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壽長791年
周朝是中國歷史的第三個王朝,從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發滅商起,到公元前256年周赧王被殺結束,周王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
第二、商朝(公元前1600-前1046),壽長555年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從公元前1600年,商湯滅夏起,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結束,一共傳了17世31王,享國共計555年。
第三、夏朝(約公元前2070-前1600),壽長約471年
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從夏代出土的文物中,我們可以知道,夏朝的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根據史書記載,大禹傳位于自己的兒子啟后,便徹底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夏朝的領土范圍大約為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后,延續約471年 ,后來被商湯所滅。現在中國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
第四、宋朝(公元960-1279,包括北宋和南宋),壽長319年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18帝,享國319年。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 。
公元1000年(咸平三年)宋朝的GDP總量約為265.5億美元 ,約占當時世界經濟總量的22.7%,人均GDP約為四百五十美元,超過當時西歐的四百美元。 因此雖然宋朝在我們的印象里是個積貧積弱的朝代 ,但實際上宋朝的富庶與繁榮程度是超過唐朝的。
陳寅恪先生甚至說道:'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 '不僅如此,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有不少人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學者。
不過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立國300余年,二度傾覆,皆緣外患,是中國歷史上唯獨沒有亡于內亂的王朝。
第五、唐朝(公元618-907),壽長289年
唐朝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朝代,前后共歷21帝,享國289年,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范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唐朝強大的國力吸引著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第六、明朝(公元1368-1644年),壽長276年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前后共傳十二世,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
明朝的領土范圍大致為: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后縮為遼河流域;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后撤至明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后折回約今云南境;明朝在極盛時期,其國土面積約達一千萬平方公里。
明朝是繼漢唐之后中國封建史上的有一個黃金時期。縱觀整個明朝歷史,沒有漢朝的外戚之患、沒有唐朝的藩鎮之患、沒有宋朝的外敵之患。正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對此,清朝官方將明朝高度評價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第六、清朝(公元1636-1912年),壽長276年
清朝是中國歷史最后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一帝 ,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清朝在康雍乾三朝時期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社會穩定,國力強盛。但與此同時,政治逐步僵化、思想文化也逐步被禁錮、科技發展逐步停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種種因素加在一起,導致清朝后期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今中國的網絡上,明朝與清朝經常被網友拿來對比,明朝的粉絲與清朝的粉絲也時常為此而互懟,這兩個朝代的粉絲之間的關系猶如水火一般不相容。但如今卻意外的發現,明朝與清朝這兩朝代的壽命卻出奇地一致,都是享國276年,一同并列第六名,這或許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吧!
第八、西漢(公元前202-公元8),壽長210年
西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 ,享國210年,史稱前漢,與東漢王朝統稱為漢朝。
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西漢時期華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 。隨著絲綢之路,西漢王朝的對外交往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
第九、東漢(公元25-公元220),壽長195年
東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享國195年,與西漢合稱漢朝。東漢在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亦有顯著成就,文化上鄭玄將經學推向高峰,科技上蔡倫改進造紙術,軍事上迫使北匈奴西遷,佛教也在東漢期間經白馬寺傳入中國。
第十、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9),壽長169年
南北朝準確來說不是一個朝代,而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
第十一、晉朝(公元266-420,包括西晉和東晉),壽長155歲
晉朝上承三國時期下啟南北朝時期,分為西晉與東晉,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而東晉則屬于六朝之一,晉朝自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起,自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劉宋政權結束,前后一共傳15帝,共155年。
晉朝初看起來,似乎在我國各個封建王朝中知名度不高,但它在哲學、文學、史學、藝術以及科技等方面都有所發展。兩晉時期,在動亂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文化逐漸走向了多元化發展,打破了自漢武帝以來儒教獨尊的地位,本土的玄學和道教以及外來的佛教,都在這個時期得到大力發展。
第十二、元朝(公元1271-1368),壽長97年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自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始,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結束,前后一共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七年。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此乃元朝之功也。但與此同時,元朝也推行了不少弊政,比如:投下制 、驅口制 、籍沒制 、宵禁 、人殉 、海禁等等,這些弊政不僅中斷了唐宋變革的進程 ,而且還深刻地影響了明清。
第十三、五代(公元907-979),壽長72年
五代十國同南北朝一樣,不是一個朝代,而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其中大體上分為五代(907年-960年 )與十國(902年-979年 )。
第十四、三國(公元220-280),壽長60歲
三國同五代十國和南北朝一樣,嚴格上來說不是一個朝代,而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建立曹魏之日起,至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之日結束,前后共經歷了六十年。
第十五、隋朝(公元581-619),壽長38歲
隋朝自公元581年2月,北周靜帝禪讓于楊堅之日起,至公元619年,王世充擁立的皇泰主楊侗被廢之日結束,前后一共經歷38年。
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政治方面,初創三省六部制,以及正式推行科舉制,這大大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在軍事方面,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在經濟方面,實行均田制并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
第十六、新朝(公元8-23),壽長15年
新朝是由西漢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自公元8年臘月,王莽廢漢孺子為安定公,改國號為新之日起,至公元23年,新朝被綠林軍推翻,前后一共經歷了1帝、15年國祚。
王莽稱帝后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西漢后期以來土地兼并嚴重的問題,但是完全無法執行;
第二、禁賞奴婢;
第三、推廣國營事業;
第四、改革幣制等。
王莽的改革措施雖然目的是好的,但由于朝廷政令繁瑣,且朝令夕改,在加上底下執行不當,最終導致了改革的失敗,并且大大加速了新朝的滅亡。
第十六、秦朝(公元前221-206年),壽長15年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稱帝,史稱'秦始皇'之日起,至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占咸陽之日結束,前后一共經歷了15年。
秦朝在政治方面,設立三公九卿,實行郡縣制;在經濟文化方面,實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在軍事方面北擊匈奴,南征百越,筑長城以拒外敵,鑿靈渠以通水系。
秦朝以15年的壽命在我國封建王朝中同王莽的新朝一同并立倒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