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長達兩千余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王朝中,站在權力最高點的都是皇帝,正所謂天選之子,萬人之上,標榜千古。然而歷來帝皇上位都難以做到一帆風順,其登基之法無外乎天下大亂義軍改朝換代,或者在接班人中殺出重圍,但正是因為皇位有著無上的吸引力,所以無數皇子為了爭奪至尊前赴后繼。君不見唐太宗喋血玄武門,康熙帝九子奪嫡,隋煬帝弒父殺兄,無一不是兇險多難,向死而生。
不過正所謂世間萬物冥冥中自有定數,雖然絕大多數人榮登九五步履維艱,但是有的人卻是命中有時終須有,稀里糊涂的當上了皇帝,這個人就是李煜。那么李煜是怎么當上皇帝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李煜的登基之路。
南唐后主李煜像
南唐,是五代十國期間由李昪在江寧建立的政權,范圍覆蓋江南大部分地區,從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都是南唐的勢力區域。南唐政權前后歷時三十九年,人口五百余萬,是十國當中版圖最大的國家,也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科技進步,文化最繁榮,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李璟育有多子,其中李煜僅為第六子,李煜兄長弘驥為太子,但是皇位第一繼承人為李昪之弟李景遂。其實絕大多數帝王都會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天下未定,戰亂紛紛,朝代更迭的速度之快聞所未聞,很多皇帝都是從軍中出身,深知維持政權之不易,所以若是子孫后代有雄才偉略,乃治世之才,他們當然樂意將皇位傳給后代;但是如果兒子如秦二世般難堪大任,無力守護社稷,他們則更愿意將皇位傳給和自己奮斗多年成就大業的兄弟,這就是李景遂是皇位第一繼承人的原因。
南唐勢力范圍
那么李煜這個時候是什么狀態呢?據《南唐書》中記載:
“從嘉廣顙豐頰駢齒,一目重瞳子。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從嘉避禍,惟覃思經籍。”
李煜為避禍,醉心佛經、不問政事,自號“鐘隱”、“鐘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雖然歷史上不乏委曲求全,韜光養晦最終獲得大統者,但是李煜明顯不屬于這一類人,他本就無心朝堂,又被兄長妒忌,既然性命無憂,索性寄情山水與紅顏,每日飲酒作樂,閱讀佛經。天子之位,就交給叔叔和五個兄長吧。
想法雖好,但是天總不遂人愿,李煜的二哥和五哥,早早夭折,少壯早死曰夭,故歷史上并無這幾子過多記載,而李煜的大哥弘驥太子,雖然妒忌這個弟弟,但是忙于和叔父李景遂周旋,無暇分心于他。終于,弘驥太子秘密派人毒死了叔父李景遂,眼看即將榮登帝位,誰料這個時候居然特生巨變,弘驥太子居然突發疾病無法醫治病逝了,一時間朝野震驚,暗流涌動,眾人決定新立太子,據《南唐書》記載:
“會弘冀卒,后主以母弟當立,而謨與元宗愛子從善同使周,相與親厚,乃言后主器輕志放,無人君之度,因盛稱從善才,不知元宗建儲之意已決,更以此忤旨,乃暴其交結張巒等罪,貶國子司業,又貶著作佐郎,安置饒州。”
李煜妻子影視形象
這個時候,眾臣才明白原來皇上心意已定, 那就是立李煜為尊,于是朝堂之上紛紛拜向李煜,人心始定,不久,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并上表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派人吊唁,并恭賀李煜繼承大統,表明與南唐友好。李煜登基后,宋朝已經崛起,李煜為了避免戰亂保全南唐,向宋朝臣服,每年上繳納貢,并親自北上拜見宋太祖,宋太祖也因為苦于多線征戰,樂意南唐臣服。于是李煜開始穩定朝局,休養生息,并開始操練水軍。
其實宋朝當時已有崛起之勢,統一天下乃大勢所趨,無可抵擋,南唐雖偏安江南,縱有長江天塹,但是連年戰亂,實力仍顯單薄,無力與宋朝相抗,不過江南富庶,李煜仍寄希望讓南唐獲得休養生息,對抗宋朝。
宋太祖像
從此一李煜方面通過任命人事,主持科考,改革貨幣,操練部隊等措施提高南唐綜合實力,另一方面多次派朝臣入京納貢和覲見宋太祖,希望和宋時代修好,宋太祖也贊揚了李煜的忠誠,凡有祝賀或吊唁,都派遣使臣,送來賞賜。可以看出,李煜并不甘心作為臣子臣服于宋,但是他也知道南唐無力抗宋,所以他打算憑借外交讓富庶的江南獲得休養生息。
開寶四年,宋太祖通過多年的征戰終于滅掉了南漢,宋朝的勢力范圍已經達到了漢陽,大量宋軍進駐漢陽,雖然沒有和南唐開戰,但是目的顯而易見,李煜自知無力抗宋,但又不甘葬送先人基業,不免惆悵。現在的我們已經無法知道李煜的所思所想,但是從他的決定,就可以看出他心中經歷過了劇烈的波動。據《南唐書》中記載:
“開寶四年冬十月,國主聞太祖滅南漢,屯兵于漢陽,大懼。遣太尉、中書令鄭王從善朝貢,稱江南國主。”
南唐國都金陵
李煜去除國號,無非是將南唐的命運托付他人之手,喪失了主動權,在此之后,李煜又派和他關系最好的七弟鄭王李從善朝貢,但是李叢善卻被宋太宗扣押,未得南歸。此舉直接打破宋與南唐之間脆弱的友好關系,李煜也隱隱感覺到國之將傾。他多次上表宋朝表明自己歸順之心,并希望宋太宗釋放鄭王李從善,宋太宗不置可否,據《南唐書》中記載:
“開寶五年春正月,國主下令貶損儀制,改詔為教,中書門下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御史臺為司憲府,翰林院為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大理寺為詳刑院,客省為延賓院,官號亦從改易,以避中朝。初,金陵臺殿皆設鴟吻,元宗雖臣于周,猶如故。乾德后,遇中朝使至,則去之,使還復設。至是,遂去不復用。降諸弟封王者皆為公,從善楚國,從鎰江國,從遣鄂國。”
宋軍進攻南唐
可惜的是,李煜的種種示弱行為,都無法改變宋滅南唐的決心,想著自己委曲求全多年,卻連一個兄弟都無法接回,還注定成為敗亡之君,李煜終于決定,放棄自己的幼稚想法,以一國之君的身份,和宋朝宣戰。宋太祖派遣使臣出使南唐,以祭天為由,詔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從 ,并且回復使臣說:“我身為一國君主,寧可降低身份,成為宋朝的臣子,就是為了保全祖宗的基業,沒有想到是這樣的結果,現在唯有戰至身死而已。”
宋太祖聽到李煜的答復,正中下懷,立刻派遣穎州團練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隨后出師,水陸并進。而李煜也修筑城防,屯聚糧草,征收兵員,大舉備戰。但是羸弱的南唐怎能抵擋虎狼之師的宋軍?十月,宋軍攻陷池州城,李煜令全城戒嚴,并停止使用北宋年號,而李煜的近鄰吳越王眼見宋軍勢大,也趁機進犯南唐,和北宋在采石磯渡江,進軍金陵,李煜任命皇甫繼勛領兵,全力御敵,卻仍然兵敗如山倒,宋軍逼近金陵。
次年,宋軍先后攻陷金陵外圍關隘,誅殺統帥皇甫繼勛,攻陷泉州等城,洪州節度使朱令赟帶兵十五萬前去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軍。朱令赟下令焚燒宋船,不料北風大作,反而燒至自身,朱令赟與戰櫂都虞候王暉皆被擒。唯一的外援被殲滅,北宋包圍金陵,晝夜攻城,金陵死者不可勝數。李煜兩次派遣徐鉉出使北宋,進奉大批錢物,求宋緩兵,宋太祖答復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年底,金陵失守,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李煜被俘
因為李煜較高的文學造詣,他的詞人身份反而廣為人知,品讀李煜的詞,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前期多反應男歡女愛,宮廷生活,后期多哀思惆悵,表達亡國之慨。為我國文學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以致于很多人忘記了他曾經是位皇帝。
但是,不能因為南唐的滅亡就否定了李煜的努力,認為他是一個昏庸帝王,在當時的形勢下,南唐已無力回天,李煜在位之時就試圖以外交緩和加發展民生的國策,同時也進行社會改革,發展軍事力量,希望挽大廈之將傾,可惜身邊無諸葛亮,劉伯溫之良才,只能效仿先賢,學習其治國模式,終究力有未逮,失之交臂。他曾經作為一個皇帝,為南唐做過許多努力,我們無需評判他是否是圣明賢君,只需記住他的所作所為。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萬物終究要順應規律。
參考文獻:
1《南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