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們對明太祖朱元璋的評價有很大分歧,有的朋友覺得朱元璋當過和尚和乞丐,卻能推翻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開創了大明帝國,十分了得。也有很多朋友認為朱元璋太殘暴了,他晚年可沒少殺功臣,很多跟著他打天下的功臣勛貴被殺,人們覺得他這是在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那朱元璋究竟是個明君,還是個昏君呢?他又為何殺戮那么多的功臣?
自古以來許多農民起義者,受過太多苦和委屈。等到他們翻身之后,就開始沉醉酒色,放松警惕,之前的豪情壯志也在酒肉中喪失殆盡。反觀朱元璋,他是從乞丐做起來的,不知道受了多少冷眼和嘲笑,可是朱元璋不一樣,他上進,有野心,從不放松。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
更可怕的是當他剿滅陳友諒,張士誠后,本可以選擇建一個南宋一樣的小朝廷,風險最低,可是他偏偏選擇了最困難的那條路!在朱元璋之前,從沒有南方戰勝北方的先例,可貴的是他在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戰爭之后,并沒有忘記初心。安逸的生活沒有捆綁住他的手腳,他選擇了一條不勝即死的路,這種魄力膽識,古往今來有幾個人有?今天我們就來簡單探討一下朱元璋的功過是非。
乞丐皇帝是很多人對朱元璋這位皇帝形成的印象,而之所以這個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就是因為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人,由社會的最底層,成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皇帝。
明民眾游覽圖
不僅如此,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底層人民翻身的他,并沒有變得貪圖享樂,而是更加勵精圖治,反貪治貪,他對貪官和欺壓百姓的惡霸恨之入骨,所以明朝的官場可稱清廉,但是也正因如此,他殺人無數,身邊的功臣也被屠戮殆盡,這也讓他的形象大打折扣,兔死狗烹的事情總是會讓人厭惡。下邊,我們就從幾個方面討論一下,朱元璋的功過是非。
哪里是朱元璋的老家呢?我們都知道,正是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在《明史》中鳳陽縣被稱為"鐘離"。少年時期的朱元璋家里頭很窮,用我們今天的話說,窮得都揭不開鍋了。
為什么會這么窮?只因為元朝政府的苛政,元朝地方官想盡各種辦法盤剝百姓,使得當時的百姓生活很苦,朱元璋的家里也是一樣,他的爹娘和一個哥哥沒東西吃,都餓死了,這使得朱元璋很仇視元朝,只有打敗元朝,才能有活路。
元朝戰爭
《明史》中記載:"里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朱元璋在17歲的時候,因為家鄉鬧蝗蟲和瘟疫,而朱元璋的父母和兄長又相繼逝世,朱元璋實在沒辦法了,為了能夠活著,只有出家去當和尚了。
其實,在當時這是很無奈的。畢竟在古代講究孝道,不是逼不得已,誰愿把頭發剃了,出家為僧呢?而正史中也并不隱晦朱元璋這樣的出身,而朱元璋這樣的出身也沒有影響到他開創大明王朝,可見真是應了那句話,"英雄不問出身"!而朱元璋早年的這些痛苦而悲慘的經歷,也堅定他反抗元朝暴政統治的信念!
朱元璋影視形象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在24歲的當了義軍,當時的濠州義軍首領郭子興,收留了朱元璋。而其實朱元璋投靠了郭子興之后,也才漸漸展露了他的軍事才能。
而在投靠了郭子興之后,朱元璋也逐漸有了自己的一個小班底,后來的名臣名將,如徐達、常遇春和湯和等人,在得到這些文臣武將的幫助后,朱元璋也才在郭子興這個軍事集團中站穩了腳跟。
而朱元璋雖然在郭子興手底下為將,卻因為有了自己的小班底,立下了很多功勞,并且還曾經救過郭子興的命。而也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有些功高蓋主,而郭子興又不是什么大度的人,終于使得朱元璋后來不得不離開郭子興,自立門戶。
朱元璋影視形象
《明史》中說:"時彭、趙所部暴橫,子興弱,太祖度無足與共事,乃以兵屬他將,獨與徐達、湯和、費聚等南略定遠。"
朱元璋離開郭子興也很無奈,朱元璋認為郭子興不能成事,也就離開了郭子興,但是朱元璋并沒帶走什么人馬,只帶走了徐達、湯和等二十幾個人。
可見,朱元璋還是十分有眼光的,為何這么說呢?一則作為義軍首領,往往人馬的多少就代表了勢力的大小,如果朱元璋離開帶走很多人馬,那郭子興肯定不會答應,而朱元璋只帶走了徐達、湯和等人,這些人雖然以后都成為了名臣、名將,但是當時在郭子興的軍中并不顯眼,郭子興即便看到這些戰將被朱元璋帶走,但是能夠送走朱元璋這個手下,保住自己的地位,利大于弊,郭子興自然也就不會阻攔朱元璋了。
朱元璋影視形象
二則朱元璋帶走的這些人可都是人才,而且是能立業的人才,算得上是他部下中的骨干力量,至于兵馬,有這些可為將帥的人才在,人馬再招募就是了,反正當時元朝的暴政使得流民很多,兵馬也還是很容易招募的。
而事實也證明了朱元璋的眼光,他在離開郭子興后不久,就逐漸收攏了一批人馬,先后攻占定遠、滁州,打敗了元朝大將張知院,而在這期間,朱元璋更遇到了他這一生中幫其開創大業最重要的一個人,李善長!
李善長畫像
《明史》形容李善長:"李善長,字百室,定遠人。少讀書有智計,習法家言,策事多中。"
這段史料也就記載了李善長的本事,李善長能出謀劃策,而史料中也說了,他不是出身儒家,而是法家,這也就決定了他在亂世之中能夠給朱元璋很多幫助,畢竟在亂世之中法家比儒家的作用要大得多。如果行軍打仗總有個老儒生指手畫腳,那朱元璋也就不用開創大明王朝了。
而事實也證明,李善長給朱元璋幫了很大的忙,他是朱元璋的智囊,他幫著朱元璋參謀軍機,更打理軍餉等事宜,儼然就是朱元璋的"蕭何"。而且在選拔人才上,李善長給朱元璋的幫助也非常大。因為當時朱元璋的勢力逐漸增大,很多人來投靠朱元璋,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都是李善長給朱元璋意見的。
李善長影視形象
《明史》記載:"從下滁州,為參謀,預機畫,主饋餉,甚見親信。"
可見李善長在朱元璋軍中的作用,也可以這么說,因為有李善長幫忙,朱元璋才能最終開創大明王朝,李善長功不可沒!而朱元璋對李善長十分信任,也注定朱元璋以后的不凡。
而正是在李善長、徐達、湯和與常遇春等這些文臣武將的幫助下,朱元璋不但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義軍中的競爭對手,更發兵北趕大元,最終將以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為首的元朝勢力趕出了中原,朱元璋開創的明朝最終取代了成吉思汗鐵木真和他的孫子忽必烈開創的元朝,從此也就開啟了我國古代王朝更替的一個新紀元。
可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外在的敵人是沒有了,可內在的敵人呢?這個時候已逐漸步入人生末年的朱元璋不得不對自己手下那些志得意滿的功臣舉起了屠刀!
明取代元
明朝有兩大案,讓朱元璋幾乎將功臣屠戮殆盡,一個是"胡惟庸案",還有一個就是"藍玉案"。
關于"胡惟庸案",在《明朝胡惟庸案真相:胡惟庸案實際上是一出冤案》提到,因"胡惟庸案"有三萬多人被殺,很難想象,朱元璋由于胡惟庸的所謂謀反的莫須有罪名,就要了三萬人的命,或許朱元璋自己也沒有想到吧!
而胡惟庸實際上是李善長推薦的,而且李善長的侄子李佑娶了胡惟庸的女兒,這樣,如果胡惟庸犯案,那李善長自然也就跑不了,畢竟李善長也在胡惟庸的九族之列!
胡惟庸畫像
《明史》中記載:"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手詔布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錄》。"
胡惟庸案牽連了這么多人卻還沒完,而另一誅殺功臣的"藍玉案",可以說牽連更廣。
也就是說,"藍玉案"被牽連的功臣宿將多達一萬五千人,間接被殺的就更難以計數了,甚至連朱元璋原來信任的大將傅友德和馮勝等人都被牽連在內!而文章《解析:明朝傳奇猛將為什么會死后株連九族呢!》提到,"藍玉案" "連坐處死的功臣及其家屬達4萬多人"。
藍玉畫像
其實,朱元璋殺藍玉也是有原因的,文章《揭秘:朱元璋為何要殺死藍玉?》提到,藍玉"蓄養家奴養子數千人。"
也就是說,藍玉的養子、家奴就多達好幾千人。我們應該知道,藍玉他的功勞再大,可也只是個臣子啊!你一個當臣子養這么多家奴,還認了這么多養子,你要干什么?朱元璋當然有理由懷疑他藍玉要作亂了。
而且藍玉的這些養子!家奴!還橫行鄉里,欺壓百姓,這自然也就更令朱元璋惱火了,可以說藍玉被殺也只能是他咎由自取了!而藍玉被殺,卻又牽連很多功臣宿將,這種株連之法,雖然殘酷,但是也讓人無可奈何,畢竟屠刀握在朱元璋的手中呢!
藍玉影視形象
朱元璋依靠功臣開創大明王朝,在王朝建立之后又反過來屠戮功臣,是不是朱元璋真地忘恩負義呢?
其實不然,其一,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這些功臣確實立下了大功。但是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這些驕兵悍將無仗可打,卻反過來依仗自己的功勞,肆意妄為,踐踏大明國法,甚至欺壓百姓,這也是朱元璋不得不舉起屠刀的原因之一。
其二,或許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朱元璋知道自己即將走到人生末年,害怕自己死后這些功臣宿將作亂,后繼之君無法鎮服他們,為了能讓子孫安穩坐江山,朱元璋也只能舉起屠刀,殺戮這些功臣了。可見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卻也有他的冷酷無情與無奈吧!
參考文獻:《明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