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副職的時候,有一次負責把關正職的講話稿。我看了又看,都沒有發現有什么問題了,才交給正職。開會那天,正職在會議上激情四射地發言:“同志們!我們要注意社會典論新動態……”
與會者哄堂大笑。
我作為會議主持人,急忙辯解:“領導講的沒錯!典論就是典型社會言論的意思……”
過后,正職領導問我:“輿(典)這個字念dian,不對嗎?!”
我說:“領導,你念的沒錯,是典型言論的意思,簡稱典論。怪我會前沒有提醒你,這個字通常念yu,念dian可能會引起聽眾的誤解。”
這就是:正職錯誤,副職要擔當。
我當副職十年,有什么體驗?酸甜苦辣嘗盡,用一首《副職吟》來表達當副職的體驗就是:
《副職吟》
本與官無緣,偶得副職銜。
大事難做主,小事忙癲癲。
安逸須在后,辛勞每必先。
鋒芒留分寸,以避震主嫌。
傷心淚一把,副職整十年。
誰解其中味?酸甜苦辣咸。
身為副職,我的感覺就是打工的命。以詩為證:
睡越來越晚,
床越起越早。
身為副職官,
累死無人憐。
家庭無法顧,
很多事沒做。
頭越禿越快,
歲月慢點走。
在一個單位里,正職是做決策的,副職是執行決策的。
你別看正職掌控全局,好像責任很大、工作很繁忙的樣子,其實他只要做決定之后,就萬事大吉了,就可以喝茶去了,至于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得好不好,就要看副職的了。
有詩為證:
正職有決心,副職要有信心。
正職有想法,副職要有辦法。
正職有指示,副職要落實。
正職有失誤,副職要掩蓋。
正職有錯誤,副職要擔當。
副職就是兵頭將尾的夾心餅的角色。
正職副職,各司其職,這在一個單位里很重要。
在一個單位里,副職只分和某一方面,應該比正職輕閑才對。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
正職是管整個組織的,但是正職只是做決策,而不是去執行的。有些東西,你決策容易,但執行起來就難了。
所以,在一些組織里,副職都是屁顛屁顛的,整天忙個不停。
你以為副職能干多大的事?其實副職干的,都是一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副職安排工作下去,底下的人沒有完成,或者完成不好,副職你只能自己做了。
千萬別讓正職感到你副職功高震主,那樣你就完了!
所以,在匯報工作的時候,前面第一句永遠是:在正職的正確領導下,在正職的精心指導下,某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要把正職描述成某項工作的救世主,功勞都是他的,是他英明決策的結果,你只不過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很渺小的角色。
副職難當也要當,關鍵位置擺恰當,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我總結了當副職的五大技巧,在這里免費贈送給大家:
副職在正職正確的情況下,要做到“四要四不要”:
副職與正職關系要正常,只有這樣才不結黨,不結黨營私,阿諛奉承,溜須拍馬。
阿諛逢迎是副職對正職最容易犯的毛病。有人見了正職就缺鈣了。
在正職偏差的情況下,“三要三不要”:
此時最能見一個副職對正職是否真心坦誠 ,真心坦誠就要幫正職一把。
有一些人明知正職有問題,不僅不提醒補臺,仍一往如舊地溜須奉承,出了問題就幸災樂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