,妙處恰在這。好色的呆霸王,哪懂得什么性靈之美啊,可是只論皮相,他也能一眼認定黛玉好看。黛玉是一等一的美女,還用說嗎?
風流婉轉四個字,正可以形容黛玉。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形容可卿“風流裊娜,又似黛玉”。
六十二回,探春談及大家生日,說獨獨二月里沒有。襲人立即說:“二月十二是林姑娘,怎么沒人?就只不是咱家的人。”不要小看這一句話,包含了很多信息。第一,探春精明能干,人人生日皆隨口報出,獨獨遺漏了黛玉。可見,黛玉來賈家多年,從來沒有鄭重慶賀過一次生日,否則探春不會沒有印象。和熙鳳、寶釵賀生辰的文字參照一下,冷暖自知。第二,襲人深惡黛玉,最怕她嫁給寶玉,內心排斥之情已在“不是咱家的人”一語中流露無遺。黛玉縱然孤棲,也是賈府外孫,按當時標準,比寶釵與賈府的親屬關系還更近呢。她住賈府,怎么也比寶釵更理所應當。探春提到寶釵時都沒感覺“不是咱家的人”,襲人卻惡毒地特別指出這一點。第三,這是書中唯一一次指明黛玉生日。農歷二月十二日,乃是花朝節——百花之神的生日。有人很困惑為什么安排襲人和黛玉同生日。其實,襲人姓花。讓她和黛玉同生日,就是為了提示花朝節。作者心目之中,大觀園的百花之神,正是黛玉啊。
又,瀟湘館,寶玉本題作“有鳳來儀”,是“頌圣”,指元春省親的。元春為了低調,賜名瀟湘館。門前翠竹竿竿,鳳尾森森,龍吟細細,黛玉居于此間,不是把黛玉比作鳳凰么?黛玉號“瀟湘妃子”,又是把黛玉比擬于娥、英這對神女。
總之,作者明里不說黛玉最美,甚至還挑剔黛玉不夠美,暗地里卻把一切最美麗的字眼,奉獻在她身上。他描寫黛玉實在煞費苦心,又要騙人上當,又怕人上當。現代人比較功利,喜歡寶釵大約是遠勝過黛玉。但是紅樓夢問世后,早先一百多年間,讀者受騙上當的卻不多,推崇黛玉的還是遠遠多于寶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