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6 06:39 | 來源:騰訊網
據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資料統計,在不包括濱海灘涂的前提下,我國鹽漬土面積為3487萬公頃,約為5億畝,可開發利用的面積多達2億畝,占我國耕地總面積的10%左右。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袁隆平曾表示,花8年時間把耐鹽堿水稻推廣到一億畝,每畝最低產量300公斤,一年可以產300億公斤糧食,多養活八千多萬到一億人口。未來,我們將看到越來越多的鹽堿地逐漸變成綠洲。
中國關于海水稻的研究成果,改變的不僅是中國的糧食問題。對于世界上很多島國乃至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來說,這都將成為他們的福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從水稻改良,到鹽堿水稻種植,作為雜交水稻領域的帶頭人,年近九旬的袁隆平帶領其團隊一次又一次打破地域限制,在很多“不適合”的地方種出了水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袁隆平,“中國雜交水稻之父”。我想沒有人不知道他是誰。從小他就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各種課本和試卷之中。要是沒有他,我們現在可能也沒有機會吃著白米飯,聊著八卦。
曾經,雜交水稻養活了多少人,數據說話。自1976年雜交水稻全國推廣,十年間,我們可以看到除了76年旱災等少數年份外,糧食增長率皆為正,且高于人口增長率。這10年間總產量為34.8491億噸,平均年產3.48億噸。至今,雜交水稻為中國累計增長糧食5000多億公斤,這些大米養活了多少中國人呀!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