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大家對一個做了傷天害理的事的人都會說他是“十惡不赦”
那么,“十惡不赦”指的是什么?十惡原為佛教用語
指: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
到了唐代,正式形成十惡不赦的罪名:
第一惡:謀反,指的是陰謀造反,推翻王朝。
第二惡:謀大逆,指的是毀壞皇室宗廟、陵墓、宮殿等蔑視或侵犯皇帝尊嚴(yán)的行為。
第三惡:謀叛,指的是策劃背叛朝廷的行為。
第四惡:惡逆,指的是惡逆,毆打或謀殺祖父母、父母、伯叔等直系尊親的行為。
第五惡:不道,指的是滅絕人性、惡意殺人等違反封建倫理道德的行為
第六惡:大不敬,指的是冒犯皇室尊嚴(yán)的言行。
第七惡:不孝,指的是對祖父母、父母等直系尊親的忤逆行為
第八惡:不睦,指的是親屬之間謀殺、毆打或控告行為
第九惡:不義,指的是同僚互戕,下級謀害長官,弟子謀害師父等違背封建仁義道德的行為
第十罪:內(nèi)亂,指的是親屬之間通奸、強奸等違背封建倫理綱常的行為
例如,《元曲·關(guān)漢卿〈竇娥冤〉四》 :“這藥死公公的罪名,犯在十惡不赦”。
十惡之罪直接危害封建制度的核心——君權(quán)、父權(quán)、夫權(quán),
十惡不赦就是為了維護封建皇帝的專制統(tǒng)治和君臣、父子、尊卑、上下的封建倫常關(guān)系
在歷史的長河里,有我們祖先的智慧,透過歷史看人生,你的人生你做主”,謝謝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