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兌一系列貨幣已升至數年高位,油價則觸及六年低點,很多經濟學家預計美聯儲在今年9月加息。英國《衛報》的宏觀經濟政策研究主管Ann Pettifor稱,我們將陷入另一輪金融危機。
他稱,美元強勢已經給巴西帶來的巨大災難,不敢想象南非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后是馬來西亞,似乎大家又回到了災難的原點。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借款在2013年已飆升了40%至173億美元。
巴西經濟可能受到美元升值的嚴峻考驗;土耳其、馬來西亞和智利也有大規模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而他們自己國家的貨幣在貶值。非洲一系列國家的償債規模大幅飆升的困境。加納和贊比亞兩國已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求助。
Pettifor指出,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似乎沒有什么得到改變。
張茉楠表示,美國從寬松周期轉向緊縮周期,恐引發全球金融格局大分化和主權貨幣洗牌。
美元主導全球經濟金融周期,美元周期的轉變是認識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前提。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QE),這是美聯儲從過去10年的量化寬松周期開始轉向緊縮周期的開始。
在這過程中,美元、美債再次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和“安全資產”,特別是如果參考美國貨幣政策周期與美元周期的關系,美元強勢周期可能會持續4-5年左右,美元在相當長時期內還是全球追逐的安全資產,增強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溢出風險。當前新興經濟體企業外債高達2.6萬億美元,其中3/4以美元計價。
目前,美聯儲結束量寬和美元升值已使新興經濟體企業償還美元債務的成本開始走高,資金鏈斷裂甚至破產風險上升,并可能傳導至本國經濟金融體系。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者Alen Mattich稱,通脹下滑VS美國及其它國家資產價格的上漲,也給央行政策帶來了難題。
在截止2015年2月的12個月里,美國消費者通脹基本持平,而標普500股指離紀錄峰值僅一步之遙(差3%).Mattich指出,對通脹下滑及資產價格大漲采取平衡措施令決策者大傷腦筋。
比如,圣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對金融時報稱,若美聯儲不盡快加息,將面臨忽略資產泡沫的風險,而這將帶來災難性后果。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也警告,今年國際上要出大問題,這個問題主要發生在美國,在下半年美國會進入一場新的金融危機。
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還稱,在下一場危機中,金融市場將變得更加不穩定,資產估值將迅速下跌。
眾所周知,次債危機的爆發就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嚴重不對稱的時候,這場危機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