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看到的枯木都是這樣的:
或者這樣的:
但一男子撿回家的是這樣一塊枯木:
這塊枯木露在外面的就是木料,他原本打算撿柴燒火,可撿的時候發(fā)現是埋在土中的,等他將其刨出后,有一面竟有微微的綠色,回家沖洗后變成了下面的樣子:
這怎么看都不像枯木啊,這到底是什么呢?
這明明就是一塊石頭啊
男子著實嚇了一跳
難道是木頭基因變異啦?
這個消息傳出去后村里很多人跑來看這塊“神奇的枯木”
有的人說這估計是什么奇怪的樹化石;還有的人說這好像是很值錢的玉石,說不定是傳說中的樹化玉;甚至有些迷信的老人說,這是不好的兆頭,要用紅線綁在石頭上,把它送到十字路口···········
在大伙一場紛紛議論后,男子更加一臉懵逼。于是,他決定帶到省城的珠寶商城去鑒定一下。看著綠油油,說不定就是值錢的翡翠玉石,那就發(fā)財啦!后面行家告訴他這不是翡翠玉石,這種叫樹化玉!
一番打理后就是如圖所示的樣子:
樹化玉?
是的。這大約已經是2.5億年前的一塊枯木形成的,價值目前不可估量,但有很高研究價值,建議好好保存!
那這樹化玉到底是什么?又怎么來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高壓、低溫并且無氧環(huán)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環(huán)境中,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作用后,形成繽紛的色彩物質,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后漫長的地質時期,在溫壓的不斷變化中,硅化木木發(fā)生了差異的變質作用,重新結晶,主要成分轉換為蛋白石玉髓,這就是樹化玉,也叫木化玉。
稀有的寶貴性。樹化玉的形成需要極其苛刻的地質環(huán)境條件。古生物化石形成的概率僅為百萬分之一,能形成樹化玉的概率更低。
珍貴的科考價值。樹化玉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瑰寶奇石,也是緬甸國的國寶之一,它對研究緬甸國家遠古時期的氣象、地理、植物、動物以及地球發(fā)展歷史都具有難以估量的科研價值。
還有一種樹化玉是帶蟲的,這種金絲黃帶蟲樹化玉更是珍貴的瑰寶。
我們來近距離看一下這些蟲子:
樹化玉在這億萬年的滄桑變幻中,始終保持著樹木之特性特征,進而升華為華夏子孫最為慕愛的玉石!在加工的過程中千萬不能簡單的隨便操作就完事,一定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做加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