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評委(排名不分先后)
131、七律 赤壁古戰(zhàn)場懷想
曾記孫劉弱勝強,東風借得助周郎。
草船智取天邊箭,烈火營燒水上檣。
赤壁今移西美岸,長江暫作太平洋。
狼鷹或蹈阿瞞步,商戰(zhàn)灰煙笑大方。
·秋風無語: 此篇律詩為懷古言今之作。首頷二聯(lián)寫當年故事,頸聯(lián)引申為今朝之情形。立意不錯,正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只是字里行間略顯生澀。首聯(lián)起句平白,下句無主語,詩句無主語本也無礙,但此處和上下句銜接就差些了。頷聯(lián)略有空洞感,后四句本為精妙之處,但少些圓潤自然,有生硬感。
·伴云居士: 上兩聯(lián)不錯,下兩聯(lián)有點牽強。
·傷逝: 借古喻今,巧思得法。
·千花若素:以古推今,立意不錯。尾聯(lián)后半有些突兀。
132-3、七絕 閬中古城
青磚留有王侯印,碣石已無車馬聲。
巴蜀群山云上舞,嘉陵江水霧中鳴。
·秋風無語: 此篇懷古之作以景言情。青磚,碣石被印上歲月滄桑。接著以對仗景句作結,其情自蘊。全篇架構成熟,只是立意稍有俗套之感,少些新意。留有一詞略顯中性,碣石取像可再斟酌,與車馬聯(lián)系緊密些為佳。
·伴云居士: 語句通暢清晰,然平淡,缺乏起伏,少了新意。
·傷逝: 一切景語皆情語,此作似乎做到了。
·千花若素:起承句自然流暢,轉合句云,霧分列,稍有瑕疵。
135、題梁紅玉
黃天蕩里照紅妝,弱腕揚桴擊鼓忙。
請劍何妨釵骨細,從來家國系柔腸。
·秋風無語: 此篇試作以梁紅玉為題,詩句內容緊扣題目,充滿對巾幗女將的贊美。詩句略顯坳澀,起句的照字無處著落,弱腕意為纖細女子之腕,梁將軍雖為女將,但英武飛揚,弱腕一詞有些不妥,三四寫心系家國,巾幗不讓須眉之意。但柔腸還可斟酌。
·伴云居士: 后兩句出彩。
·傷逝: 將軍無弱腕,青史有紅顏。
·千花若素:起句主語不太明確,但整體表達很有力度。
137-2、七律 崖山懷古
長煙落日磯頭立,隱隱驚濤拍岸頻。
風捲蘆花飛作雪,時移檣影化為塵。
安能折骨伺胡馬,無悔沉淵做舊臣。
戰(zhàn)鼓聲催今又是,一朝寧死不降人。
·秋風無語: 此篇七律鏗鏘有力,以景起,以情結。情景結合得體,架構成熟,少些新意。中二聯(lián)可再渾厚些。
·伴云居士: 句通語順,用詞老到。
·傷逝: 如臨昨日,似聽鏖兵。轉合得法。
·楊新躍(昨夜): 慷慨激昂,第三句和第六句猶好。
·千花若素:景物之托得當,轉合自然,頸聯(lián)非常出彩。
·杜不若:看來作者沒搞明白折骨與伺的意思。
138、詠昭君
由來楚邑多仙子,自得鶉裾與糲粱。
月下遭逢金掌露,燈前飲恨掖庭霜。
蘭林望幸猶焦肺,朔漠于歸又斷腸。
墓冢千年存玉骨,青山世代有余香。
·秋風無語: 此篇以王昭君為題,全篇詞句典雅,中多典故使言雖輕意卻至。以敘為線,以議為輔,上下寫盡昭君生平,承接流暢。只是敘述之言雖盡,卻皆為緬懷,少了些個人情感抒發(fā),中規(guī)中矩之作。
·伴云居士: 尾聯(lián)尤佳。
·傷逝: 承轉尚可,合句平淡了。
·千花若素:對仗有功力,詩味雋永。可謂一唱三嘆,蕩氣回腸。
139、七律 武侯祠憑吊諸葛孔明(新韻)
暮春沔水仰賢臣,二表貞誠謀略新。
襄土有情藏智圣,蜀風無意蕩污塵。
公忠儒將三國鼎,悠逸空城一羽甄。
早育良苗滋俊秀,躬親百事豈安身?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讀來有些味道。以武侯祠為引,抒發(fā)對諸葛亮的緬懷和見解。起句以景引情,賢臣二字對應諸葛孔明先生。二表應該是前后出師表,見其忠誠,未見其奇謀,謀略新略有湊感。頷聯(lián)襄土,蜀風概括武侯一生,然跨度稍大些。頸聯(lián)上句用了空城計典故,但感覺接不住上句。尾聯(lián)寫自己見解不錯,如與前銜接更緊些更佳。全篇立意不錯,詩句欠些流暢。
·伴云居士: 頷聯(lián)有情、無意,有湊對之嫌。
·傷逝: 立意頗新,但用字不夠精準。
·千花若素:頜聯(lián)稍微有點虛,整體立意還不錯。
·杜不若:腹聯(lián)對句湊句,尤其是一羽甄不妥。
140、登匡山鮑照讀書臺
行路難如此,高歌誰與聞。
山分天地勢,松伴鶴猿群。
拂蘚懷遺烈,登臺悵落曛。
后來開白也,千古一參軍。
注:鮑照有擬行路難十八。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寫鮑照,詞句雄渾有力。起句以行路難為引作起,扣題恰到好處。中二聯(lián)寫鮑照瀟灑脫俗,正所謂俊逸鮑參軍。尾聯(lián)一結,以詩仙共譽。全詩上下流暢,典雅工整,中二聯(lián)略空。
·伴云居士: 對仗較工。第七句不自然。
·傷逝: 得五律之章,抒今古之情懷。
·千花若素:頜聯(lián)鶴猿對天地稍弱,頸聯(lián)出彩。作品收尾呼應得當。
142、七律 過九里季子廟感題
掛劍高風幾世追,德傾十字仲尼碑。
空將禮樂輸風雅,難把通明挽替衰。
三讓歸耕誠遂矣,兩王操戟竟何之。
至今沸井靈泉涌,百味翻騰更訴誰。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寫季子廟感懷,其中以憶舊為引,發(fā)心中之情。引用掛劍、十字碑、三讓、沸井,之典,頷聯(lián)尾聯(lián)又發(fā)今日之慨嘆。禮樂輸風雅意有模糊,似有世風不復之意,替衰一詞未見出處,有衰替一詞。風字重復了,微瑕。
·伴云居士: 用詞略有生造之嫌。
·傷逝: 有老杜吊諸葛之韻味。
·千花若素:首聯(lián)出彩,用典頗多。表達上還可以再提升。
144、七絕 詠廉泉
包公祠畔翠青連,古井廉泉識賊賢。
何不制成靈測水?官無大小一杯先。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清淺明快,立意有新意。一二句略有平白感,但讀來上下通常。
·伴云居士: 想像力豐富,有點味道。
·傷逝: 奇思,讀來拍案。
·千花若素:詼諧而又富含深意,令人莞爾。
·杜不若:靈測水造詞。
146、七律 圯橋懷張良
題注:下邳圯橋,乃張良進履受書處。
博浪投椎擊暴秦,下邳亡命遇奇人。
取鞋三進識孺子,受策一編知夢麟。
喜會明皇擒逸鹿,榮扶漢室敘彝倫。
欽風我祀圯橋上,恍見泥中跪履身。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詠張良之作。全篇寫張子房事跡,尾聯(lián)以緬懷做結。全篇敘述過多,而少自己感情,想法。味道單薄了些。
·伴云居士: 用典不錯,惜缺乏時代氣息。
·傷逝: 惟合句出彩。
·千花若素:略微有些平鋪,做到情景交融更好。
·杜不若:孺字基本上用作仄。知夢麟似是湊詞。
147、七律 文天祥贊
橫戈不及撣征塵,帝子都城各自淪。
嶺上焦煙忠骨臭,臨安舊戶瑞符新。
狀元郎作殘軍將,文相公羞異國臣。
一片丹心遺故土,他年熱血后來人。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詠文天祥丞相。前四句描寫了南宋山河破敗的景象,頸尾二聯(lián)寫文丞相堅貞不屈精神。全篇立意尚可,只是景句有坳澀之處,帝子和都城難以用各自淪來寫。而頷聯(lián)景句所蘊之情與前后讀來有些隔。后面情句少些深度。格律上有幾處錯誤。
·伴云居士: 詞通句順,對仗較工。承轉不明,尾聯(lián)草草。
·傷逝:首句三平尾。
·千花若素:頸聯(lián)上半立意還需再提升,突出英雄形象。另外狀元郎對應文相公太近。
154-1、七律 儋州懷蘇軾
玉掌仙人百劫身,杖頭載酒更精神。
桄榔蕉雨故鄉(xiāng)夜,箬笠芒鞋黎母民。
鴻影南飛空繞樹,中原北望已迷津。
但憑牛矢指歸路,海上清宵無垢塵。
【注】1、玉掌謫仙:蘇詩“我本玉掌仙,謫來海南村”
2、桄榔:蘇自命草堂為桄榔庵、載酒堂。
3、故鄉(xiāng):蘇詩“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萬里海南真吾鄉(xiāng)。”故云儋耳為蘇之故鄉(xiāng)。
4、箬笠芒鞋:蘇訪黎子云遇雨,向農家借得箬屐而歸,小兒拍掌笑相隨。
5、芒鞋:蘇詩:“芒鞋不入名利場”
6、黎母民:蘇詩“借我三畝地,……化作黎母民”
7、飄渺孤鴻:蘇詞“揀盡寒枝不肯棲,飄渺孤鴻影”。中原北望:蘇詩“中原北望一線橫。”
8、但憑牛矢句:蘇詩“且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
9、“海上清宵無垢塵”:蘇詩“天溶海色本澄清。”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詠蘇軾,詩句皆扣題而作,可見費了心思。特別頸聯(lián)寫出蘇軾貶謫之凄冷。只是全詩每句皆有出處,詞句上有幾處刻意了些,全詩顯得有些松散,未顯詩人情懷。
·伴云居士: 如無注解,不知所言,注解過多,則又少了讀詩趣味。
·傷逝: 儋州萬里,幸有歸鴻。合句點睛到位。
·千花若素:有些典故字里行間不太明顯,還需錘煉。
156-3、丙辛春末與鬼秀才祝亮兄訪前溪村花屋
花巖賞罷別仙麓,旋向人間賞花屋。
恍見畫閣漢梁家,疑入名苑晉金谷。
遺蹤導引鬼秀才,為吾復話鬼神事。
周氏齊家耕讀勤,周公投筆曾立志。
懷瑾濁世難問津,遂效端木懷仁義。
嶺頭忽遇五通神,感應上蒼厚恩賜。
好義財盈粟滿堆,善施天教廩不匱。
連宇朝來紫氣豐,高甍暮擁瑞云熾。
福聚溪環(huán)曲曲長,祥凝山拱重重翠。
吾來感慨歲月移,繁華聲銷春花歇。
高堂雜陳祖訓殘,藻井煙熏蛛網(wǎng)結。
雕梁燕詒自去來,花牖塵封憑蠹嚙。
人去空樓荒院幽,蕪侵回廊玉階裂。
徘徊庭前有所思,聆罷誕傳無可說。
古來富貴難再三,青山依舊車更轍。
時人浮躁欲橫流,好夢槐安從蟻穴。
諸公袞袞袖清風?四知財物每貪餮!
【注】花屋為鄉(xiāng)賢周氏陳熙建于咸豐年間,陳熙初矢志從學,弱冠便中秀才,后棄學從商,樂善好施,為御兵匪之亂,出資組織團練,收復縣城,受彰不仕,歸隱花屋。
畫閣漢梁家:盧照鄰《長安古意》有“梁家畫閣中天起”。
·秋風無語: 此篇古風以游花屋作起,然后訴說往事,最后以情結。全篇脈絡流暢,架構得體。雖無驚艷之筆,倒也情真意致。
·伴云居士: 平仄失誤,韻腳混亂,對句多不工。亦無時代氣息。
·傷逝: 音節(jié)不暢,讀來生澀。
·孟蘭: 用韻自然,語言流暢,文隨意轉,情感真誠。
·千花若素:對仗上還需提升,但總體用詞優(yōu)美,作品有韻味。
162、耶律楚材讀書堂(新韻)
撣落來時路上塵,躡足唯恐擾斯文。
幾朝風雨山將老,半壁辭章墨尚新。
有箭難尋射雕手,無石敢忘補天人。
松濤如訴誰能解,吹綻梨花又一春。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寫耶律楚材讀書堂,用的新韻,新韻一字為平韻,但讀時經常發(fā)仄聲,故尾句此處且按合律。全詩寫詩人感懷,詞句典雅,對仗工整。只是個人情懷有余,回扣題目不足,耶律楚材,元朝名臣。未見詩中提及,顯得有些空泛。
·伴云居士: 首聯(lián)形象。人可老,樹可老,山不會老。
·傷逝: 千古名相,未教傳神。
·孟蘭: 山將老,出語奇特不凡,頷聯(lián)極有歷史厚重感。頸聯(lián)對仗精工,寄托遙淡化。尾聯(lián)語盡而意長,詩家妙筆。
·千花若素:前三聯(lián)立意都很不錯,也有氣勢,尾聯(lián)力度稍弱。
164-2、過三垂岡
雨落中天冷欲狂,蕭蕭四野倍蒼涼。
連岡彌望程途迥,夾寨聆聽史事長。
萬頃風煙皆化淚,千秋歲月已蒙霜。
山頭簇簇寒云卷,悵吊森森古戰(zhàn)場。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以過三垂岡為題。三垂岡,殘?zhí)莆宕艖?zhàn)場也,詩中所繪蕭殺氛圍,與古時略似。前二聯(lián)以景鋪墊,尾聯(lián)以憑吊結,頸聯(lián)稍顯空泛,上下句意略有重復感。
·伴云居士: 用詞生硬。
·傷逝: 嚴翁詩尚在,不敢道佳評。
·楊新躍(昨夜): 吊古佳作,唯三垂岡特色稍少略覺遺憾。清嚴遂成有一首關于三垂岡的七律,可參照讀。
·千花若素:后兩聯(lián)立意上有些虛,景物的描寫比較合理。
165-2、杜甫草堂風雨歌
昨夜抱梧生,今夜抱梧死。
鳳兮鳳兮棲西南,我今曳此鳳凰尾。
苑外煙嵐蹙翠微,曉陰窮秋吊林霏。
俄頃盤旋三萬里,風雨如磐勢不飛。
流寓蠻鄉(xiāng)嗟濩落,兕虎鴟鸮走萬壑。
斜日投荒何骎骎,金谷銅駝料如昨。
我生大化負異才,落拓風標出層崖。
江山信有昆山價,夜來獨上望江臺。
大江沆漭擊蜀門,踽踽鄉(xiāng)途暗荊榛。
圣域兵燹何能爾,空悲胡兒竟獲麟。
日晏胡琴淚紛灑,兩京大道竄胡馬。
胡馬兀然嘶長云,一川煙雨夢飄瓦。
煙雨氤氳下屋脊,赭墻仄徑土花碧。
經年夢入蓬萊宮,搖動閶闔十二戟。
戟門掃地苔痕深,妻孥搗衣傳秋砧。
山陵鼓角催節(jié)序,魚龍渤澥氣蕭森。
曲苑對酒復對雨,曩日風操今何許?
江聲夜沸蒼涼中,撰杖觀濤聞鳥語。
杜鵑啼紅聲不歇,文章高誼未斷絕。
吁嗟風物似長安,爾來猶奉此心熱。
嗚呼!圣人畢竟有所待,茫茫誰與書真宰?
乃知雞鳴風雨不堪聞,只合凌云健筆濟吾民。
·秋風無語:此篇詠杜甫草堂之作,有蕩氣回腸感。上下氣脈貫通,敘述中又夾詩人之情懷。
·伴云居士:仿杜甫詩卻無新意。
·傷逝:深得古人之章法,韻部平仄交替,時如萬馬奔騰,時如秋水寒茫,堪稱佳構。
·孟蘭:氣勢雄渾,轉韻自然。結句稍感倉促。
·千花若素:有些句子對仗上需加強,但整體立意很好,行文有氣勢。
166、銅雀臺懷古
漳水無聲徑自流,荒臺舊苑幾春秋?
賦詩橫槊聲猶在,賣履分香事已休。
古木殘碑迷落日,閑花野草宿眠鷗。
高風散盡浮云后,蘆荻蕭蕭一釣舟。
·秋風無語: 此篇懷古詩作讀來雄渾壯闊。詩人縱橫于古今,寫景憶舊,情景穿梭。頷聯(lián)連用兩個典故,橫槊賦詩,賣履分香,工整典雅。但此處用來直接寫曹操更合適。銅雀臺和曹操有關,但銅雀臺畢竟不是曹操。頸聯(lián)景句寫物換星移之情。尾句再以純景句結稍顯紛繁了。聲字重復,微瑕。
·伴云居士: 懷古而無新意。
·傷逝: 英雄已逝,雁影還新。律似清流,有承有載。
·千花若素:詩味醇厚,情景自然交融,結構上有如行云流水。
170-1、七律 詠漢史之解憂公主
解笑江山不解憂,和戎貢策戍邊休。
傾城反誤胡塵墮,尚武誰言漢帝羞。
豎鐵脊梁能破虜,橫書盟墨豈為儔。
如何全盛中原日,卻累娥眉萬里囚。
·秋風無語:此篇詩作寫解憂公主遠嫁蠻夷。然后問出了如何全盛中原日,卻累娥媚萬里囚之句。全詩氣勢如虹。起句解笑江山不甚解其意。第三句意有些澀,似乎是說因為被美麗所誤才遠嫁蠻夷,句子可再鍛煉。第六句略有不暢之感。
·伴云居士:詠史不為今用。
·傷逝:我在詩中讀出了歷史的蒼涼與厚重。
·千花若素:起句很好,立意新穎。基本上全篇夾敘夾議,自然流暢,尾聯(lián)表達稍弱。
171-2、汰口古兵寨懷古
古樓全保證滄桑,漸遠秦塵入僻鄉(xiāng)。
鄰水抱山尋老寨,天街地巷布農莊。
相聞如有兵戈怒,舉路已無田舍郎。
終是繁花開複謝,千年誰吊壟頭樟。
【注】汰口古兵寨位于福建省華安縣境內,古兵寨名曰全保樓,寨中三路四樓布局,中路稱為天街,邊路稱為地巷,兵寨旁有一樹古樟樹已八百多年,蔚為壯觀。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以景起,以情結,上下通讀猶有余味。
·伴云居士: 不支持繁體字,舉路乃生造。
·傷逝: 花開花落,自然法則,奈何?首句入情,似不妥。
·千花若素:頜聯(lián)對仗上不太工整,總體轉合自然,尾聯(lián)有余味。
172-1、讀明史《袁崇煥傳》有感
世亂由來出將材,督師權略亦雄哉。
功連五馬開邊市,力拒千軍靖劫埃。
信有書生能救國,終無圣主解防猜。
只今重溯當年史,自毀長城究可哀。
【注】五馬者,封疆大吏也,史書載,袁崇煥曾大開邊市,促進當?shù)亟洕?/p>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詠袁崇煥,以史書為據(jù),以情感為引,全詩讀來婉轉流暢。中規(guī)中矩之作。
·伴云居士: 后兩聯(lián)不錯。
·傷逝: 合句不明何所指?轉句似不工。
·千花若素:作品從史而深度挖掘,有作者自己的見解。
173、讀西湖游覽志余韓世忠免官就第
瀟瀟細雨濕柴門,清冷長宵仗酒樽。
鐵馬橫行還舊夢,晨雞亂喔醒孤村。
莫須有者英雄劫,歸去來兮圣主恩。
剩得西湖葬武穆,年年碧草接波痕。
·秋風無語: 此篇詩作以景作鋪墊,描寫韓世忠免官后凄涼場景,頸聯(lián)用了發(fā)人深省之句。尾聯(lián)景語結,悲涼之意悲濃。尾聯(lián)上句三仄尾,雖屬微瑕亦無大礙。
·伴云居士: 有些詩味。
·傷逝: 尾聯(lián)首句三仄尾,建議改為“眠武穆”
·千花若素:結構安排合理,立意尚可,頸聯(lián)“亂喔”可以再錘煉。
174、游西安古城墻
才是炎炎忽雨涼,未登先已覺滄桑。
東門苔識銅人淚,西郭塵殘妃子香。
城下榮枯花赤紫,土中多少血玄黃。
當年一曲簫聲咽,誰遣濃濃入我觴?
·秋風無語: 全詩充滿滄桑情懷。在古城墻前自是斜陽一抹千般味。中二聯(lián)情景結合,尾句引菩薩蠻之句恰到好處。
·伴云居士: 詞通句順,意脈貫通。情景交融。
·傷逝: 賦比興入墨九分,難得。
·楊新躍(昨夜): 詞雅意達,起承轉合到位。覺'妃子香'稍有點俗氣。
·千花若素:清新流暢,結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