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也正是這場戰役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曹操在這場戰役中損失慘重,勢力也因此被局限于北方地區,而孫權和劉備在江南和巴蜀的勢力卻得到了鞏固,并逐漸發展起來。那么曾經叱咤風云的曹操怎么會在赤壁之戰中輸得如此慘重呢?到底什么才是他失敗的主要原因呢?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部隊到達南方后,由于水土不服,很快就出現嘔吐等現象,曹軍發揮不出作戰水平,戰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很多土兵不僅病了,還死了不少,這就更說明疾疫是這次失敗的重要原因。那么赤壁之戰中曹軍感染的疾病是什么病呢?
據今人考證,應當是血吸蟲病。1981 年《中華醫史雜志》和《文匯報》均曾載文分析考察當時的情況,指出當時正值冬春之際,是血吸蟲病病發的高危時期,而荊州赤壁一帶又是此種疾病的多發地區,曹軍士兵嘔吐、發燒、拉稀等癥狀與之相符。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血吸蟲病本來就難以治療,曹軍又是在行軍作戰,治療條件更是簡陋了,必然導致病情的大規模傳染。這場流行性血吸蟲病,讓氣勢洶洶而來的曹操大軍兵敗如山倒。
曹操對赤壁之戰的失利耿耿于懷,反復強調是這場病疫讓他戰敗,是他自己燒船自退的。由此可見,軍隊感染疾病的確是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圖片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