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面江風習習,主塔高聳矗立。
5月12日深夜,由湖北交投投資建設的世界跨徑最大的鋼混結合梁斜拉橋——赤壁長江公路大橋啟動荷載試驗。
橋上燈火通明,斜拉索如豎琴。橋面封閉管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步行2公里,只見技術人員晃動指揮棒,指揮一輛輛重卡貨車次第上橋。每輛車裝載35噸碎石,在技術人員指揮下,前后間隔40多米,6輛一行整齊停靠指定位置。
夜色深沉,到23時許,54輛重卡陸續駛上1380米橋長、36.5米寬的試驗范圍。“正在進行靜載試驗,重卡'碾壓’大橋不同部位,測試大橋應變、撓度,每小時要收集萬余個數據。”湖北交投智能檢測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沈偉對記者說。
荷載試驗,是大橋通車前最后一次“體檢”。赤壁長江公路大橋受力結構復雜,需測試參數多,給試驗帶來難度。
兩座主塔之間搭起的帳篷里,是荷載試驗“指揮部”,里面有兩臺大屏幕,數據實時刷新,四五名技術人員緊張工作。這是橋梁荷載試驗AI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主要應用于大跨徑復雜橋梁荷載試驗,屬國內首創。
沈偉介紹,此前已在橋面伸縮縫、箱梁下、主塔上安裝400多個傳感器。重卡在橋上跑,大橋會產生荷載作用下的受力及變形數據,技術人員收集數據變化后匯總分析。
荷載試驗為何選在夜間?湖北交投咸寧項目群總經理倪四清解釋,橋梁鋼結構對溫度“敏感”,白天溫差較大,會導致荷載試驗的數據不準確,因此荷載試驗大多在氣溫相對穩定的夜間進行。
據悉,目前赤壁長江公路大橋荷載試驗數據均在設計范圍之內,隨后幾天里,該橋還將進行動載試驗,由重卡以不同時速在橋上勻速行駛,采集跑車、剎車、跳車等數據。
投資32.49億元的赤壁長江公路大橋,起于洪湖市烏林鎮水府村,止于赤壁市赤壁鎮普安村,預計今年7月前后建成通車,屆時從赤壁過江到洪湖僅需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