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該工程主要裝置之一的加速器首臺設備——負氫離子源在位于廣東東莞市大朗鎮的散裂中子源園區順利進入隧道安裝,標志著該項目的建設即將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大科學裝置,也是發展中國家擁有的第一臺散裂中子源,與美國、日本和英國散裂中子源一起成為世界四大脈沖式散裂中子源。它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能為眾多前沿學科提供一個功能強大的綜合性研究平臺,讓國內外用戶在這個平臺上開展課題研究,包括物理學、納米科學、生命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和醫藥學等眾多學科領域,高峰時將約有600名科學家可以同時在這里開展研究。
作為整個裝置的起點,當日安裝的加速器首臺設備——負氫離子源能否提供高品質和穩定性好的束流,關系到整個散裂中子源裝置的性能和效率。據悉,該設備產生的負氫離子在直線加速器不斷加速后,通過快循環同步加速器注入區的剝離膜裝置轉換成質子,并繼續加速到設計能量,質子束流從快循環同步加速器引出后轟擊重金屬靶,生成的中子慢化后被譜儀接收,科學家們得以探測物質的內部世界。此前,這套設備已經在東莞理工學院調試運行近兩年,性能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將于2018年前后建成。(柯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