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非常發達的一個朝代,但是軍事實力不強,雖然宋朝經濟發達,而且在軍備方面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和精力,但也還是軍事力量薄弱,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鎮壓內亂和抵御外族入侵,最終走向滅亡。
宋朝的經濟水平空前的發達,超越了前面所有的朝代,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高峰,而且,在當時宋朝的經濟實力堪居世界首位,在農業方面,產量豐盛且種類多樣,在工商業方面,商業環境寬松,發展自由,在對外交往方面,絲綢之路高度發達,經濟水平呈現高度發達狀態,雖然宋朝擁有這么發達的經濟條件,但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
南宋地圖
宋朝的文化實力強大,在文學藝術領域成就顯著,聞名于世,而且,文官相比武官來說,文官更受重用,可以受到較多的優待,在經濟高度發達的宋朝,原本就地位較高的文官,生活更加優越,時間一長,文官當中就會出現嬌奢淫靡和相互爭斗的現象,威脅宋朝的發展。
宋朝的武官大都不受重用,這樣的政策,是眾多有識之士心懷憤懣,滿腹才能卻無處施展,生活不得志,此時,反觀文官的處境,生活極為舒適,政治地位又高,如此不平衡的狀態,不僅容易導致內亂的發生,更容易是宋朝的軍事實力衰退。
農業耕作圖
宋朝建立之后,借鑒漢朝的經驗,大戰之后需要休整調養,著手恢復經濟,這樣的訴求是不需要武將來完成的,而且,休養之后的經濟發展,更是不需要武將的參與,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農業和手工業等的勞作,文官可以根據經濟的發展狀況,調整并制定政策,而武官就缺少了這樣的能力,所以,武官的作用不能顯現出來,越來越不受重用。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教坊樂部,列于山樓下彩棚中,皆裹長腳幞頭,隨逐部服紫緋綠三色寬衫,黃義,鍍金凹面腰帶,前列柏板,十串一行,次一色畫面琵琶五十面,次列箜篌兩座,箜篌高三尺許,形如半邊木梳,黑漆鏤花金裝畫。下有臺座,張二十五弦,一人跪而交手擘之。"
宋朝建立,統治者唯恐辛辛苦苦打拼下來的江山被奪走,根據前朝的經驗教訓,宋朝對武將不是很信任武將,擔心武將分割權利,利用軍事力量破壞政權,威脅宋朝的政治統治,而且宋朝的經濟發達,常常利用財政手段,給武將較多的補給來安撫他們,一味的用錢財來撫慰與武力相關的一切人和事,然而,由于這然的不平衡的局面,加速了宋朝的滅亡。
書院研學圖景
宋朝及其經濟發達,生活富足,這樣的生活條件讓宋朝產生了一種特殊的安全感,造成了宋朝在軍備方面的忽視,當宋朝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發生沖突時,宋朝采取的做法往往是用資金來安撫地方,妥協求和,而不是用軍事實力大戰勝敵方,久而久之,就沉迷于用錢擺平一切的狀態之中,忽視了武官的存在,所以武官被輕視的現象出現,并越來越嚴重。
宋朝時期,與外界的交往聯系較為緊密,對外貿易頻繁,尤其是絲綢之路,規模不斷擴大,宋朝的對外交流,主要憑借的是宋朝優秀的手工業品的發達的經濟實力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不需要武將打仗來證明宋朝的實力,逐漸地,宋朝的軍隊實戰能力就不斷下降,所以,宋朝的經濟情況也是其重文輕武的重要原
《宋史》中記載:"巳,詔川、峽、閩、廣轉運、提點刑獄官察屬吏貪墨慘刻者。己未,作元符觀。庚申,契丹使蕭延寧等辭歸國。辛酉,加楚王元佐尚書令,相王元偓太尉,榮王元儼兼中書令,忠武軍節度使魏咸信同平章事,馀并進秩。"
宋朝時期,武將被忽視,不受重用,國家的正常運轉過程中,武將的參與感很低,許多人才被埋沒,抑郁不得志,這就導致軍隊人員縮減,軍事能力下降,日常被用到的機會少,那么也訓練提升的機會更少,武將的能力下降,如此循環往復,經濟發達,文官受重用,武將不得志,形成政治不平衡的局面。
清明上河圖局部
宋朝文官受到重用,這樣的現象有利于促進文化的發展,詩詞歌賦文化極為發達,尤其是宋詞,它的發展達到了高潮,雖然文化環境寬松,但是,文官過于被重用,就會導致文官橫行霸道的作風顯露,開始浮躁奢侈,驕傲自滿,對政治上的事宜不聞不問,政治官場混亂。
宋朝經濟發達,文官受到重用,在經濟條件優越的時代,享樂主義濃厚,奢靡之風開始盛行,由于文化豐富,經濟發達,所以文官的生活大都驕奢淫靡,這樣的風氣越來越濃,導致許多市民百姓也開始過上了紙醉金迷的生活,社會發展呈現一種失衡的狀態。
宋朝雖然經濟發達,但是軍事實力較弱,外強中干,疆域面積有比較狹小,偏安一隅,弊端極其明顯,缺少內力,經濟發達的局勢不能長久維持下去,經濟一旦衰落,唯一的支柱就倒下,外族入侵之后,抵御能力弱,難以維持王朝的發展。
《宋史》中記載:"甲午,知虢州邵興遣統制閻興及金人戰于解州東,屢破之。金人陷承州。命陳思恭屯兵明州,以防海道。劉光世遣王德、酈瓊以輕兵渡江。乙未,遇金游騎于召伯埭,敗之。"
宋朝時期的文官地位較高,受經濟水平發達影響,生活非常富足,沉迷于享樂慵懶的生活,無心打理政事,逐漸導致政治上的混亂。此外,由于文官受到重用,傲嬌的心理想法就逐漸出現,慢慢地,就開始為了經濟和政治利益而爭斗,內亂爆發,原本軍備力量就不是很強的國家在面對外族入侵時就更是手忙腳亂,逐漸走向滅亡。
由于武力方面受到忽視,很多心中滿懷著上戰殺敵、為國效勞的有志之士得不到重用,而很多文人文官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不思進取,這樣不平衡的狀態是很多有識之士對社會的不公感到抑郁不平而走到盡頭身亡,有識之士不能參與國家大事的決策,導致很多錯誤出現。
行征戰圖
由于宋朝過于重是文化而忽視武力,導致宋朝軍事實力衰弱,實戰能力不足,軍隊只是憑借著一時發達的經濟,依靠金錢維持發展,軍隊的日常鍛煉減少,實力衰減,受經濟的蠱惑,慢慢地,軍心渙散,成為一個外強中干的軀殼,逐漸衰落而亡。
宋朝過于重視文官而文輕視武官,宋朝發展時期內,其疆域面逐漸縮小,僅靠經濟和文化的發達維持整個王朝的運轉,當與外族發生矛盾時,依靠歲幣獲得和解,過度利用暫時的經濟優勢,當經濟支撐不足 時,就沒有其他的方式來抵御外族的入侵了,最終走向滅亡。
《宋史》中記載:"二月甲戌朔,酈瓊率眾降于劉光世。叛將傅選詣虔州乞降。乙亥,奉安祖宗神御于福州。詔復以盧益為資政殿學士,李回端明殿學士,并權知三省、樞密院事。金人陷潭州,將吏王柬、劉價、趙聿之戰死,向子諲率兵奪門亡去,金兵大掠,屠其城。"
金軍宋軍作戰地圖
宋朝的經濟條件極其優越,空前發達,位居世界各國的領屬地位,,但是經濟如此發達的王朝最終還是走向了滅亡,由于重文輕武,導致武將不受重用,文官貪腐和內亂嚴重,最后,內憂外患,外族入侵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兵力去抵御外敵,導致宋朝滅亡。
宋朝重文輕武,導致文官貪圖享樂,飽受優待卻不認真處理政務之事,許多滿腹豪情,一心報國的武官武將的才華無處施展,政治上,不平衡的現象嚴重,經濟上,資源分配不均,不能使經濟發達的局面延續,這樣的情況,無疑就是一個外強中干的空殼,王朝不能長久發展。
宋朝的武官不受重視,對于外族的入侵多次采取妥協求和的方法,軍隊得不到必要的訓練,有志之士得不到重用,眾多人才被埋沒,但是,飽受重用的文官卻生活驕奢淫靡,理政能力逐漸降低,內亂嚴重,外族入侵,王朝發達的經濟水平也難以挽救這樣的局面。
宋朝經濟和文化極度發達,但是由于重文輕武政治和軍事實力非常弱,受重用的文官貪腐成性,內斗激烈,武將不受重用,軍事力量薄弱,王朝內的各種力量不能維持一個平衡的狀態,最終,內憂外患,走向滅亡,所以,重文輕武是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宋史》、《元豐九域志》、《東京夢華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