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鴻蒙OS系統。
眾所周知的是,在2019年5月15日,美國將華為列入管制“實體名單”,之后,谷歌停止與華為的部分合作,華為終端無法訪問谷歌的專有應用和服務,意即,華為無法使用谷歌的GMS服務(GoogleMobile Service),這意味著華為手機的很多應用無法使用。因為Android生態中,大量服務應用需要利用到谷歌的GMS服務。造成事實上華為無法使用安卓系統。這可以算是對華為的一記絕殺!
可以推斷的是,假若未早在2012年開始研發鴻蒙系統作為備用,這一絕殺無疑會置華為于死地,好在,有鴻蒙!
2020年2月15日,華為面向全球發布HMS Core 4.0,據華為官方批露的信息,截止2020年2月15日,華為全球注冊開發者已經超過130萬,全球接入HMS Core的應用數量超過5.5萬款。2020年2月24日,華為還公布10億美金的耀星計劃。預計在全球舉辦超過100場活動,歡迎全球開發者加入華為HMS生態。
鴻蒙OS是一款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它將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是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可按需擴展,實現更廣泛的系統安全,主要用于物聯網,特點是低時延,甚至可到毫秒級乃至亞毫秒級。
鴻蒙OS實現模塊化耦合,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鴻蒙OS有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內核,第二層是基礎服務,第三層是程序框架。分布式OS架構”和“分布式軟總線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臺,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布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布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
尤為特別的是,鴻蒙系統為了降低開發者開發成本,采用兼容安卓應用方案,特別開發了“方舟編譯器”,充當安卓與鴻蒙系統之間的“翻譯器”,只需應用開發者將安卓應用軟件放到方舟編譯器進行編譯,生成應用就可以用在鴻蒙系統上。
鴻蒙OS的開發,既是華為未雨稠繆,更是一種迫于無奈的自救,亦或是曲線救國而產生彎道超車的機會。
一個操作系統,最難點不在于技術層面的開發,而是依存于系統之中的各種應用,只有構建了完善的應用生態,才能夠讓系統得到應用,這也是為什么到鴻蒙之前,除了windows、IOS,MacOS,Android之外,基本上也沒有其它廣泛應用的系統。
Windows是最早基于PC的應用系統,在PC時代,產生了大量的應用軟件。而MacOS一貫作風是封閉系統,早期由蘋果公司自行開發各類應用,滿足自身的需求。到后期才產生了更多的三方應用。iPhone出來還是封閉系統,因為一年之后的2008年才有Android出現,在這個空檔時間當中,產生了大量的基于IOS系統的應用被開發出來,構建了比較完善的應用生態。Android因為基于開源方式,其它智能手機無法使用IOS系統,Android的開源使得這個系統成為眾多智能手機的必然之選,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更多的應用開發者的跟進,這也造成了Android的一家獨大。據市場研究機構IDC2019年9月9日發布的智能手機預測報告,2019年運行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從2018年的85.1%上漲到87%。
如此環境下,華為推出鴻蒙的底氣在哪?
據中國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19年12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數據,2019年全年,國內手機市場總出貨量達到3.89億部,其中智能手機出貨量3.72 億部,
華為在2019年的全球總出貨量在2.4億部左右,全年國內銷售量約為1.43億臺,華為2019年全年在國內市場的銷量占比大概在38%,據Counterpoint機構2020年2月1日發布的《2019年全球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數據,2019年智能手機全球總出貨量為 14.86 億臺。華為在全球市場出貨量為16%。
Counterpoint手機報告
這意味著全球近六分之一的用戶使用華為手機,而且5G來臨,華為手握5G核心技術,在5G的換機大潮中,擁有先天的優勢,這個用戶的數量,足以支撐起一個操作系統。
華為開發的“方舟編譯器”,通過相對比較簡易的方式,打通原Android系統應用的鴻蒙化,加上10億美金的“耀星計劃”,無疑加快了生態的建設步伐,大大降低了系統生態轉換帶來的沖擊,用戶不必擔心正常的手機使用問題,
關鍵的問題在于,鴻蒙OS一款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Android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級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級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意味著應用軟件在華為鴻蒙OS操作系統上,運行性能的提升超過60%,這會使用戶的體驗獲得非常顯著的提升。
這種性能的提升,對比Android系統的使用的體驗,更有可能使得用戶反殺,更趨向于使用華為手機。
而且,華為明確鴻蒙OS采用開源的方式,用戶的選擇會不會促使更多的手機廠商改用鴻蒙OS,也未不可知,但至少會對Android來說,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威脅。
更為關鍵的問題在于:
鴻蒙OS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是一款立足于物聯網體系開發的操作系統,而目前為止,并沒有一款針對于物聯網生態的操作系統,這恰恰是華為抓住的最大的市場紅利機會。
我想,假若沒有出現Android的禁用,鴻蒙更有可能是從智能汽車開始布局,而不是從手機端開始使用鴻蒙OS了。換個角度來說,Android的禁用給了華為一個足夠大的理由,來促使華為將鴻蒙OS在手機端落地,而且免費在全球打了個天大的廣告。否則,華為還得想辦法解決智能汽車與手機之間的互通功能。
從發展趨勢來看,鴻蒙OS不至于應用于PC系統,因為PC類型的系統的應用軟件,與手機、智能汽車等還不太一樣,適應方式不同,如果開發,難度相當于重新開發一個系統。
除了手機之外,重點突破的應在于智能汽車上。
2019年4月17日,在“第五屆國際汽車關鍵技術論壇”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發表了“迎接汽車產業與ICT產業的融合”的演講。標志著華為進軍汽車領域邁入實質上的落地階段。
其實早在2018年上半年,華為就開始了與奧迪汽車的前期合作。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五大領域是: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智能電動、智能車云(云服務)。
其中,智能座艙打造CDC智能座艙平臺,實現智能汽車與智能手機在硬件、軟件和應用生態等全產業鏈的無縫共享。通過“麒麟芯片模組+鴻蒙OS系統+HiCar手機終端生態”賦能數字座艙,構建人車生活全場景出行體驗。
到目前為止,華為已經與奧迪、廣汽豐田、北汽新能源、長安、一汽、比亞迪、東風、上汽、沃爾沃、通用五菱等多個汽車品牌展開了合作,鴻蒙OS也將應用于數以百萬計車輛上,在5G等關鍵技術的加持下,預測鴻蒙OS將是智能汽車上應用最廣泛的操作系統。
2019年6月27日,華為終端總裁何剛在MWC19期間宣布,華為終端將實施1+8+N全場景戰略。將華為的生態從手機,擴展到平板、電視、音響、眼鏡、手表、車機、耳機、PC八大業務,并延伸到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等眾多業務板塊,構建一個完善的5G服務生態體系。這背后,是基于鴻蒙系統的全域的物聯網體系。
從這個角度來看,鴻蒙OS的發展潛力,是立足于構建全域物聯網服務體系平臺,基于鴻蒙的全開放體系,未來鴻蒙的應用,是整個物聯網,而不是單純的手機,這才是鴻蒙的終極目標。
放眼望去,有哪個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