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話:皮薄肉少多生邪!這個皮薄肉少的地方說的就是我們的頸椎、腰椎和膝關節。在中醫里,頸椎問題不是頸椎的骨頭問題,而是經絡問題。醫圣張仲景給我們一個最經典的方子,是治療頸椎病的特效方,我們一起來看!頸椎出現疼痛、僵直、麻木等,都是因為經絡不通,氣血走不過去。而頸椎又關聯到頭部,所以當氣血受阻,無法暢通時,就會導致頭部氣血供應不足,而出現眩暈、眼花等癥狀。治療頸椎病的特效方
1.《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六》載:“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生姜三兩,甘草二兩,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2.《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六》載:“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3.《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第二》載:“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少,氣上沖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葛根湯主之。上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湯法將息及禁忌?!?/span>葛根湯常用來發汗解表,很多人在感冒的時候,往往會選擇使用葛根湯來治療,認為其功效好、副作用少,但其實它對治療頸椎病也十分有效。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項,脖子;背,包括后背腰腿整個太陽經;強,就是發緊不靈活;“幾幾”是形容短羽之鳥,不能飛騰,動則先伸其頸之狀。“幾幾”一說是肩背像桌板一樣僵硬。項背強幾幾,即項背部肌肉拘緊疼痛、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之謂。簡單來說,就是肩膀、后脖子那里,感覺緊緊的,扭動困難,有種牽扯的感覺。現代常見頸椎病、肩周炎,病理特點與太陽病“項背強幾幾”類似,考慮到端肩久坐,易于外感風寒濕邪。陰寒之邪,除了“冷”這個本質之外,還具有凝滯、收引的性質,會導致身體的氣血凝滯,無法濡養周身,尤其是脖子和肩膀的這一段,更是容易肌肉僵硬、板結,就像被冰凍又得不到陽光照耀的大地一樣。神奇的葛根湯
(1)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方組: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其一,葛根輕揚升散,氣味俱薄,味辛可走而發散,善于疏解經氣的壅滯。以緩解外邪郁阻、經氣不利所致的頸背強痛,如《本草便讀》所言“其根寓升發之意。故能解散陽明肌表之邪”。其二,葛根主入脾、胃經,《神農本草經》載其可“起陰氣”,《本草便讀》言可“鼓胃氣升騰而上,津液資生”。故葛根善于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促進水谷精微物質輸布,使津液上升以滋養局部筋脈,以緩解筋脈失于濡潤所致的頸背酸痛、僵硬,又可緩解因清陽不升、腦竅失于榮養所致的眩暈。其三,在《日華子本草》中尚有葛根“破血”之說,葉天士也曾言“葛根辛甘和散,氣血活,諸痹自愈矣”。因此葛根還可通過活血通絡止痛之用,緩解頸椎病的局部癥狀。可以認為,葛根因其解肌祛邪、升津舒筋、引藥上行、活血通絡等獨特的功效,已經成為治療頸椎病必不可少的要藥。再看麻黃。麻黃能夠走到皮膚,能夠打開皮膚的毛孔,把寒氣濕氣趕出去。再加上桂枝湯解肌和營衛,化氣和陰陽,治不好是不可能的。仲圣中藥飲片藥材:葛根
葛根湯對哪種類型的頸椎病好呢?
現在的頸椎病,其實比較復雜,有各種原因和分類,比如受寒導致氣血凝滯。現代人一些不良生活習慣,貪食生冷、衣不遮體、肚腹受寒、過度貪涼、長期呆在空調房等等,不僅對脾胃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更是直接耗傷了身體的陽氣;或者氣血虛弱,無力充養經筋;再一個氣滯血瘀,當頸部肌肉,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的情況下。比如,長期坐辦公室,在電腦前日復一日低頭伏案工作等,會讓這個部位氣血流動緩慢,慢慢就會形成瘀血。這個瘀血會讓頸椎慢慢老化,沒有氣血的滋養,頸椎就會越來越沒有韌勁和活力。對于感受風寒,這種肩頸部經脈拘急,用葛根湯,效果非常好。經方葛根湯治療頸椎病大有可為
治療后
(仲圣師友貴州涂尊浪醫生醫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