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文信PCB】幾天前,小編遇到某位PCB行業的大佬,大佬分析了當前全球PCB市場的發展狀況,讓小編受益匪淺。下面,小編將圖文并茂地將這些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各位能就此問題分享一下自己的見解。
就職于PCB行業的人,都會明顯感覺到PCB產量在過去數年已呈現停滯狀況。這種停滯狀態的原因有許多,包括顧客的壓力、劇烈的競爭,導致印刷電路板的售價持續被侵蝕。生產過剩的產品在年終進行存貨調整,降低了后續數個月的印刷電路板訂單,更多功能整合在更少的晶片中,因此需要的印刷電路板面積減少。
接下來,波動劇烈的匯率使某些國家,實際的產值以當地貨幣來計算可能是增加的,但是將當地貨幣轉換成美元來做比較時,產值似乎是負值的。所有這些因素都復雜地影響著印刷電路板的產量。
全世界大約有2400家印刷電路板制造商,經營大約2800座制造工廠。要評估印刷電路板的產量,最準確的方法便是獲得每一家制造商的產量資料。遺憾的是,這點很難完全實現。PCB行業的大佬們在過去幾個月直接聯系了世界各地大約150家制造商,并收集道其他300家制造商的產量資料做了調研。根據過去25年的搜集資料經驗,在印刷電路板的世界,總產量的90%是由其中最頂尖的10%制造商所生產的。
某大車廠(C)線路板采購技術分類
以下顯示將某些地獄貨幣價值轉換成美元的匯率:
2016年亞洲與大洋洲印刷電路板出貨量
預測
估計的2016年基板使用量
銅箔需求量上升:
在2016年,汽車鋰電池的銅箔的需求開始上升,這是因為電動車(EV)銷量上升了50%。電池用銅箔不需要特殊的表面處理,因此電池制造商支付的價格比基板制造商高。印刷電路板用的銅箔需要特殊的表面處理,這增加了成本。據說電池用銅箔售價比在印刷電路板產業高20%-30%。因此許多銅箔制造商增加了對電池產業的銷售量,同時保持產能。這使得用于印刷電路板的銅箔每月短缺了大約3000噸。有些銅箔制造商已開始建造新廠,但完成一座新廠需要18個月,因此,短缺現象至今會持續到2017年底。
玻璃紗線制造商開始關閉熔爐,以進行維護作業:
完成排定的維護作業需要3到4個月。這正在造成玻璃布短缺--電池也使用玻織布來作為隔離物件。紗線熔爐關閉得正式時候!
這件事件結合在一起,造成了基板價格上漲高達30-40%。甚至連保守的日本基板制造商也在(第一輪)漲價10-15%。未來可能發生更多輪的漲價。
制造雙面印刷電路板的成本有40%是基板的成本,因此如果基板價格上漲20%,制造成本就會增加6%。如果基板價格上漲30%,制造成本會增加12%。
整體而言,四到六層的多層板有20%的成本來自基板、膠片和銅箔。因此,在多層基板的情況、價格上漲較不嚴重,但是如果售價不調升,到了未來某個時刻,便不可能再維持獲利。
在2003-2004年,世界印刷電路板產業經歷了基板價格劇烈上漲,以及玻織布短缺。在這個時候價格上漲,問題似乎較不嚴重,但是在殘酷的價格壓力下,印刷電路板制造商勢必需要提高售價。
由于匯率未改變,印刷電路板的產值在2017年將因為售價提高而增加。
這里,小編簡要列舉數量龐大且影響著世界印刷電路板生產的數項產品的產量:
手機/智慧型手機
根據Gartner的評估,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似乎已成長5%,預期在2017年將再成長4%。BBK通信設備的產品是(VIVO)。中國越來越有份額,全球手機總出貨量18.88億支,其中包括14.95億支的智慧型手機(參考下圖)
個人電腦:
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出貨量似乎陷入困境。它的功能不如高端的可攜式個人電腦及大尺寸的智慧型手機來得強大。
汽車產品等
2016年輕型車出貨量成長2.9%,達到9335萬輛。如果加上卡車和巴士,總車輛出貨量會遠遠超過9600萬單位。中國再次成為冠軍。2016年印刷電路板對汽車電子零件的銷售量為57億美元以上。汽車電子零件每年以超過11-12%的成長率成長。汽車印刷電路板出貨量似乎每年成長6-7%,領先汽車出貨量。
下表可能暗示為什么用于印刷電路板的銅箔比較短缺。據統計,在2016年銅箔的平均每月使用量為9000噸。電動車(EV)與充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在世界各地以超過50%的速度成長。汽車電池的銅箔需求量預測在最近的將來會成長200-300%。解決印刷電路板用銅箔短缺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新銅箔制造商。
諷刺的是,汽車印刷電路板正以每年6-7%的成長率成長,而電動車與充電式混合動力車正在對印刷電路板制造商制造問題。
弱勢美元對陸資廠商相對沖擊較小
對比臺灣、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的幣別匯率走勢。其中日幣及人民幣升值幅度較低,尤其人民幣升值不到1%,更是相對提高了陸資廠商的競爭力。
單雙面及多層板面對沖擊
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最低,以往陸資又最常采用價格競爭策略,因此在匯率優勢之下,陸資廠商在產品報價上又比其他競爭廠商更具空間。以下圖所示,臺商目前在多層板、HDI板、IC載板、軟板等產品都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單雙面板則因受到陸資廠商競爭早已逐漸減少比重,各項產品中又以單雙面板及多層板是與陸資廠商最直接競爭的類別。
應對發展策略
任何不提配套解決思路的指出問題 都是無理取鬧。
在分享完世界PCB市場發展現狀后,應對市場的發展,PCB企業可借鑒的兩種發展策略
一個是盡量避開市場大趨勢、激烈的正面競爭,打造企業自身的核心優勢,開拓利基市場的藍海策略。通常來說,國外的企業更傾向于采用藍海發展策略。藍海策略的核心有產品定位、客戶定位、服務定位和品牌勢能四個重要內涵。
一般來說,世界知名的PCB企業追求的是做載板、高階HDI等高端產品,準確的產品定位可以為企業提升競爭優勢有很大幫助。第二點,要用心培養客戶,以做客戶的“一流供應商”為目標來推動企業的客戶對應策略。這需要做一些前期的工作,如要與客戶一同設計開發產品,爭取有機會與客戶同步發展。如果不能成為一流供應商,就只能以低價來獲取競爭優勢。當然,做客戶一流供應商,對企業的經濟實力和技術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然后,要確立品牌優勢,這和品質水準和工廠對問題的反應能力密切相關,要重視產品品質,嚴格把控品質水準。
在中國,PCB企業往往側重采用比拼成本優勢、價格優勢和量產能力的紅海策略。在這方面,景旺電子、奧士康科技等企業采用的方法堪稱典范。比如,奧士康在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研發體系,不斷加強技術開發力量,并積極探索新的技術創新模式這方面付出不少努力,實現技術上的突破與跨越。圍繞如何大幅度提升作業速度,如何保證產品品質進行研究。通過對高速度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大幅度提升水平線運行速度,有效提升生產效率、節能減排、降低物料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能力。
總結企業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企業首先需重視成本的把控,生產線的合理設計,找到節約利用水、電等能源的方法,決定了生產成本和利潤的高低。另外,工廠設計的人機配比決定人均產值。在日本,人員產值是20萬平方米;在韓國,這個數值是15萬,我國的平均人均產值僅為5-8萬,同世界現進廠家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外,在管理方式上,我國傾向于遵從傳統的方式,如PCB生產流程有100道工序,應該思考如何取消、合并冗余工序,并優化生產工序,避免不必要的流程浪費,對降低成本大有幫助。
本文來源:一位德高望重的PCB業大佬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