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四子王旗11月17日電(楊亞洲)不久前,我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并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交會對接,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史上又一重大突破。按照計劃,航天員在太空遨游33天后,將在位于內蒙古四子王旗的主著陸場區返回祖國懷抱。主著陸場系統作為此次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哪些任務,面臨什么樣的挑戰,又是如何有效應對的?帶著這些疑惑和期待,筆者對此次任務主著陸場系統指揮長李權進行了專訪。
筆者:主著陸場系統在此次任務中承擔著哪些具體任務?
李權:主著陸場系統主要承擔飛船返回彈道測量、返回艙搜索回收、航天員救援醫監醫保、實況景象攝錄、與北京中心和西安中心的通信保障以及場區氣象保障任務,是確保圓滿完成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
筆者:與以往任務相比,此次任務有哪些新的特點和難點?
李權:相比以往的載人飛行任務,此次任務主著陸場系統的技術狀態發生了很多變化,存在不少需要高度重視、認真應對的新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空中搜救載體多、指揮協同復雜,對確保飛行安全要求高。本次任務空中搜救載體包括多架直升機、無人機和運輸機,多種載體協同飛行的組織指揮比較復雜。
二是航天員在軌駐留時間長、返回段天氣寒冷,對安全救援要求高。航天員在軌駐留時間增加到33天,飛船返回時段正值寒冬季節,氣溫較低,可能會對航天員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三是后送運轉環節多、銜接緊,對高效組織、安全護送要求高。飛船正常返回主著陸場并完成航天員醫監醫保工作后,需要通過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接力送往北京,特殊情況下還需要通過直升機和地面車輛進行護送,整個后送程序銜接十分緊密,組織實施和安全護送壓力很大。
四是參試力量變化大、成分新,對人員崗位操作能力要求高。上一次載人航天搜救任務距今已經超過3年時間,參試單位和參試人員都有所調整,對短時間內快速生成搜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五是新增設備多、技術狀態新,對裝備穩定運行要求高。本次任務,無論是跟蹤測量系統、空中搜救分隊,還是地面搜救分隊,都增加了不少新設備。這些設備都是首次參加搜救任務,很多狀態需要建立,測試聯試工作量大,確保設備穩定運行面臨較大挑戰。
所有這些變化因素都對主著陸場系統圓滿完成任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筆者:面對任務新的特點、難點,我們是如何應對的?
李權:針對任務技術狀態變化和新的要求,我們組織對著陸場系統任務的實施方案進行了優化調整,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針對空地協同指揮復雜的風險,強化了聯合組織指揮。二是針對多種載體聯合飛行的安全風險,優化設計了空中協同搜索方案。三是針對航天員安全救援要求高的特點,精心設計了航天員救援方案。四是針對后送轉運安全保障壓力大的風險,進一步優化了后送轉運程序。五是針對參試裝備技術狀態新的風險,反復組織測試檢查,準備了多套應急預案。六是針對著陸現場秩序正規難度大的風險,進一步嚴格了組織管理規定。
筆者:現在主著陸場準備情況如何?
李權:目前,主著陸場按照實戰任務狀態先后組織了9次全系統綜合演練,對直升機空中搜索、航天員快速救援、返回艙現場處置和航天員醫療后送等任務全過程進行了反復訓練演練,檢驗了任務流程,鍛煉了參試人員,增強了協同參試能力,建立了執行任務的技術狀態,具備了執行任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