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商朝軍隊的王牌,在東夷肆虐的象兵有多恐怖?

商朝青銅鼎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也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文字記載的王朝。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余年。

由于商朝歷史久遠,又缺乏足夠的史料記載,所以絕大多數人并不清楚這個古老且神秘的華夏早期文明體系的細節。于是,以周朝滅商為背景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成為了了解商朝文明的渠道。不過在這本小說中,作者只是將商末周初這段時期設定為時代背景,引用了小部分的真實人物和歷史事件,除此之外的絕大多數內容,尤其是戰爭場面都是靠作者想象編撰而來。在作者的腦海中和讀者的印象里,商朝的軍隊十分脆弱,毫無戰斗力,淪為了神仙打架的炮灰。

商朝勢力范圍

然而真實的商朝軍隊,卻是神州大地上戰斗力最強的軍隊之一,不僅成功地幫助商朝在眾多部落中脫穎而出,令敵對勢力不敢造次;又多次征討不服從統治的四方蠻夷,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即使最終紂王領導的商軍敗于周軍,也是因為紂王失去人心,和商民離心離德,導致了商軍士兵不愿意為其效忠所致,因此才兵敗如山倒。

在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下的商代時期,商軍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步兵,戰車和騎兵也是剛剛露出端倪,不過商軍有一個特殊的兵種,成為了商軍的王牌部隊,那就是象兵。象兵因為其本身具有的特殊性無法被其他勢力所復制,因此數量十分稀少,不過卻憑借著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成為了其他勢力軍隊巨大的威脅。

戰象想象圖


商民將野象馴化用于作戰

商朝是起源于黃河中下游的人類部落,其核心區域位于今天河南的商丘附近。河南省的簡稱叫做"豫",從字形上看,"豫"字是由"矛"和"象"組成,因此很多人認為,河南省的簡稱和大象有直接的關系,河南人也將大象作為文化符號之一,河南博物館、河南電視臺的標志中都能明確地看到大象的元素。

豫州位于天下九州的中心

也有人提出,"豫"和大象并沒有直接關系。據《晉書·志·第四章》中記載:

"保章辯九州之野,皆有分星。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荊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兗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內曰冀州,正北曰并州。"

和《晉書》類似,許多古籍中都提到了河南被稱為豫州,這種叫法是來自于大禹時期,這里的"豫"有舒適之意,由于大禹的首都陽城在河南,所以他希望將此處打造成一個適宜生活的地方。

河南電視臺標志

這兩種觀點皆有大量的支持者,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朝遺址在殷墟出土,似乎第一種觀點占據了上風。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來看,當時有獵象、訓象、使象和用象祭祀的活動;殷墟王陵發掘出三座象坑,其中某象坑還同時殉葬象奴一人;而另外一座象坑中的大象骸骨上還掛著一具鈴鐺,這些證據可以充分證明商民已經熟練掌握了野象的馴化技術。

從上述的材料不難看出,商朝的象兵并不是憑空想象的產物,而是真實存在的,這也體現了古代人類探索自然的智慧結晶。在人類文明的早期,人類生存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是獲取食物,當時獲取食物的渠道只有打獵、采集和捕撈。在打獵的過程中,人類會將沒有吃完的活體獵物或者獵物幼崽進行圈養,當作食物匱乏時期的應急食糧,這就是最早的野生動物馴化。

隨著馴化動物種類的增加,人類又逐漸發現馴化動物不止可以作為食物來源,在其他方面也能產生奇效,比如戰爭。動物可以作為人類士兵在戰場上的輔助工作,承擔起偵察、乘坐、沖鋒等任務,減少人類的傷亡,增加部隊的功能。比如戰馬,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杰出代表,騎兵憑借其強大的沖擊力和機動力,成為了步兵的克星。

黃河古象

在商朝時期,河南地區存在大量的野象,野象和人類活動的區域產生了交集。商民初次見到這種巨獸時,難免產生恐懼的情緒,不過也有聰明的商民意識到了野象可以馴化,于是在經過長期的摸索、總結和實踐后,成功地將野象馴化成運輸工具,在日常生產中使用;后來,商民又發現野象具有強大的攻擊力和防御力,于是和士兵聯合作戰,象兵于是應運而生。

商朝處于奴隸制鼎盛時期,國家權力已經初步確立,奴隸制的社會秩序亦已趨于穩固,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象兵的出現更加證明了商朝具有強大的綜合國力,因為象兵的訓練和維護要花費大量人力和財力,遠遠不是一般的部落可以承受得起,然而商朝不僅存在著一定建制的象兵,還多次將其用于戰斗,尤其是東夷之戰,象兵成為了當地原住民揮之不去的噩夢。

東夷文化博物館

東夷原住民飽受象兵摧殘

彼時武王分封時,將齊地分封給滅商功臣姜尚,武王死后,有諸侯在齊地作亂,聯合東夷人造成了巨大的混亂,最后逼得周天子為姜尚提供軍隊,才成功鎮壓東夷人,東夷人的勢力可見一斑。據《將苑·卷二·東夷》中記載:

“東夷之性,薄禮少義,捍急能斗,儀山塹海,憑險自固。上下和睦,百姓安樂,未可圖也。"作為齊魯半島的原住民,東夷人的勢力在商朝時遠勝過周朝,這是因為商朝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然而實際管轄區域僅僅局限于商丘附近,根本無力制約天高皇帝遠的東夷部落。”

東夷人十分好戰

饒是如此,東夷族不服從商朝管理,拒絕納貢的行為也觸怒了商王室。商王不顧路途遙遠,堅持討伐東夷,于是派出了象兵為主力的商軍前往。呂氏春秋用簡短的話語記載了這件事;"商人服象,為虐于東夷"。從結果看,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戰斗,商軍千里迢迢奔赴齊地,按照兵法來說是疲憊之師,車馬勞頓,遠非悍勇尚武的東夷人的對手;但是實際上,商軍的劣勢都被象兵部隊以一己之力抹平。

為何擁有地利優勢、士氣優勢、城池優勢、人數優勢的東夷軍隊在象兵和普通士兵組成的商軍面前不堪一擊呢?這是因為象兵的作戰方式完全顛覆了當時的傳統作戰方式。在商朝時期,兩軍對壘時,基本是步兵對步兵,騎兵對騎兵,戰車對戰車,儼然成為了戰爭的潛規則。然而商軍象兵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種平衡,東夷軍隊沒有部隊能和象兵部隊對抗。

商代象坑

在這種局面下,不論東夷人使用何支部隊,何種戰術,都只能遭遇象兵,當士兵以血肉之軀面對陸地上最大的巨獸時,心里必然產生懼怕的情緒,從而導致士氣低落,戰斗力大幅下降,還未開戰就已經先輸了一局。但是作為防守方,在人數占優的情況下據營堅守,不僅會導致士氣的進一步低落,也會被進攻方圍困,使得糧草供應趨于緊張。因此,明知道很難戰勝對方,東夷軍也不得不硬著頭皮迎戰。

大象具有極高的承載能力

即使東夷士兵鼓起勇氣,在長官的催促下強行開戰,象兵的天然優勢也會讓東夷士兵絕望。商軍將戰象作為天然的防御屏障,借助屏障,利用勢能,居高臨下使用武器對東夷士兵進行殺傷,而東夷士兵處于低位,武器無法順利抵達商軍的致命部位(頭、軀干部分),而且戰象會將東夷士兵當成敵人,用身體對其進行殺傷。

除此之外,戰象力大無窮,還可以承擔起戰場上的補給任務。戰場形勢瞬息萬變,一場遭遇戰很可能變成持久戰,武器、糧草和防具都是重要的消耗品,倘若缺乏這些物資,是很難在對方不間斷的攻勢下生存的。而戰象只需要在背上裝上放置軍需物品的器具,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為部隊補充消耗掉的物資。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商軍的戰象部隊在面對東夷軍時戰無不勝的根本原因。

戰象和人類士兵配合作戰

象兵的天然優勢無可比擬

其實放眼全球,我們會發現戰象兵在古代戰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今天大象主要分布在非洲和東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國、緬甸等地,我國的云南等熱帶叢林地區也是大象繁衍棲息的勝地。而根據世界各地挖掘的古象化石推斷,除了南北極外,其他各個地區基本都有過大象生活的痕跡,所以大象是一種十分容易適應環境、遍布全球的動物,因此許多文明都存在野象馴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作戰中的象兵

印度是使用象兵最普遍的國家,基本上印度存在的每個政權都將象兵作為常規兵種。據印度軍事史詩《摩訶婆羅多·初篇》中記載:

"印度的列國時代的軍隊已從吠陀時代的兩個兵種(車、步)發展到步、車、騎、象四個兵種。至于列國時代軍隊的編制為四個兵種混編的三三制,其最小單位'波特提'相當于今日之班,由一象、一車、三馬、五兵組成;阿克紹希尼是其最大單位,相當于現代一個軍團,其兵員總數為6561頭戰象,6561輛戰車,19683名騎兵,32805名步兵。"

除了武裝軍隊外,印度以及東南亞許多國家的地主階級也有飼養大象作為工具的記載。

性格溫順的亞洲象

筆者認為,作為陸地上最大的陸生動物,象的軀體魁偉龐大,但是并不笨拙。其生性聰明,通人性。雖行動緩慢,然而跋山涉水如履平地,45度的陡峭山路視若坦途。所以,盛產大象的亞非地區自古就有利用象做運輸工具、當郵差的傳統。它那讓人望而生畏的體態巨力更是兵家青睞的戰斗力。

大象是食草動物,本身性格溫順,比起獅、虎、犀等猛獸,性格較為溫順,很難傷擊飼主以及百姓。當大象走進戰場時,即使其沒有興奮好戰的特點,也能憑借結實的皮肉,在石頭、木材等物資匱乏時形成天然的防御體系,和人類士兵組成戰斗單元,極大地提高了人類士兵的生存幾率。

飲水的大象

象的體積雖然龐大,但是其飼喂的方便程度甚至遠勝于牛馬這類傳統用于軍事作戰的牲畜。我們知道,牛馬可以靠青草為食,然而當牛馬要承擔起長時間、長距離的作戰任務時,必須要用精飼料飼喂,也就是純糧食,因此古人行軍作戰時,不僅要承擔士兵的口糧,還要承擔食量巨大的牛馬的口糧,倘若糧草不濟,那么牛馬反而成為了累贅

而大象天生靠各種植物、漿果、乃至植物的根系和塊莖為食,其消化系統十分強大,可以完美適應各種食物,不用耗費可供人類士兵食用的口糧;而且其運輸能力、搭載能力、指令能力、繁殖能力并不弱于牛馬,從理論上說是遠勝于牛馬的作戰牲畜。然而由于自然條件所限,象兵不能成為所有政權的基本配置。不過正是因為象兵天然具備的巨大優勢,使得擁有象兵的部隊在冷兵器時代獲得了碾壓其他缺乏象兵配置部隊的強大力量。

出土的商代甲骨文


結語

在華夏古代文明史中,處在云南的大理國始終也沒有成功建立出象兵部隊;相反中原國家卻有許多關于象兵的史料記載。相傳蚩尤和黃帝作戰時,就驅趕野獸部隊和黃帝的軍隊進行戰斗,史料稱其"驅熊羆貔貅貙虎",有人懷疑古人行文簡練,省略了許多野獸的名稱,因此蚩尤的部隊里可能存在象兵。

在已經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里,也明確出現了關于象兵的記載,《呂氏春秋》和《孟子》等古籍中就明確出現了驅象作戰的字眼;不過在周朝之后的時代,關于華夏民族使用象兵的記錄基本就銷聲匿跡了,只剩下用常規部隊對抗蠻夷民族的象兵的記載。比如蜀漢丞相諸葛亮戰勝了南蠻少數民族首領孟獲的象兵部隊(孟獲勢力已經超出中國版圖,深入東南亞腹地);還有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國(林邑勢力在今日越南大部分地區),巧用假獅之計大破對方的象軍。

兀突骨和其打造的戰象部隊

由此可見,除了上古傳說,商朝是可以考證、有明確證據曾經使用象兵的唯一華夏封建王朝。之所以從周朝以后華夏文明史中的象兵銷聲匿跡,很大程度是因為三個原因。首先是氣候環境和自然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中國版圖內生存的野生大象逐漸消失,最終只存在于云南附近,失去了象兵的兵源;其次是馴養大象的方法和技藝隨著王朝變遷而消失,后人又無法研究和總結出新的辦法;最后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人口增加,常規部隊的戰斗力大幅度提高,小規模的象兵很難在一場戰役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最終被時代所淘汰。

雖然象兵部隊最終隨著商朝的滅亡成為歷史,不過其也曾經在特點的時間對歷史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商朝的傳承制度是父傳子、弟承兄,和之后的嫡長子繼承制完全不同,因此產生了多次兄弟奪權的內亂。按理說這種規模的內亂很容易引起周邊外族勢力的趁虛而入,宗廟被顛覆。然而商朝的國運能延續五百余年之久,必然是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支撐,戰象部隊作為商朝的一支強力部隊,為維持商朝的統治和延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晉書·志·第四章》

2《將苑·卷二·東夷》

3《摩訶婆羅多·初篇》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曾國藩:以治兵自強為第一義,在選將練兵上切實用功
五部飛軍,所當無前!這支嚇破魏軍膽的蜀漢精銳究竟來自何方?
齊國:我有格斗高手,魏國:我有大力士,秦國銳士:呵呵——中國軍陣武藝先秦篇
明末第一“猛軍”,僅一百死士對八旗一萬精銳,八旗全部陣亡
孫臏兵法——將失
蒙古帝國二次遠征安南之戰,蒙古鐵騎對陣安南象兵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安新县| 岐山县| 宜川县| 大邑县| 淮安市| 泾川县| 边坝县| 岐山县| 唐海县| 三门峡市| 阳曲县| 中山市| 新巴尔虎右旗| 金塔县| 永年县| 通辽市| 蒲江县| 福贡县| 新巴尔虎右旗| 新丰县| 宜兰县| 黄浦区| 北流市| 读书| 闽清县| 新化县| 伽师县| 临西县| 漳浦县| 茶陵县| 沙坪坝区| 耒阳市| 连城县| 本溪市| 淄博市| 台山市| 威海市| 汉川市| 建始县| 克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