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炯畯,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國際音樂節夏令營總監、鋼琴系教授。在曼哈頓音樂學校獲得博士學位,師從于傳奇人物美國鋼琴家懷爾德和康思基恩。從1995年起,擔任韓國首爾國立大學鋼琴系教授,并在曼哈頓音樂學校、伊士曼音樂學院、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等多家世界頂級院校開設鋼琴大師班。
韓國父母總是隨時做好準備,出售土地和房屋,來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
大家好!這次來到上海,我感到非常開心,很興奮能夠看到人們對于鋼琴的熱情,在這里我想講述一下韓國鋼琴教育及其未來的走勢。
現在很多專業人士都在關注韓國鋼琴教育的崛起,特別是那些杰出的韓國音樂家,他們不斷用行動讓人們印象深刻。在世界知名的音樂學院里,都留下了韓國青年才俊的身影,這些才俊也參與到世界級的鋼琴比賽中。我想這個現象不僅僅局限于音樂界或者說鋼琴界,其實在文化界、體育界也有很多韓國青年才俊的參與。我們可以看到像韓國女性高爾夫運動員,她們在女性專業高爾夫協會聯賽中表現得很好,正如這些高爾夫運動員一樣,韓國音樂界的人才也變得越來越有影響力。
是什么驅動力使得這些音樂才俊獲得成功呢?
上世紀70年代,韓國經濟開始騰飛,韓國的鋼琴教育也隨之慢慢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如今已經變得非常受歡迎,很多韓國孩子在他們生命中的某一個時間節點學習過彈鋼琴。在韓國有這樣一個傳統,那就是人們很關注自身生命的文化價值,這又賦予了韓國父母對于教育的重視,繼而使得韓國的鋼琴教育實現了較快發展。
韓國人民也擁有豐富且有表現力的藝術才華,比如韓國人喜歡載歌載舞,即使是在比較困難的時期,他們仍然不會拋棄這些藝術表現形式。所以,當我們看到很多韓國青年鋼琴家繼承和傳續了韓國音樂文化時,我們并不感到吃驚。除此之外,這些音樂才俊的手指技巧非常嫻熟,因為韓國孩子從小就開始學著去用比較難使用的筷子,我想中國的孩子在這點上也比較相似。
韓國人民也很有毅力,很多有才華的韓國藝術家都不斷地去追求更高的水準,不斷地去實現更高的目標。
總體來說,豐富的音樂文化、熟練的音樂技巧,還有堅定的意志和韌性,是韓國能夠培養出有潛力的青年鋼琴人才的三大要素。同時我們必須要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韓國藝術家在出生的時候就有一些特質、天賦。此外,剛才也提到,韓國的父母非常關注教育,大多數韓國父母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讓他們的孩子取得成功,因此他們在教育方面投資是非常舍得的。在韓國,有一則諺語這樣說,韓國父母總是隨時做好準備,出售土地和房屋,來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這意味著韓國的父母愿意為孩子作出犧牲,而目的僅僅是為他們的子女提供優質的教育。
有些韓國孩子即使只有5歲,也成天輾轉于各種培訓班中,包括藝術類的培訓,如音樂、繪畫、舞蹈等,還有一些體育方面的培訓,如游泳、跆拳道和花樣滑冰等,以及一些基本教育,如英語、科學、閱讀等。這些培訓教育在韓國越來越引人關注,因為韓國的父母堅信這些早期教育的介入,能夠給孩子帶來更大的發展。當然,韓國父母也在積極地為韓國鋼琴界培養人才,讓孩子沉浸于鋼琴文化中,通過他們的身體、情感去展現鋼琴藝術。
這種高度競爭的行為也為韓國的教育打上了非常鮮明的印記。韓國的學生參與到各種不同的學習班,在學習班里學生們也互相競爭,他們必須要脫穎而出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即使在脫穎而出之后,學生們也要不斷地追求更高的目標,這樣他們才能夠到達更高的層次。
富有動力,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因而在面積小、人口少的韓國,才會涌現出那么多藝術人才
有人疑惑,為什么韓國這樣一個小國家會有這么大的動力?我想這是因為韓國人始終不懈地適應周圍的變化,也是因為韓國是一個由夢想驅動的國家。這個國家缺乏一些原材料,缺乏資源,但是韓國人的勤奮成為國家發展的一個引擎,這樣的堅持和意志力不僅體現在經濟上,也體現在音樂教育上面。
像其他的教育一樣,音樂早教在韓國是大受重視的,很多學生很早就接受私人教育。同時,他們中的很多人也可以到海外去接受教育,而學成之后,又有不少鋼琴家返回韓國。這對琴童意味著什么呢?就是未來的鋼琴學生不需要出國就能夠在韓國本土體驗不同國家的鋼琴風格和鋼琴教育方式,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韓國琴童在國際鋼琴比賽中取得驕人的成績。
韓國政府對鋼琴教育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政府設立了專項基金來扶持鋼琴事業的發展,還會根據個體的需要組織一些獨奏音樂會,成立一些音樂學校,此外還支持一些長期的教育項目。在韓國的鋼琴比賽中,如果演奏韓國音樂家的作品得勝的機會更大,因為我們希望我們的琴童更多地了解韓國本土音樂和音樂家。同時我們有六七個私有機構會對一些年輕的音樂人才進行資助,使他們參加國內、國際賽事都可以獲得資金支持。
韓國富有動力,而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因而在我們這個面積小、人口少、缺少資源的國度,才會涌現出那么多的藝術人才。相信只要不斷地擁抱挑戰,韓國的音樂教育在未來一定會獲得更大的發展。(全場鼓掌) (本文來源:
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