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孩子的情緒是多變的,可能前一秒鐘臉上還掛著笑臉,下一秒鐘就哭成了小花貓,有時還會伴隨著撒潑打滾,無理取鬧,讓大人摸不著頭腦。
他們的情緒控制力很差,會因為某件事情突然爆發,還易受到其他人的情緒影響。
在《爸爸回來了》中有一期,嗯哼坐在地上玩玩具,電子玩具車跑到了沙發底下,他用小手探了探,沒有拿到,嘗試了幾次,他哇哇大哭,以此想要引起爸爸的注意,甜馨走過來抱抱他,試圖安慰嗯哼,可是嗯哼的哭聲并沒有減弱。
甜馨不知所措,看到嗯哼哭的兇,自己反倒也跟著哭了起來。看,小孩的臉變得多快,前一秒開心,下一秒就可能大哭,他們也容易受到情緒感染,當他看到別人傷心,他也會表現出傷心,反之亦然。這就是孩子'情緒控制力'差的表現。
“情緒控制力”差的孩子,大都揮著這5種表現
①情緒不穩定,愛哭、沖動、暴躁、喜歡摔東西、大叫
②情緒易失控,伴有破壞性行為,有暴力傾向,打人、自殘
③任性,自我為中心,不聽勸,頂嘴
④脾氣大且頻發,鬧情緒,喜歡唱反調
⑤特別情緒化,意氣用事,易受他人情緒感染
朋友家有這樣一個川劇變臉寶寶——淘淘,今年6歲了。
平時的他很乖,很文靜,喜歡一個人專心玩玩具,但是如果有一件事讓他不開心,他就情緒失控,會把家里弄得雞飛狗跳,摔東西,包括他最愛的玩具也不放過,撕書,自己的故事書,推板凳等等,媽媽勸他,跟他說好話他也不聽。
'我不聽,你們大人就愛嘮叨',他就是這樣的'混世魔王',朋友向我抱怨時臉上露出了生無可戀的表情:'這孩子怎么這樣呢?誰都不敢惹,還不敢說,越說越來勁,可是經常這樣鬧,誰能吃的消啊?'
淘淘就是'情緒控制力'差的典型,他的情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左右,但因為年齡小,認知水平低,他們不能合理的發泄自己的情緒,最終也只能選擇用直接的、暴力的行為發泄情緒。
父母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阻止孩子'情緒爆發',那么就先要了解他們情緒爆發的原因。
孩子'情緒爆發'的背后原因
心理學家認為,脆弱是孩子情緒爆發的主要特點,孩子的心理防線奔潰,沒有了安全感,就會想辦法保護自己,而保護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看起來強大,他們把自己全部武裝起來,對外宣稱自己主權,哪怕因為一件小事,他也會覺得你是在挑戰我,因而'情緒爆發'。
兒童在3歲之前心智發育尚未完善,他們不能理智的分析出何為積極情緒、消極情緒,他們只是情緒的搬運工,會把所有情緒寫在臉上。
當他們開心時會大聲的笑,拍手鼓掌;當他們難過時,會大哭、大喊以至于摔東西等,以此發泄他們的消極情緒。
孩子'情緒爆發'的原因,最主要還是受孩子所處的生長環境以及周圍環境的影響!
1、 家庭不和睦,父母之間總發生爭吵
在孩子的整個童年期,尤其是幼兒期,他們對外界環境的敏感程度很高,如果孩子生長在一個經常爭吵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的消極情緒很容易傳達給孩子。
父母吵架的態度以及行為會被孩子模仿,他們有很強的模仿能力,不要再問孩子'你這頂嘴的毛病哪學的?''你這摔東西的毛病哪學的?''你這大聲嚷嚷的毛病哪學的?',這不正是你們吵架時的行為表現嗎?
2、 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
孩子在嬰兒時期就已經表現出了強烈的心理需求,比如寶寶在5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喜歡吸允自己的小手手和小腳,有些家長認為手和腳有很多的細菌,不允許寶寶有這樣的行為,怕寶寶會生病,一般會強烈制止寶寶吸允小手和小腳的欲望,這樣做對嗎?
心理學家認為,寶寶吸允小手和小腳是他們正常的心理需求,而這種需求家長不應制止,而應滿足孩子,一旦制止,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缺乏安全感,給他們心理造成'需求饑餓'
父母對孩子關懷太少也會導致孩子產生'情感饑餓',孩子缺乏安全感,為了引起家長的關注、注意,他們會使自己'情緒爆發',以此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久而久之,孩子會養成壞習慣,很難改正。
'需求饑餓'和'情感饑餓'都是'情緒爆發'的直接導火線,父母應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
3、 父母自身情緒難以控制
家庭環境中,父母也屬于無法克制自己情緒的一類人,直接表現為家庭不和睦,通過爭吵、摔東西等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被消極情緒感染,情緒暴躁,長大后就是父母的復印版。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父母的行為直接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形象!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的'消極影響
1、 消極情緒難以發泄,郁郁寡歡
孩子消極情緒不能合理的發泄,會讓孩子一直處于低氣壓的狀態,會被不快樂的垃圾情緒包圍,變得郁郁寡歡,長期下去,孩子情緒會變得極端,易爆易怒,嚴重的會有打人和自殘等攻擊行為。
2、內心孤僻,獨來獨往
情緒控制力差的孩子經常沒有小伙伴愿意和他們玩,他們通常獨自玩耍,因而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也會缺失,他們會因為和其他孩子格格不入而被孤立,嚴重時會被欺凌。
3、嚴重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根據我國食道癌普查資料顯示,大部分患者患病前曾都伴有輕度或者重度的抑郁情緒。如果孩子的消極情緒長期占主導地位,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現象,嚴重會導致孩子生病。
家長要及時關注孩子情緒問題,一旦發現孩子存在消極情緒,一定要積極引導孩子發泄不良情緒。切不能讓孩子被消極情緒左右。
如何培養孩子'情緒控制力'
著名心理學家約翰-蒂斯代爾提出了'交互性認知亞系統'理論這是一種以正念為基礎的認知治療理論。他認為正念體驗是最為有意的心理狀態。
怎樣讓孩子的心理狀態達到最優呢?父母怎樣訓練孩子的正念技能呢?
萊恩漢博士將正念技能訓練又分為了兩大塊:'做什么''如何做'
1、做什么?
父母要教會孩子觀察自己的情緒,了解其內心的感受。
引導孩子用語言或者文字的形式把自己的內心感受,正在體驗的情緒客觀的描寫下來。
引導孩子直面自己的消極情緒,不要逃避,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情緒中尋求方式去合理發泄。
2、 如何做?
父母積極引導孩子一心一意的去做需要讓孩子將注意力集中于情緒上的問題,不要被周圍的其他事物所干擾。
孩子出現消極情緒,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做一些可以放松心情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去操場跑步,可以通過吶喊、深呼吸,將一天的垃圾情緒釋放出來,也可以帶著孩子去打籃球,在運動中、跳躍中釋放自己的垃圾情緒,每一次拍打球都可以將不良情緒消除掉,家長不要影響孩子,待孩子將消極情緒完全釋放出來。
有效引導孩子讓孩子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不要因情緒失控做出錯事。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的處理消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