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手少陰心經的支脈挾咽,足少陰腎經循喉嚨、挾舌本。凡邪襲少陰,客于咽喉;或少陰水火不濟,失于濡養,皆可致咽喉疼痛。故《傷寒論》以經脈巡行為依據,將咽痛證皆歸于少陰篇而名之曰“少陰病”。根據病機,將少陰咽痛分為虛熱、客熱、痰熱火毒郁結、客寒以及少陰虛陽浮越五種證型論治。
①虛熱咽痛:見于原文310條。此由少陰水虧火旺,虛火循經上炎所致。臨床以經常咽喉干澀疼痛,心煩胸滿,下利;或伴見咽癢、嗆咳、聲嘶,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為辨證要點。治療用豬膚湯滋陰降火,潤肺利咽。
②客熱咽痛:見于原文311條。此由風溫熱毒客于少陰經脈,郁于咽喉所致。臨床以咽喉紅腫而稍有疼痛不適,且病程較短為特征。一般用甘草湯清熱解毒治之,即可痊愈。若服甘草湯后咽痛不減,甚至聲音嘶啞,或伴咳嗽有痰者,則提示毒熱較重,肺氣失宣,故于上方中再加桔梗,而名桔梗湯,以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③痰熱火毒郁結咽痛:見于原文312條。此由痰熱火毒郁結咽喉所致。臨床以咽喉紅腫疼痛,潰爛生瘡,聲音嘶啞,甚則不能語言、水谷亦難以下咽等為辨證要點。治用苦酒湯清熱滌痰,斂瘡消腫。
④客寒咽痛:見于原文313條。此由風寒客于少陰咽喉,寒束陽郁不宣所致。臨床以咽痛、但不紅不腫,聲音嘶啞,痰涎纏喉,口淡不渴,或伴惡寒,頭痛,氣逆欲吐,舌淡苔白滑,脈浮緊等為主要表現。治用半夏散或半夏湯祛風散寒通陽,滌痰開結利咽。
⑤虛陽浮越咽痛:見于原文283、317條。由陽衰陰盛,虛陽上浮,郁于咽喉所致。臨床以咽喉疼痛不紅不腫,伴嘔吐,下利清谷,汗出,四肢肢厥,舌淡苔白,脈微欲絕等為辨證要點。治療用通脈四逆湯破陰散寒,回陽救逆,加桔梗利咽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