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清軍入關的時候,正值壯年的滿族領導人皇太極突然去世,給滿清政府留下了一個十分混亂的政局。當時人們在選擇誰來做皇太極的繼承人這個問題上發生了嚴重的爭執,最終在皇太極弟弟多爾袞的支持下,皇太極的幼子福臨成為了新的最高領導人,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順治皇帝。
睿親王多爾袞劇照
而順治也成了清朝入關之后的第一位皇帝,其在登基的時候只有六歲,根本沒有辦法親自處理朝中事務。因此其將朝中大權盡數交付給了自己的叔叔多爾袞,多爾袞也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迅速攻占了南明政府掌控的大片土地,穩固了清政府在中國的位置。
在人們看來,順治皇帝因為在位時間短,而且沒有太大的建樹而被人認為稍顯平庸。大家也更多地把清朝統一全國的功勞記在了多爾袞的頭上。但實際上,無論是順治帝的早逝還是看起來的平庸,都和多爾袞的專政有著直接的關系,這位少年天子在親政之后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解決其遺留下來的問題。
順治皇帝劇照
在清政府大臣們決定皇太極繼承人的時候,多爾袞之所以能夠力排眾議將福臨推上帝位,其實和當時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關系。其在會議上曾經提出在福臨登基之后,會秉公執政,聽從八旗各個勢力代表的意見,達到共治的局面。這也是他的提議最終得到人們支持的根本原因。
不過在福臨登基之后,他卻很快就將自己立帝時的誓言拋在了腦后。其不但不認真聽取諸位貝勒的政治意見,還暗中集結黨羽,培養了自己的政治勢力。并公開屠戮政敵,重用自己的親信,將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皇太極畫像
在福臨登基之前,另外一位最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就是順治帝的兄長肅親王豪格,在多爾袞擅權之后,其擔心豪格的勢力會動搖其統治地位,于是便擅自削去了豪格的爵位,并將其牛錄戶口全部籍沒,不久之后豪格就在這種絕境中黯然去世。
解決了最大的政敵之后,他又罷免了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輔政權力,還將效忠于皇室的索尼等大臣盡數貶謫,將之前隸屬于皇太極管理的正藍旗收歸自己麾下,并收買了正黃,鑲黃兩旗的主要大臣,錫翰等人,將軍政大權全部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其地位的提升從稱號的變化中也能看出端倪,其在最開始的時候,只不過是輔政王,后來又變成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知道最后的皇父攝政王,這足以體現當時他在朝中的尊貴地位。而在其去世的時候,更是被按照皇帝的標準來下葬的。
在其攝政期間,其不但掌控了大權,而且也并不是很把順治帝放在眼里。這樣的局面讓順治在朝中變得可有可無,不單是多爾袞,就連其他的宗室親王也都不把順治這個年幼的皇帝放在眼里。在順治二年的時候,英親王阿濟格收受賄賂,行賄之人被收歸監獄。英親王當時告訴巡撫李薦不要為難這位犯人,李薦表示這個人是欽犯,自己也很為難。而英親王在聽說之后,甚至直接將順治稱為"孺子",由此可見當時順治政治地位的低下。
在多爾袞在世的時候,順治的生活是要看著他的臉色行事的,而且其又沒有實權,出現這樣的情況還可以理解。但是在其去世之后的一段時間里,順治雖然擁有了權力,但是其地位依然沒有顯著的提升,這就完全是因為多爾袞掌權時間對順治的打壓所造成的了。
在多爾袞去世的時候。福臨也不過只有十二歲,因此當時的親王們依然沒有將其放在眼里。
在眾多親王中,權勢最盛的要數之前被打壓過的濟爾哈朗。
當時名義上福臨已經親政,濟爾哈朗按理來說應該要接受福臨的管理,但是濟爾哈朗在朝堂上的地位卻儼然處于順治皇帝之上,這一點可以從當時的羅什謀反一事的處理方式中看出端倪。
鄭親王濟爾哈朗
在順治親政之后不久,多爾袞的心腹大臣羅什等人密謀造反,這本來是一件關乎國家大局的事情,但是知悉此事的大臣們卻并沒有將這件事情上報給順治,而是先去向濟爾哈朗匯報。
"二王及兩旗大臣跪訴于鄭親王。兩旗大臣言羅什、博爾惠額克親、吳拜、蘇拜等皆有是言來告我等。既又私謂二王皆我等兩黃旗大臣遲延其事耳。"
這種跪訴的方式沿用了多爾袞攝政時的慣例,這足以說明在這些王公大臣們看來,順治依然還不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多爾袞已經去世,但是其對于皇權的削弱卻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而皇權的削弱對于一個新興的王朝來說顯然是十分危險的,這也讓順治不得不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權力斗爭之中,這讓清政府的行政效率出現了一定的下降。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新興王朝的資金來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要從前朝的積累中獲取的。不過明朝的都城北京是由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的,之前明朝政府積累的財富也盡數落入了李自成的口袋。雖然在之前的遼東戰爭中,滿清政府也從邊境地區搜刮了不少的錢財,但這對于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還是有點杯水車薪。
而且在清朝初年的時候,政府的首要任務就是擊敗南明政府,從而統一全境,這需要的是真金白銀的支出,數目龐大的軍費開支讓本來就家底不足的清朝財政顯得更加捉襟見肘。為了滿足軍費的需要,清政府在其占領的地區向百姓們收取了十分高昂的賦稅,這樣的財政壓力,也是早期中原百姓反抗清政府統治的原因之一。
順治時期清朝勢力圖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多爾袞在順治七年的時候,還借口北京城"地污水咸,溽暑難堪",從公款中挪用了部分錢財在現在的承德附近修建避暑涼城。
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其不但沒有酌情降低百姓們的賦稅,甚至還規定"除每年舊額錢糧外,特為造城,新增錢糧,加派于直隸、山西、浙江九省地方。"這樣的規定無疑加劇了清朝統治者與百姓之間的矛盾。
承德避暑山莊
可以說其為了滿足個人私欲所興建的新城,對于清政府的財政造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在他去世之后不久,順治便以勞民傷財為由停止了避暑涼城的興建,并且還免去了當地百姓幾年的賦稅,可以說這是順治為了維護統治穩定而做出的妥協。多爾袞加征的幾個省份都是當時的稅收大省,免去他們的稅賦對于中央財政的影響可想而知,這也讓清軍在之后的戰斗中時常面臨軍費不足的問題,對其軍事行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在多爾袞擔任攝政王的時候,順治還是一名小孩子,按理說應該不會對他造成太大的威脅,但是為了避免這位少年天子對自己有異心,他還是打算對順治的生活進行嚴格的管控。為了控制順治,其前后多次拒絕了大臣們請求聘請老師教育皇帝的請求,這主要是其擔心順治在接受了傳統的儒家教育之后,對于君權會有不同的理解,從而不愿再接受自己的統治。
順治帝畫像
在這樣想法的作用下,直到多爾袞去世,順治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在其親政之后,順治深感自己的水平還達不到治理國家的水平,一日其發出感嘆:
"朕極不幸,五歲時先太宗早已晏駕,皇太后生朕一人,又極嬌養,無人教訓,坐此失學。年至十四,九王薨,方始親政,閱諸臣奏章,茫然不解"。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其對于多爾袞的怨念和不滿。為了挽回自己損失的時間,順治在親政之后便開始認真學習儒家典籍,甚至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
這雖然讓順治的政治水平和學識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也對這位少年的身體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壞。順治帝的英年早逝,雖然和愛妃的離世以及瘟疫的流行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其長時間高強度工作給身體帶來的負擔也是不容忽視的,而多爾袞正是造成這個問題的罪魁禍首。
順治去世之后即位的幼年康熙
順治作為清朝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其在政治方面的抱負和表現其實都是十分令人稱道的。其在位時期經濟推進漢化改革,讓漢人大臣在政府中擁有了一定的地位。還積極推行文化改革措施試圖彌合民族之間的矛盾。其減輕賦稅的政策更是讓清政府得到了部分百姓的支持,為其穩定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然而這位少年皇帝之所以沒有得到和其表現相對應的評價,在筆者看來是其叔父多爾袞的擅政造成的。他在執政期間,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對順治進行了嚴厲的管理和打壓,讓皇權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且其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還向百姓們加征賦稅,這都給清朝政局埋下了隱患。
為了穩定政局,親政后的順治只能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解決多爾袞時代的遺留問題之中,這才是順治沒有留下光彩政績的根本原因。而且這種高強度的工作還拖垮了順治的身體,使其英年早逝,國家的大權再次被傳遞到了其年幼的兒子玄燁手中,不過在順治的努力下,留給少年康熙的局面已經比之前好了很多了。
參考文獻:
《清世祖實錄》
《論順治皇帝福臨》
《東華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