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月即將過去,各省也紛紛公布自己的2011年年度經濟數據。除了山東、海南和云南外,目前已經有28個省份公布自己的經濟“年報”。
兩湖首超上海
在已公布年報的28個省份中,僅有北京、上海和浙江低于全國平均增幅,天津和重慶以16.4%的增速并列第一。
天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1190.99億元,繼續縮小與老三廣州(12380億元,增速11%)之間的距離。
不過,天津只是沿海的一個特例,增速較快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來自重慶的數據顯示,2011重慶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011.13億元,同比增長16.4%,增速與天津并列全國第一。
除了重慶外,四川的增速也高達15%,且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大關,達到21026.7億元。繼2007年突破萬億元大關以后,四川僅用4年時間再上一個萬億元臺階,實現翻番。
值得一提的是,兩湖兄弟繼續延續著2008年以來的強勢。2011年,湖南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35.19億元,增長12.8%。湖北實現GDP達19594.19億元,同比增長13.8%,增速居中部第1位。
2008年,湖南、湖北、福建和北京一起邁入萬億俱樂部的行列。僅僅三年后,兩湖兄弟已經將沿海的福建和北京拉下了不止一個身位。今年更是一舉雙雙超越了上海。
數據顯示,2011年上海實現生產總值19195.69億元,同比增長8.2%。不僅增速低于全國增速,其經濟總量更是下降到第11位,幾十年來首次跌出十名之外。
“雖然經濟總量超過了上海,但不代表兩湖的發展質量就趕上人家了,兩湖和上海、浙江還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武漢市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典軍告訴記者,沿海地區自身的自然資源、土地資源非常有限,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外向型經濟拉動。金融危機后,外向型經濟受到較大影響,而內陸地區受外需影響較少,又受益于國家擴大內需的拉動。
另一方面,中西部省份很多都是資源大省,土地資源豐富。近年來,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不斷加快,危機后國家擴大內需的投資又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此消彼長,內陸地區的增長自然也就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