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個體的心理活動處于正常狀態下,即認知正常,情感協調,意志健全,個性完整和適應良好,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以適應生活、學習、工作和社會環境的發展與變化的需要。
2、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1)對教師角色認同,勤于教育工作,熱愛教育工作;2)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3)能正確地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獨創性;5)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實地感受情緒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
3、教師心理健康的特殊意義:1)有助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2)有助于協調師生關系;3)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模仿的良好榜樣;4)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5)有助于老師的身體健康
[2016安徽教師統考高分備考群47651788]
第三部分 德育與師德教育
第一章 【德育范疇、功能、目標與內容】
[安徽教師考編網www.zkdedu.com]
1、德育: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的要求和德育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響,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質的活動。
2、大德育包括: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品質的教育。我國大德育出現的原因:1)中國有著政治、道德、法律等不分的傳統2)受前蘇聯教育學的影響3)中國革命的特殊歷史軌跡使然4)實踐發展的需要;
3、德育的個體性功能:1)生存性功能2)發展性功能3)享用性功能。
4、德育的社會性功能:1)德育的政治功能2)德育政治經濟功能3)德育的文化功能。
5、德育目標:對德育要培養學生何種品質所作出的設想和規定;
6、德育目標的內容分層:1)思想教育目標2)政治教育目標3)道德教育目標4)心理教育目標。
7、小學階段的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
2)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
3)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4)自己管理自己、幫助別人、為集體服務和辨別是非的能力.使他們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思想品德基礎。
8、初中階段的德育目標:
1)熱愛祖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立志為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努力學習;
2)初步樹立公民的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
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
4)遵紀守法,懂得用法律保護自己;
5)講科學,不迷信;
6)具有自尊自愛、誠實正直、積極進取等心理品質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響的能力。
9、新時期德育目標的特征:
1)強調基礎性2)注重道德思維能力的培養。3)注意了德育的層次性4)具有全面性5)注重穩定性和變革性。
10、德育內容:1)愛國主義教育。第一,愛國主義教育要把祖國與愛國家相對區分開來;第二,愛國主義教育把民族自豪感與危機感相結合起來;第三,把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際主義教育聯系起來;第四,愛國注意教育要培養學生理性愛國;第五,愛國主義教育要體現層次性;
2)集體主義教育。第一,要從理論上明確集體主義教育的“集體”是“真集體”,而是“假集體”;第二,集體主義并不排斥個人利益;第三,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我們要肯定個人主義的價值;
3)民主與法制教育。第一,要反對極端民主化與無政府主義;第二,要發展學生的民主反思與批判意識及能力;第三,要重視學校的紀律教育;
5)理想教育。第一,要避免對三大理想做分裂式教育;第二,理想教育要注重理想的層次性;
11、理想教育包括了三個方面的教育:1)生活理想教育;2)職業理想教育;3)社會理想教育。
第二章 【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12、發現兒童的道德發展過程普遍經歷三種水平六個階段:水平:1前習俗水平:1)服從于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2)天真的利己主義的道德定向階段;2習俗水平:3)好孩子的道德的定向階段4)尊重權威和為和社會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3后習俗水平: 5)履行準則與守法道德的定向階段6)良心或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學校道德應該如何開展才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道德情感呢:1)讓道德過程變成一種師生雙方心靈交流與溝通的過程2)德育中要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受3)德育要做到動之于情和以情感人;
13、道德行為:個體在道德意識支配下和一定的道德情感激勵下,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具有道德評價意義的行為方式和習慣。品德結構的三要素:1)道德認識2)道德情感3)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