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首次開啟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之旅。自古以來,人類對于月球的探索就從未停止。前有嫦娥奔月、天狗食日對月亮的美好想象,后有“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對于月球的思考和猜測。古人對月亮有過諸多的猜測,現在逐漸都被證實了。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不斷進行,此次嫦娥五號的發射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中繞、落、回的收官之作,首次到月球表面采樣并返回地球。
1.衛星介紹
嫦娥五號是負責嫦娥三期工程“采樣返回”任務的中國首顆地月采樣往返衛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等多個部分組成。
著陸器的任務是進行月面軟著陸。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選定著陸點后,開始避障下降和緩速垂直下降,最終平穩著陸于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
嫦娥五號自動在月球表面采用表取和鉆取的方式進行采樣、以及樣品封裝等操作,將樣品由著陸器的上升段攜帶升空進入月球軌道,與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對接,將樣品轉移到返回器部,最后軌道器攜帶返回器點火機動,從環月軌道直接返回地球,返回器將在再入大氣層前分離,最后降落在中國北方的內蒙古草原上。12月19日,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交接,總重1731克,這對于我國的開展月球樣品與科學數據的應用和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2.主要任務
嫦娥五號計劃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一帶登陸并采取兩公斤月壤送回地球。這個地方存在著上億年以前的玄武巖,研究它們有利于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認識。
嫦娥五號的主要任務就是開展地貌探測和物質成分的探測。比如探測著陸地區的地貌及其結構特性、撞擊坑的分布、采樣的物質成分、月壤的物理特征等。同時,對采回的樣品進行研究。通過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結構構造的研究,從而推斷月球的成因與歷史演化,也為我們提供高效且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發電燃料。
3.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嫦娥五號在奔月的過程中,也帶上了水稻種子一起這次進行奇妙的旅行。然而,種子們也是要經過嚴格篩選的。在經歷了層層選拔后,最終具有香型、多抗、優質、絲苗型水稻新品種的“航聚香絲苗”搭載著嫦娥五號開啟月球之旅。2020年12月28日,種子們搭載嫦娥五號在月球遨游23天后,一批約重40克水稻種子順利返回地球,有一些“奔月”水稻種子已經發芽,標志著我國水稻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文/安徽中公事業單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