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吵鬧的時候,都會當眾訓孩子!大聲囔孩子或者打孩子,這個做法是非常錯誤的。
孩子在公眾場合發脾氣,你也如法炮制,那可真是太熱鬧了.....
孩子區分家里與外面,需要到三歲。想要排解情緒,那也得四歲。能成功的讓自己情緒不失控,那得到學齡前的孩子。
所以,學齡前孩子有時候都控制不住自己,更不要說這個沒有上過學的小屁孩了!為了那所謂的面子,就對你的孩子打罵,這實在是不可取的方式。
對于一些經常在公眾場合哭鬧的孩子,你在出家門之前,就要開始準備了:
1
出門之前留一手
對于小一些的孩子,一定要在出門前準備一下,帶上該帶的“裝備”,比如:
對不會說話的嬰兒,帶上奶嘴;
對抱著的小孩,帶上糖果;
對會走路的孩子,帶上他/她最喜歡的變形金剛或著芭比娃娃。
而那些上了學、年齡稍大的孩子,就不能用以上的方法了!但在出門前可以給他不止一個任務,然后再給予一定的獎勵。
2
控制脾氣,講道理
首先,面對熊孩子家長要做到“少呵斥,多講理”。一般家長會直接命令孩子“別玩了”、“別哭了”。
但是,聰明的家長知道和孩子“講道理”,因為呵斥會給孩子帶來心靈上的傷害,讓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讓孩子更加的自卑。
3
在乎感受
一切方法都用了,但孩子還是哭鬧不止。那么媽媽爸爸們可以記住最好的一個應對方法——帶離人群和詢問孩子真正需求。
在第一時間,父母要盡快帶著哭鬧的孩子離開“現場”,去沒人的角落或者是人少的地方。避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同時,還可以跟孩子更好的溝通。
到了角落,家長要平和、冷靜、商量式的和孩子溝通,問出他“熊”的真正原因:從本質上講,孩子“熊”是因為缺乏家長必要的關注,嬰兒時期媽媽們都知道孩子哭了要喂奶,孩子長大了,仍然可能因為表達能力的欠缺而哭鬧。
因此,家長這時最好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究竟是什么導致了孩子哭鬧,至少,向孩子展現出你想溝通的意愿,讓孩子知道你是在乎他的感受的。而這才是讓孩子停止哭鬧、耍賴、調皮、發脾氣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