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的現代釋義》
第二章 直面情欲
生命能量儲存于我們的下丹田,就像一顆種子,孕育著出生,培育出生命。目前三次元地球人類,由于中脈堵塞 ,這股生命能量不能通過中脈與宇宙的萬有生命連通。
在古代密法中有修“拙火定”,亦是通過修通中脈與天地萬物相連。古時代的人思想十分干凈、純粹,所以那時有部分行者可以通過“拙火”修通,而此方法已不適用于當代的人類。為什么呢?因為在原本純粹、清純的生命能量上,人們已附加了太多概念,添加了太多成分和枷鎖。這股原始的生命動能如同一位小嬰兒,被裹尸布裹得嚴嚴密密,緊緊實實。
為什么用裹尸布來形容呢?是因為人類思想中“情欲”這部分,夾雜了上癮、貪心、霸占、強奪、色情等等欲望的成分,使原本精純的生命能量被丑化、掩蓋,被造作,添加了太多太多,使人們都不敢直視這部分。直面情欲,就是要揭開這層裹尸布,以正面、正覺、積極的態度來正視我們的生命。
我們的生命原本就是堂堂正正、光光明明地來到這地球世界。通過母體孕育,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小嬰兒的純粹、稚嫩和光潔,就是一團柔和、充滿愛的生命能量的體現。隨著人體的長大,這股生命能一直伴隨著我們,供給身體滋養的能量。
“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就是形容這股純粹的生命能量。《圣經》里描述的亞當和夏娃偷吃了樹上的果實,產生了對身體羞愧的認知以后,想辦法用樹葉做成衣服來遮蓋身體。這部分其實就是一種描述,寓意著我們的思想為原本純正的生命能量添加了第一層色彩——羞恥。由于不能正視我們的來源,也由于與上天失去了連接,我們開始使用大腦,為此添加了許多負面的認識。
長久以來,人們在地球上不能真正地認知到自己的生命來源,也不能認知到生命的能量運作,使原本清純的宇宙生命逐漸被描述為欲望,并且愈演愈烈,越傳越怪,欲說還休。又不肯直接表達,又無法明說,就形成兩種極端,一種就極度壓抑,一種又極度開放。人類需要正本清源,要明白自己的來源,并且清清爽爽地認識到生命之美。
美,無處不在。它體現在萬物的和諧共生,體現在自然之美,如山河的壯麗,也體現在我們人體構造之美。我們要正視自己的身體,欣賞自己的構造,無添加,無判斷。嬰兒有嬰兒的柔美,少年有少年的俊美,青年有青年的華美,中年有中年的沉穩,老年有老年的神采。我們的人生,包括身體,無時無刻不充滿著自然的壯美。
當用欣賞和審美的眼光去欣賞自己、欣賞自然的時候,也就破除了添加和扭曲。
情欲之所以泛濫,是因為眾多的添加。它屬于人類大腦構想出來的欲望,它一方面又來自于對愛的渴求和呼喚。當人類陷入愛的缺失,當無法找到愛是什么,往往就會走入誤區,用欲望來填滿??墒?,當用欲望來填補時,這就像飲鳩止渴,越喝越渴。又像吸食鴉片,暫時得到一絲安慰,卻越來越上癮,不得不吸食,以至于人體耗空,原本充盈的生命能量被消耗到枯竭。這都是沒有理解到愛的本體,沒有感受到愛的存在,這真的是非??上А?/p>
現在三次元地球上太過于缺愛,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在事業中,甚至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愛的交流和互動真的是少得可憐,于是用欲望來填補。“上癮”這個詞,還體現在青少年整日整夜的沉迷于網絡游戲,成年人的煙癮、毒癮和賭癮,各種癮泛濫成災,這都是一種迷失,也是一種欲壑難平,被欲望牽著走。你順著欲望看進去,里面是一個大空洞,是一個大大的無法填補的空洞。那個空洞就是缺愛,缺愛是導致欲望泛濫的根本原因。
無法找到愛,是因為一代一代的迷失。我們從父母身上就已經找不到愛,生活環境缺少愛,所以一代一代也給不出愛,才產生無止境的欲望和抓取,包括情欲。它是內心撕扯地呼喊:“愛在哪里?!愛在何方?!”
所以,我們要正視情欲,不要被情欲拉著走。因為不能正視,才會被欲望牽著。任何事情如果不能找到它的根源,就永遠無法解決。
我們也無法去指責別人:為什么你要陷入欲望不能自拔?那時他也無能為力。就像一個可憐的孩子被卷入到欲望的漩渦中,你說一聲“出來”,他就能爬得出來嗎?你教導他、吼他、罵他,那只能使他的心更加悲傷和無助,更加去尋求欲望去解決那空虛。所以,我們要直面欲望,也需要有正確的方法。
當愛充滿,欲望也就自然停止。首先要有正確的思維,意識到欲望無法用渴求、抓取來填滿。停止抓取,并放下對自己的評判。評判又是添加在自己身上的諸多指責和有色眼鏡。評判就會推著本來已經卷進欲望的我們更加走向深淵。所以,直面欲望的第一步,就是停止評判,接納自己,正視欲望。
當停止評判,我們就能正視欲望是來自于何方。來自于缺愛,我們就用愛來補充。
那什么是愛呢?無私之愛,需要從大地母親之處,從一切我們已經擁有的去體會,包括所咀嚼的每一口食物。它的滋味,它輸送給我們的營養,滋養著我們身體的細胞。慢下來,停止思想,別呵斥、別拒絕,慢慢地體會這些很精微的愛。當我們的心停止抓取,就能停下來,體會這種已經存在、看似微不足道但又實實在在給予我們力量的愛。
從食物中、從瓜果中、從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中,體會愛。我們可以深深地呼吸,讓空氣進入肺部,擴張著我們的胸腔,去感受空氣之愛;走在路上,感受清風拂面,它在向我們問好;躺在大地懷抱,感受大地的承托,大地托著我們的身體,將我們緊緊地擁抱;感受陽光曬在我們身體的肌膚,溫溫暖暖;感受雨滴從天空落下來,你伸手去接住,感受它溫潤地在手心里流淌,這都是愛。
是的,當我們看到欲望背后是愛的缺失,去細細體會無所不在的造物之愛,這就是連接,這也叫放下——放下我們頭腦的評判,就已經在造物之愛中。
直面欲望,停止評判,用靈魂去感受。感受萬物的愛,漸漸你就會接納自己原本的模樣,接納自己是宇宙造物中的一分子。就如一顆沙粒,可以在沙堆里任意地打滾撒嬌。當我們變成了沙粒,也就褪去了那些皮相,裸露出生命原本的全貌。
陽光照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可以在草地上打滾、嬉鬧,無拘無束,褪去了欲望的世界就是如此明媚。直視我們的欲望,直視我們的皮相,露出最真的心性,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才能大白于世。
第三章 直面掛礙
在世間生活,成年人的掛礙特別多,上有老,下有小。老也有掛礙,小也有掛礙,我們拎不清自己在為誰而活,是為了長輩而活?還是為了孩子而活?所以,中年人的背負更是沉重。
直面掛礙,就是拎清楚關系,拎清楚界限,也拎清楚距離。
在這方面,西方人做得比較好。為什么這樣說呢?西方人比較懂得相互之間的尊重。如果拎不清楚距離,彼此之間太近,都會感覺憋得透不過氣來。老一輩的思想加載在你的身上,使你舉步維艱。凡事小心翼翼,諸多考慮,這是不是遵從了老人的意思,是不是我不孝順?其實不是這樣的。拎清楚距離并不是讓你不孝順,不要給自己扣帽子,而是彼此間需要尊重。作為老者應該尊重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作為年輕人有自己生活事業的同時,也要尊敬老者。
中國文化的尊老愛幼,也就說的這個“尊”字。尊敬而不粘連,要有智慧,要看得清。粘連是一種黏著的能量,黏糊糊的附在你的靈魂體上,就如那口香糖到處粘,渾身不清爽。
如果你過于背負了老人的思想,會使生活過得很有壓力。要知道每一代人的認識和習慣都會不同,就象那百花齊放,花之間也要有參差不齊的距離才是美。需要互相的尊重,中間并沒有強壓和服從,都是平等的。
“平等”也要用在輩分之間。有的長輩認為你是我生的,就應該從屬于我,聽我指揮。這是一種非常強勢和蠻橫的觀點,要霸占兒女,要干涉兒女的婚姻家庭,事事都要聽他指揮。這是一種非常不正確、不恰當的行為,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彼此間的尊重。長輩和兒女之間并不是從屬關系,所以,要拎得清界線。
當然,中國人的傳統注重孝道是非常好的優良品德,這告訴我們要尊重老人,更要尊重有智慧的老人?!凹矣幸焕?,如有一寶”,是,老人在生活的經歷中,積累了他的智慧,可以傳授給子女。家庭中要有愛,需要互相來往、交流和給予,給予老人關愛,也給予年輕人關心。彼此間有愛的流動,這便清爽了。這就是拎得清。
另一種掛礙就是對兒女的牽掛。過于摻和兒女的教育,將自己的期盼都加在兒女身上,又使自己的子女感到受限和不自由。這也是一種黏著的能量,也是掛礙。和兒女相處,也要有朋友般的平等。從真相上來看,兒女是通過了我們的肉體投胎來到地球上,他并不屬于我們,不是我們的私有物品,他屬于廣袤的天地。在法律上有規定,撫養未成年人到十八歲,兒女也就此獨立了。
所以,作為成年人應該懂得,我們不屬于自己的父母,兒女也不是我們的私有物。
不要在這些關系中產生糾纏不清的黏著能量,太過執著于關系,會深陷其中,難以脫身。在這些糾纏不清的關系中還會產生諸多煩惱。因為理不清界限,距離過近,就會爆發出控制不住的爭吵。吵完架后又會加之以概念,批判自己“我不孝順”,這是和老人的關系過于黏著。
太關注孩子,同樣也會導致難以抑制的情緒,忍不住去指責他,為啥不努力?其實,孩子學習努力不努力是他自己的事兒,跟你有什么關系?因為過度的關注和強烈的依賴心理,使你爆粗口,事后又后悔,責怪自己“我咋就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咋就平白無故地去指責孩子?我咋就不是一個好家長?”
這些掛礙的背后,這些爭吵的后面,是對真相認知的缺失。真相是:你經過了父母的孕育,投胎成為他們的孩子;在靈魂上并沒有從屬關系,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靈魂。從真相上來看,我們都是來地球學校學習的,我們之間沒有依附關系,只有互相學習的關系。
就如你去上學,進入教室上課,老師傳授給你應該學習的知識,你學習到了,然后下課鈴響,你走出教室。就是這樣簡單的、清爽的關系,互相學習的關系。你和父母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交流,你和孩子之間也是如此啊,彼此都是非常平等和尊重的,很自然地流淌著愛。
你和老師之間有沒有愛呢?肯定很有愛。你感恩老師傳授文化知識,老師的言傳身教培養了你。你感恩你的老師,這就是簡簡單單的愛,也是豐厚和回饋的愛。在親人中也是如此啊。
所以,當關系拎得清楚,那些多余的、焦灼的掛礙也就消失了。如同一個行走在生活中的人,可以卸下這些包袱。卸下了長輩的包袱,也卸下兒女的背負,你說你還能走得不輕松、不愉快嗎?
同樣的,在婚姻中對你的愛人也是如此。無所掛礙,彼此生活在相互尊重的環境中,給予對方空間去做他熱愛的事,也給你自己營造開心玩耍的環境。
生活可以如此簡單和樸素,去掉了這些沉重,連世界都可以清靜了,還有什么可掛礙的呢?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