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商朝歷代帝王
商湯
       在位30年。商湯,姓子名湯。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湯時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逐漸強大起來,又有夏桀殘暴無道,民怨沸騰,遂起兵征討夏,大敗夏軍,建立商朝。建國后又修《湯刑》,《明居》等法,比較關心民命。商湯即位17年踐天子位,為天子13年崩。
       1.湯,姓子,原名履,又稱武湯、成湯、商湯、天乙、天乙湯,甲骨卜辭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湯是契的十四代孫。生卒年不詳,商部落首領,滅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處據傳有六處,說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縣北面)。湯,據說是帝嚳后代的子孫,為商部落首領。商族興起在黃河下游,相當于現在的河南、山東一帶。商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個部落的始祖叫契。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后便懷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眼見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湯決心滅夏。桀擔心湯勢力壯大而威脅自己,便將湯召入夏都,囚禁在夏臺。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賄賂桀的親信,使湯獲釋歸商。
       湯的妻子有個陪嫁奴隸,名叫伊尹,湯差使他在廚房干活。伊尹很有才能,為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咸或淡。有一次,湯就此事責問他,他就乘機向湯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為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謀劃下,湯積極準備滅夏。
       湯以仁厚收攬人心,爭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游玩,看見一人在樹上掛起一張網,然后喃喃自語說:“不論天上來的,還是地面來的,凡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鳥,都飛進網里來。”湯對他說:“你太過分了吧,怎么可以這樣網盡殺絕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網就可以了。”農民依言照辦。湯祝告道:“鳥兒啊,你們愿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聽我話的鳥兒,才飛進網里來。”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后,人民都稱贊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湯歷數夏桀的暴虐無道,號召夏的附屬小國背棄桀,歸附商。對不聽他勸告者,就先后出兵攻滅。如葛(今河南省-睢縣北)、韋(今河南省滑縣東南)、顧(今山東省鄄城東北)等夏朝屬國,以剪除桀的羽翼。商湯越戰越強,十一征而無敵于天下。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湯還遷都于毫,以此為前進的據點,準備最后攻滅夏朝。
       湯還采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夏桀的實力。桀命令九夷族發兵征討商,這說明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湯和伊尹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
       一年后,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湯和伊尹見時機成熟,就由湯召集部眾,出兵伐夏,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舉攻滅了夏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定都毫。
       湯建立商朝后,減輕征賦,鼓勵生產,安撫民心,使商的勢力擴展至黃河上游,成為又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朝。
       湯為部落首領17年,建商后稱王13年,病死。
       2.商 成湯 商的開國君主。契之后,名履。初居亳,為夏方伯,專主征伐;夏桀無道,湯興兵伐之,放桀于南巢,遂有天下,國號商,在位三十年(公元前1783~前1754)崩。 商湯開以武力奪得天下的先例,使中華帝國以后的歷史變得多采多姿,打破了天子是不可變的定律.是中國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
 
                                                                                           外丙

       外丙,商代天子,名勝。商開國君主之子,湯的太子太丁早死,乃立太丁弟外丙為王,是為外丙元年,伊尹攝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傳位其弟仲壬。 一說 外丙是商湯的弟弟,湯子太丁叔。商湯卒,太子太丁已先商湯而亡,遂繼為王,在位3年。即商朝第二代王。
(征集該圖片)
 
                                                                                           仲壬

       仲壬亦稱中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君王。仲壬是商湯之子,外丙之弟,《史記》稱他在位四年后去世。兄太丁之子太甲繼位。
 (征集該圖片)
 
                                                                                           太甲

       太甲,生卒年不詳,為湯嫡長孫,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繼位,共在位23年,病死,葬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
       太甲,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了《肆命》、《祖后》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后的頭兩年,其表現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親自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送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居住,讓他自己反省,史稱“伊尹放太甲”。
       太甲住在桐宮,見祖父身為開國君王,墳墓卻十分簡陋,又從守墓老人那里了解到祖父的許多艱苦創業,仁厚省儉的舊事,對照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確實不像話,便暗暗內疚,決心痛改前非,開始在桐宮關心孤老,遵守法制,與人為善。
       三年后,伊尹見太甲真心悔過,十分高興,便帶領文武大臣,攜帶王服,冠冕,迎接他回到亳都,還政於他。從此,太甲以自己過去的失足為鑒,早朝晏罷,勤政愛民。遵守湯制定的法律,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商朝也逐漸繁榮起來,伊尹見太甲成為明君,更加高興,特地寫了一篇《太甲訓》的文章來贊揚他,稱他為太宗。
        另有一說是在仲壬死后,伊尹篡位,逐走太甲,7年后,太甲潛回都城,殺死伊尹后復位。
 
                                                                                                                   沃丁

       沃丁,太甲的兒子。沃丁在位29年。
 (征集該圖片)
 
                                                                                            太庚

       太庚,又作大庚,誤稱小庚。姓子名辯,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君王。他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繼沃丁而即位,在位25年,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說為太庚之子)繼位。
(征集該圖片)
 
                                                                                            小甲

       小甲姓子名高,是中國商朝的第7位君王。一說他是太庚之子,也說他是太庚之弟。在位36年(一說17年)。小甲死后,弟雍己繼立,商朝始衰。
                                                                                                           (征集該圖片)
 
                                                                                            雍己

       商代天子,為商朝第8位國王,為商王小甲之弟,商王太戊之兄。商王小甲死后即位,在位12年,荒廢政事,商朝開始衰落。死后由弟太戊繼位。
                                                                                                            (征集該圖片) 
 
                                                                                                                   太戊

       第9位國王,姓子。五世孫,太甲孫。死后追謚為中宗。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這個太戊繼位時還是個少年,不勤于國政,整天只圖享樂。在他繼位第七年時,王宮的庭院里長了一棵桑樹,長棵桑樹沒什么奇怪,奇怪的是這棵桑樹下又長出了一棵楮樹,七天的時間里就瘋長了,長得很大。這本來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偶然現象,換現在也不作為怪,人類生的怪物都多更何況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時候人還沒有植物學知識,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這個少年國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估計是伊尹的后代書上沒有考證)就說:臣聽說妖怪勝不過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處,所以才會出現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會免除禍害。這太戊一聽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國。而這種不是正常生長的共生樹木,長到一定時候會自然枯死。太戊以為是自己修德治國以德壓妖的結果,就更相信了。據古書上記載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病死,葬于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南30里處)。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國政大修,各小國又紛紛歸順,商朝中興,故后代尊稱他為中宗。
(征集該圖片)
 
                                                                                           仲丁

       商朝國王。仲丁,姓子名莊。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太戊死后繼位。在位13年(一說11年),病死,葬于狄泉。仲丁于己未年即位,仲丁元年,自亳遷都于囂。(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一說在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仲丁六年,其中的藍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藍夷。仲丁死后,諸弟爭奪王位,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商朝一度中衰。仲丁死后,其弟外壬
(征集該圖片)
 
                                                                                           外壬

       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稱作卜壬,姓子名發,商朝第十一任的國王。外壬,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繼位。在位15年,病死,葬于狄泉。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并向諸弟妥協,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史稱九世之亂。商朝開始衰落。外壬死后,由其弟河亶甲繼位。 
(征集該圖片)
 
                                                                                         河亶甲

       河亶甲,姓子名整,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外壬弟,外壬死后繼位,在位9年,病死后葬于相(今河南省內黃縣境內)。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又再度衰落,他曾遷都于相,又曾出兵征伐東南方的蘭族和班方。
(征集該圖片)
 
                                                                                           祖乙

      
祖乙,商朝國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繼位,即位后遷都于庇,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在位19年(一說75年)。祖乙在位時,遷都于邢(今河北邢臺)。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稱為“三示”(意為三位功勛卓著的祖先)。病死,葬于狄泉。由其子祖辛即位。 
(征集該圖片)
 
                                                                                           祖辛

       祖辛,商朝國王。姓子名旦。生卒年不詳。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繼位,在位16年,病死,葬于狄泉。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
(征集該圖片)
 
                                                                                           沃甲

       商朝國王。沃甲,姓子名逾。生卒年不詳。《世本》作開甲,祖乙子,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繼位。在位25年(一說5年、20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
(征集該圖片)
 
                                                                                           祖丁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中國商朝第17位國王。商王祖辛之子,前任國王沃甲之侄,根據《竹書紀年》,定都于,在位共九年(一說32年),死后由侄子(一說堂弟,即商王沃甲之子)南庚即位。
(征集該圖片)
 
                                                                                           南庚

       南庚,生卒年不詳,商朝國王。商王沃甲子,商王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繼位,在位25年(一說29年),病死,葬于狄泉。南庚在位時,商朝國運再度衰落,后遷都于(今山東省曲阜縣)。死后由祖丁之子陽甲繼位。 
(征集該圖片)
 
                                                                                           陽甲

       陽甲,生卒年不詳。陽甲在甲骨文中稱象甲,姓子名和,是中國商朝的第十九位國王,商朝國王祖丁之子,后任國王盤庚之兄,南庚死后繼位。在位7年,病死,葬于狄泉。陽甲在位時,商朝內亂不止,奴隸主貴族之間相互殘殺。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定都于,在位共四年(一說7年),曾西征丹山戎,在位期間,商朝再度衰落,諸侯不朝。
(征集該圖片)
 
盤庚
       盤庚,甲骨文做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詳。祖丁子,陽甲弟。陽甲死后繼位。商代第20位國王,根據《夏商周年表修正》,在位28年(前1300-前1277年在位)。于在位的第三年(前1298年)遷都于殷。是一位很有作為的國王。病死,葬于(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莊)。
       盤庚即位時,商朝經過幾代內亂(即九世之亂),政治腐敗,貴族奢侈,王室內爭激烈,階級矛盾尖銳,加上天災頻繁,面臨著嚴重的危機,盤庚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決定放棄原來的都城,遷都到荒蕪的殷,以抑制貴族的奢侈,緩和階級矛盾,并減經些自然災害。在此之前,商民族已經經歷了十幾次的遷徙。有時是因為土地荒蕪,有時因為河水泛濫,有時因為外族奇襲,有時因為內部矛盾。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擺脫政治困境,他不顧一些貴族的反對,決心選擇一個有長遠發展前途的地方重振朝綱。當他得知安陽(當時稱北蒙)一帶土肥水美,山林有虎、熊等獸,水里有魚蝦時,就決心到此來發展。為了動員遷都,他曾發表一個重要的演講。“星火燎原”一詞即由此次演講內容凝練而成。貴族們竭力反對遷都,盤庚就發布文告,嚴厲命令他們服從,終于,馬蕭蕭,車轔轔,他率眾西渡黃河,來到了安陽,史稱“盤庚遷殷”。遷到殷后,他又以強硬手段制止了貴族們搬回舊都的企圖。《尚書·盤庚》就是他在遷殷前后的的講話記錄。他還提倡節儉,改良風氣,減輕剝削,終于安定了局面。奴隸的血汗勞動,使殷發展成為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這里,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
       商王陽甲之弟,湯第九代孫。在盤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亂,統治階級豪華奢侈,王朝的統治出現了危機。盤庚繼位以后,決定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遭到貴族的反對。但是盤庚決意遷都,并作書告諭,違者重懲。于公元前1298年遷都以后,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人民安居樂業,文化發展,社會富足繁榮,商王期從此中興。故商又可稱為殷或殷商。
 
                                                                                           小辛

       在位21年。小辛,祖丁子,盤庚弟。商復衰。
(征集該圖片)
 
                                                                                           小乙

       小乙,姓子名斂。生卒年不詳。商朝國王,商王祖丁子,商王陽甲盤庚小辛弟,小辛死后繼位。在位28年(一說21年),病死。葬于。死后由其子武丁繼位。 
(征集該圖片)
 
武丁
       在位59年。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盤庚以后最好的國王,政治改善,商朝復興,他年幼時,曾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的艱難。他即位以后,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一萬三千人。在這些征戰中,商王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捉獲了大量俘虜。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青銅業,有了突破性進展,此外,在紡織、醫學、交通、天文等方面,也都取得不小成就。
 
                                                                                          祖庚

       祖庚,商朝國王,姓子名躍,公元前1191年即位,在位約7年,他是商朝著名國王武丁的次子,病死,葬于殷。祖庚有長兄祖己,因受后母誣陷,被父親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為后母所生,為表示不愿與兄長爭奪王位,便暗暗地離宮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繼位。祖庚死后,三弟祖甲繼位。 
(征集該圖片)
 
                                                                                           祖甲

       祖甲,商朝國王,姓子名載,生卒年不詳。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后繼位,在位33年,病死,葬于。商代鼎盛時期,高宗武丁偏愛幼子祖甲,打算廢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認為這是違禮之舉,不可強行廢立,否則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亂”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當年之舉,離開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繼承王位。這使祖庚非常感動,使立祖甲為王位繼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這才回到王都繼承王位。為了報效祖先功德,商人盛行祭祀,但所祭對象和順序都很零亂,沒有一定的規矩。祖甲即位后,創造了“周祭”之法,具體方法是:從每年第一旬甲日開始,按照商王及其法定配偶世次、廟號的天干順序,用羽、彡、三種主要祭法遍祀一周。周祭以旬為單位,每旬十日,都依王、妣廟號的天干為序,致祭之日的天干必須與廟號一致。如:第一旬甲日祭上甲、乙日祭報乙、丙日祭報丙,直至癸日祭示癸;第二旬乙日祭太乙()、丁日祭太丁;第三旬甲日祭太甲、丙日祭外丙。如此逐旬祭祀,一直祭到祖甲之兄祖庚。用一種祭祀法遍祭上甲到祖庚的先工先王,需要九旬。祭畢,再分別用另兩種祭法遍祀,直到全部祭遍為止。周祭之法,使殷人的祭祀系統更為嚴密規范,因此盛行于商代后半期,并逐漸達到最高峰。祖甲創立的周祭之法是祖先崇拜和宗教制度的最好體現。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體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倫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祭祀系統。 
(征集該圖片)
 
                                                                                           廩辛

       廩辛,姓子名先,商朝國王。生卒年不詳。商王祖甲子,祖甲死后繼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
       廩辛在位期間,西方一些方國部落不斷攻擾商朝,廩辛發兵多次征伐,還征調衛、虎、受等幾個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終沒有將方國部落征服。廩辛死后,由其弟康丁繼位。 
(征集該圖片)
 
                                                                                           庚丁
      
       商朝國王,姓子名囂,《史記·殷本紀》誤作庚丁,他是商王祖甲之子,商王廩辛之弟。廩辛死后,于前1148年繼位,在位僅1年(一說6年),死,葬于殷。他死后,由其子武乙繼位。他在位時,羌方在今陜、甘一帶重又崛起,屢犯商王朝,常使商戍軍遭到很大損失,成為商王朝欲用兵的重點。商王針對羌方武裝力量強悍等特點,戰前進行了全面的謀劃和布置,一面命戍軍暫避敵鋒,待機而動,一面組織精銳部隊適時增援抗擊羌方進犯。由于采取積極防御策略,康丁時抗擊羌方的戰爭取得最后勝利,擒殺羌方伯,占領羌方部分土地,并派出與王族關系密切的逐、何等五族戍守。但羌方并未被攻滅,成為隱患。
(征集該圖片)
 
                                                                                            武乙

       武乙,商朝國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繼位,在位35年,卒于公元前1113年,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繼位。傳說被雷擊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說死于戰事,葬于
  武乙在位時,巫教勢力極大,經常假借天意鉗制商王的行動,武乙便想方設法打擊巫權。有一次,他命工匠雕了一個木偶,狀貌威嚴,冠服齊整,稱作天神。他約天神和他賭博,又命令一個臣子代替木偶,作為天神來與他賭博,臣子怕武乙,步步退讓,以大輸而告終。武乙推局指著木偶大笑說:“你既然是天神,怎么會輸給我,如此不靈驗,不配稱天神。”還命令左右痛打木偶。
  又有一次,武乙命人制作了一只皮袋,盛滿獸血,掛在樹枝上,他親自挽弓仰射,射破皮袋,獸血噴出,武乙擲弓大笑說:“今天,天被我射了一個窟窿。”
  經過種種斗爭,終于使巫權大為降落,王權大為上升。
  當時,西方的旨方和羝方聯合攻打商朝,武乙出兵征伐,俘虜了旨方幾千人.
  后來,武乙到黃河、渭水之間去游獵,據說被雷擊死。一些學者認為,此說很有可能是仇恨武乙的巫師們編造出來貶低武乙的。從武乙晚年經常用兵于渭水流域的史料來分析,他可能死于征伐西方方國部落的戰斗中。
       又說在位4年。他在位4年被雷電擊死。
(征集該圖片)
 
                                                                                           太丁

       在位3年。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時,周侯季歷(姬昌的父親)聲威較鎮,太丁忌憚,殺之。
(征集該圖片)
 
                                                                                           帝乙

       帝乙,商朝國王,姓子名羨,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繼位,公元前1101年即位,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在位26年(又說37年),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王)繼位。帝乙在位期間,商朝國勢已趨于沒落。當時,江淮之間的夷族又強盛起來,準備大舉進攻商朝。帝乙在位的第九年,出兵征伐島夷和淮夷,半路上受到孟方(今河南省睢縣附近)的截擊。帝乙率領諸侯伐討孟方,得勝。第二年,帝乙繼續南下征伐夷族,到達淮水流域的攸國。帝乙和攸侯喜合兵攻伐夷族,于第二年得勝而歸,帝乙在位的第十五年,再次率領諸侯南征夷族。以和親的方式與姬昌媾和。
  帝乙在位末年,遷都于(即朝歌,今河南省淇縣)。
(征集該圖片)
 
商紂
       中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在位33年。商紂,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紂相同,帝乙子。商紂為人聰穎,膂力過人。曾大舉攻伐東夷,取得勝利,為中原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貢獻。但商紂為人殘暴,且好色無比。寵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宮舍,民不聊生。而此時西方周逐漸強大,終于滅商。紂王自焚而死。商亡。商紂與夏桀也成為了暴君的代名詞——“桀紂之君”。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謂之紂”,人稱殷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后,辛為嗣。帝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
       即位后的紂王,在父師長箕子、少師比十五上,時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業,名臣賢相的誥言警語的勸諫教育下,也曾勵精圖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當時的政治也還清明,四海也還賓服。只是江淮間的夷人,還時有內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紂王決心御駕親征,徹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葉染丹,淇濱竹林葉翠。英姿颯爽的紂王,身著戎裝,在大臣的陪伴下,舉行了告廟典禮,接著在大校場殺牲祭旗,鳴炮啟駕。只見旌旗蔽天,戈戟耀日,這時紂王坐在四馬拉的戰車上,在四轔馬蕭聲中,東征大軍出淇水關,越過湯湯南流的淇水,跨過滾滾北流的大河,向通行為表現黎邑(在今河南浚縣東)的大道進發。在黎邑會合了諸侯發來的軍隊。紂王作了征東夷的誓師后,東征大軍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丘)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縣)開跋。到達攸地后,紂王接受了攸侯的參拜及軍情的匯報。紂王的大軍在攸侯軍隊的前導下即開赴前線。也許是由于王師軍容的盛壯,夷方聞風喪膽,倉皇遠遁。紂王的軍隊只和東夷的盟國小有接觸,未有大的斬獲。后來紂王的軍隊在夷方國域大肆威勢之后,即于次年正月,由前線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舉行了告廟后,紂王的大軍便走上返國的道路。在返國途中,遇上風景好的地方,便留連幾于;碰上好的圍場,便狩獵一番。邊走邊玩,興致勃勃。直到楊花撲暮春天氣,王師才回到沫都。
       這次御駕親征,大大增長了紂王的見識,提高了紂王的威望,同時也暗暗滋長了他驕橫與逸樂的情緒。東征歸來,沫都顯得狹小了,紂王便決定擴沫都,并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為朝歌。以后紂王即不斷地向東夷用兵,由于戰爭的勝利,一批批的戰俘不斷地擁向朝歌。這些成十萬,成百萬的戰俘,都變成了殷國的奴隸。由于紂王對東經營,跟著中原文化也逐漸發展到東南,促進了江、淮地區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由于戰俘的不斷增加,從而也大大促進了殷王朝的農業、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提高了奴隸主貴族的生活水平。殷王朝的這種“中興氣象”,資長了紂王對自身價值的再認識,使他在人臣面前開始驕橫起來,變得剛愎自用、他巧言飾非,聽不進諫言,矜人以才能,以為天下沒有人能高過自己;甚至對大臣說話,也漸聲高氣粗,裝腔做執,漸漸地連比干的話,也聽不下去。同時,生活直的要求也跟著高了起來,雕花的筷子換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換成發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錦衣九重,住房要廣廈高臺;而且梁要雕,楝要畫,窗要鏤,墻要文。摘星不足壯觀瞻,又另起鹿臺。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諸侯獻美女。寵妲己,唯妲己之方是從。於是使師涓創新淫聲,引進“北里之舞”。把搜求來的狗馬廳物,充滿宮室,雜耍百戲,俱置苑中;擴大沙丘苑臺,廣建離宮館,多置飛禽走獸,供己享樂。閑來宮中無事,便逐狗斗雞,飲酒作樂。鑿池儲酒,懸肉如林。讓婦女倡優,裸著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樂。每到秋高氣爽,紂王便陪著妲己到西山一帶去打獵,有時到更遠的輝縣一帶,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來。為取悅妲己,甚至zhuo朝涉之脛,剖孕婦之腹,作長夜之飲,以至把記日的干支都忘了。從而對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來。由于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賦稅也上加重,而鹿臺的府庫,鉅橋的糧倉,卻裝得滿滿的。
       百姓日益怨望,諸侯漸有離心。于是紂王便采納妲己的建議,以酪刑鎮壓人心,設炮烙以懲叛逆。時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給紂王。九侯女不善承歡,紂王怒而殺之,并把九侯剁為肉醬。鄂侯諍諫,便脯了鄂侯。西伯昌暗自嘆息,諛臣左疆告密,紂王便把西伯囚于 里。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后來費仲、惡來當政,朝政一天天壞下去。費仲好利,與宗親爭利,宗親也不親了;惡來善謗,說諸侯也疏遠了、西伯因 里七年,西伯之臣閎夭,以美女、奇物、善馬,獻給紂王,紂王才放了西伯。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后,修德行善,籠絡諸侯,表面上對紂王更加誠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 ,西伯又率諸侯入貢,紂王大喜,特賜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賜弓、矢、斧、鉞 ,命西伯特得專征伐。于是西伯借此權力,暗地擴大自己的實力。一年斷虞、芮之訟,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耆國。三伐皆勝,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諸侯都背叛紂王而歸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紂,但紂王號令天下的權威卻漸漸地小了。比干看到這種現狀,憂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諫紂王,根本不聽。賢臣商容往諫,甘脆把商容廢斥為民。明年周人伐 (今陜西 縣以北),又明年伐崇(在豐、鎬間)周人既清除了后顧之憂,又 開拓了東進的道路。于是便把都城山歧下遷到豐邑,積極準備伐紂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見《史記志疑》P·66)并把他滅掉。黎國在今山西省上黨壺關,位于紂都朝歌之西,是一個位近王畿 的方國。武王滅黎的消息傳到朝歌,滿朝文武為之震驚。賢臣祖伊奔告紂王說:“天帝莫不是要結束我殷的王命?不管從人事來看, 還是從大龜的神靈,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么好的征兆。不是先王不顧恤他的后代,只是王淫佚過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絕于先王,所以上天丟棄了我們,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沒有不希望殷命 早絕的。王打算怎么辦”?紂王聽后,坦然地說:“我的命不是天給的嗎?他們的惡言,又能把我怎么樣呢”?祖伊踉 踉蹌蹌地走下殿來,說:“紂王真的是不可以勸諫了”。從此以后,紂王越發淫亂下去。整個紂都, 如盛夏的鳴蟬,似滾開的肉羹。神祗沒人敬祭,宗廟不, 人管理。大臣有、小人都做偷竊奸邪的壞事。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懲罰,甚至連偷竊神用的犧牲,也得不到寬容;吃了也受不到災害。因而紂王的宗親,沒有不擔心王朝命運的。結識紂兄微子啟,幾次勸諫,紂王都不理會。于是徵子對父師、少師說:“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江山,因為受嗜酒的淫樂,敗壞祖先的美德,現在江山 完 了。如今連大臣、小人都干偷竊奸邪的壞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小民們都 反對我們,我們的國家,真象涉大水一樣,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邊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師、少師呀!我在家里心亂如麻,想離開家到荒野去,請你們不要把國家危亡的事告訴我”。箕子說:“王子 ,上天給我們殷邦降下災難。使他沉酗于酒,有什么辦法。他什么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長老舊臣。現在殷民重賦,實際上是更快地招來敵人。商如果滅亡,我們只有殉國,我們不能做他人的奴仆。不過,我認為王子出奔,倒是一條正道,否則,我殷家宗廟隕墜 ,就沒有人來挽救了”。于是微子出走。比干見微子去,于是嘆息說:“主上有過,不去勸諫,就是不忠。怕死不說,就是不勇。有過就諫,不聽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說著比干冒著生命危險,上殿去見紂王。一連三天,指責紂王的過錯,勸諫紂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綱。說得紂王無言答對,卻惱羞成怒說:“你為什么要堅持你的看法?是什么東西支持你堅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說:“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這個大義支持我來勸諫你”。紂王心想:“他如此堅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覺得自己高明,把自己當作圣人。難道真有比自己還高明的圣人”?于是他輕蔑地看著群臣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竅,比干認為自己是圣人,他的心真的有七個孔竅”?于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箕子看到紂王如此殘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為了保存自己,假裝瘋狂,把自己裝扮成奴隸模樣。但是紂王也沒有放過他,把他抓起來,囚禁 在牢獄里。從此,滿朝大臣,誰也不敢再進諫了。紂王在身邊佞臣的諂諛下,更加荒淫暴虐,肆無忌憚。結果朝政日益腐敗,郊社不修,宗廟不祭,一味以奇巧異能,博取妲已的喜悅。殷太師疵,少師疆看到紂王如此對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著祭器、樂器,逃往周國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紂王荒淫無道這地方,親也畔了,眾也離了,知道伐紂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遍告諸侯說:“殷有重罪,不能不伐滅他了”。十二月癸巳,周武王遵文王遺命,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由鎬京出發,東征伐紂。師行二十五日,于丁己日到達盟津,在盟津大會諸侯。與會諸侯有庸、羌、   、徽、彭、濮等方國,周師聯軍合計兵力達三十多萬。周武王作了伐紂的總動員,武王從上天設君談起,繼數商紂罪行,最后談到自己這次伐紂是恭行天罰;指出紂惡貫盈,代紂必勝,不要錯過這個時機。戊午日,整個聯軍渡過大河,周武王循諸侯的請求,再作動員。指出商紂不以夏亡為鏡子,而且罪惡超過夏桀,是自絕于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時候,周武王親自檢閱了聯軍,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動員,再次說明伐紂是恭行天罰,要求百夫長以上的軍官,都要果毅勇敢,幫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戰功。盟津離紂都約四百里,已未離癸亥只有六天。他們於是“選馬而進”。從而大大提高了進軍速度。終于在癸亥日,“朝食于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鍋造飯,稍事休息,大軍便向牧野進發。周師聯軍到達牧野,已是“厭旦”時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歡樂歌舞,以待天亮。
       當周師東來時,紂王曾使膠  在鮪水候周師,詰問去向。當紂王知道周師要進犯京師的消息后,不禁拈須大笑說:“你周,也不過是一個要方里的小國,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豈不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所以,紂王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沒放在心上。另一方面,紂王伐東夷的戰爭,由于后來采取了窮追猛打的戰術,經過一個多月的血戰,東夷終于被征服。捷報傳來,紂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歡騰。從前線遺來的戰浮,正源源不斷地送來京師。加上時值臘盡,朝廷上下,一方面張燈結彩,挑符換新;一方面又要準備隆重熱烈的祝捷盛典。至于如何對付東來的周師,看來紂王還沒有來得及排上日程。 進入新春,紂王君臣又接連數日,在鹿臺忙于計功授勛,大擺九龍盛筵。歡慶征伐東夷的勝利。紂王把周師東來的事,早已忘在了腦后。直到周師兵到牧野,軍報傳來,這才驚散了紂王君臣的歡宴。紂王倉皇從鹿臺下來,乘車來到牧邑的黃土崗上。天色已近黃昏,臨時筑起高臺,遠望周師,但見牧野篝火處處,光燭夜空,猶如火的海洋。周師的人數,大大出乎紂王的意料之外。這時紂王才灑意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組織兵力迎戰。但由于國家的主力部隊,還在遠離京師的東夷前線,只好把從東夷前線遣來的戰浮及大田奴隸,臨時整編起來,作為前鋒;把京師小人及京師宿衛軍,作為后衛,開赴牧野。兩軍對壘,看起來紂旅“其會如林”,人數大大超過周師,但紂旅的士氣,卻極為散渙。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天色微明,但見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舉行“歲祭”,接著武王左拄黃鉞,右執白旄,到軍前作戰前誓師,說:“舉起你們的戈,提起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聽我誓師”。武王在這次誓師的話中,除再一次揭發紂王的罪行外,特地舉出了紂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這件事,這是最能觸及方國諸侯對紂王仇恨的。繼而武王又一次表白了自己是恭行天罰。并宣布了戰爭進退擊刺的節制,以明陳戰紀律,以期獲取全勝。誓師之后,武王令師父與百夫,到紂旅前挑戰。於是尚父率戎車三百五十乘,士卒二萬六千五百人,虎賁三千人,沖向紂旅。沖陳的周師如貔、如貅、如熊、如羆;而紂王的軍隊,卻沒有決戰之心,相反地倒是希望武王的軍隊,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盡管紂王左右揮動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鋒應戰,無奈紂軍前鋒不唯不前進,相反都掉轉矛頭,向后殺去。紂軍陣腳大亂,接著武王的軍隊掩殺過來。紂王的七十萬大軍山倒坡滑,一下子潰退下來,直到朝歌外城。在玉門關外,紂王重整隊伍,作背城一戰。于是由小人與衛宿軍組成的紂軍后衛,與倒戈的奴隸及周師聯軍,展開了一場惡戰。只殺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滄河水赤。結果玉門又敗,紂王逃入鹿臺,想登朝歌寨據險而守。周師聯軍,攻下金牛嶺,也沖進鹿臺。在鹿臺,雙方又作了最后的拼殺。由于周兵身披有“闕鞏之甲”,紂軍后衛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擊。結果紂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殺。武王的大軍國,當天便進入商國。甲子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掃了通往社壇的道路,祭祀了殷社。尹佚宣讀了  書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的明命。最后,周武王把象征國家的九鼎,由朝歌遷往鎬京。于是,這個立國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國,在殷紂的手中,就這樣被一個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給推翻了。
       帝辛在位五十二年,關于紂王的為人,后世貶毀的多。其實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替殷紂抱過不平。當代的歷史學家郭沫若也曾說過:“實際,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對于中華民族的貢獻非常之大……中華民族之能向東南部發展,是紂王的功勞"(《今昔蒲劍》)P.178)。所以,對這樣一位曾經叱咤風云的歷史帝王,他的一生功過是應該給以正確評說的。紂王在位,雖曾作過不少壞事,但從中華民族的統一與發展來說,他的功績還是第一位的。其實,在春秋時期,帝辛的罪狀還只有“比干諫而死”而已。 到了戰國,比干的死法開始生動起來,屈原說他是被投水淹死,呂不韋的門客則說他是被剖心而死。 到了漢朝司馬遷的《史記》,帝辛已經是個比較壞的人了,比如《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重刑辟,有炮格(烙)之法”;“九侯女不薏淫,:紂怒,殺之”;“脯鄂侯尸,“剖比干,現其心”等事情。 我們應該肯定殷紂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應該說殷紂王是一位在中國歷史是曾有過極大貢獻的帝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商朝及商朝重大事件和歷代帝王功過
請問,夏商周三代各有多少年?
《竹書紀年》中的商代歷史經是周人修改過額資料
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兒02-紂王其人
商朝的歷史原來這么簡單!
商朝歷史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乡县| 敦化市| 茂名市| 青神县| 宁乡县| 陈巴尔虎旗| 镇江市| 霞浦县| 九龙坡区| 乡城县| 吉林省| 敦煌市| 安达市| 洪江市| 碌曲县| 东海县| 东安县| 泸溪县| 昂仁县| 伊宁县| 翁牛特旗| 辉县市| 林周县| 达日县| 高邑县| 辽源市| 丰县| 江西省| 梁河县| 定西市| 云安县| 龙山县| 农安县| 和政县| 凤冈县| 凯里市| 五华县| 东安县| 繁峙县| 大兴区|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