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淡水魚觀賞圖集(二)
 
中國淡水魚觀賞圖集(二)
 
2008年11以24日15:58 來源:西祠胡同
 
 
90青梢紅[魚白] 鯉科 

Erythroculter dabryi (Bleeker)

(青梢于、青餐)

頭后背部稍隆起。下頜突出于上頜的前方,口斜裂。側線鱗64~71。胸鰭未端達到或超過腹鰭起點。臀鰭條3,23~29。

棲息于靜水湖泊的中上層。肉食性,主食小蝦。生殖季節,以5月最盛,在水草叢生的湖漢或河灣中產卵,卵粘附于水草上。個體不大,最大1市斤左右。

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

91擬尖頭紅[魚白] 鯉科

Erythroculter oxycephaloides (Kreuenberg et Pappenhein)

(鴨嘴紅梢)

頭小,尖長,頭背面稍扁平,頭后背部顯著隆起。口向上傾斜。背鰭硬刺光滑。臀鰭條3,23~26。

多棲居于流水或大水面靜水體中。肉食,以小魚和蝦為主。5~6月產卵。個體較大,最重達6市斤以上,但數量較少。

分布于長江水系。

92短臀近紅[魚白] 鯉科

Ancherythroculter wangi (Tchang)

(麻尖)

口亞上位。眼較小,吻長大于眼徑。側線鱗60~64。背鰭起點位于吻端與尾鰭基部的中點。胸鰭未端不達腹鰭。臀鰭條3,17~22。

適應于流水環境,數量不多。分布在K江上游。

93黑尾近紅[魚白] 鯉科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

(高尖)

日端位,下頜比上頜稍長。眼較小,吻長大于眼徑。側線鱗65~70。背鰭起點至吻端較至尾鰭基為近。胸鰭未端達到或超過腹鰭其部。臀鰭條3,23~28。

中上層包類,主食小魚。個體個大,常見者體長150~300毫米。

數最不多。分布于長江上游。

94高體近紅[魚白] 鯉科

Ancherythroculter kurematSui (Kimura)

(大眼刁、圓大眼)

口端位,下頜較上頜稍長。眼大,吻長與眼徑相等。側線鱗57~63。背鰭起點位于吻端與尾鰭基部的中點。胸鰭未端不達腹鰭基部。臀鰭條3,21~25。

個體不大,一般體長為100~2m毫米。3~4月產卵。天然數量個多。分布于長江山上游。

95四川半餐 鯉科

Hemiculterella sauvagei Warpachowsky

體較扁薄。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具腹棱。口端位。下頜前端中央有丘突與上頜前端中央的凹陷相嵌合。側線鱗50~55,側線在胸鰭上方急劇向下彎折。背鰭無硬刺。臀鰭條3, 11~13。

中上層魚類。個體小,一般體長為60~130毫米,數量不多。分布于K江、珠江水系。

96黃尾鲴 鯉科

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黃尾、黃片、黃姑子、黃尾刁)

口?。挛唬瑱M裂,下頜具角質邊緣。下咽齒3行。鰓耙47~51。側線鱗63~68。腹部在肛門前方有不明顯的腹棱。

生活在江河、湖泊的底層。以下頜角質邊緣刮食底層著生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性成熟,4~6月產卵。生殖季節親魚群集溯游到淺灘處產卵,卵粘性。最大長400毫米,一般2年魚約200毫米。天然產量較豐富。

分布于黃河以南各水系。

97銀鲴 鯉科

Xenocypris argentea Gunther

(密鲴、銀[魚參]、刁子)

口小,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邊緣。下咽齒3行,鰓耙38~45。側線鱗53~64。腹部在肛門前方具不明顯的腹棱。

棲息于江、湖的中下層。刮食著生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魚可達性成熟,4~6月在流水中產卵,卵漂流性。天然產量大,尤以江河中上游的數量更多。

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

98細鱗斜頜鲴 鯉科

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Bleeker)

(沙姑子、黃片)

口下位,略呈弧形,下頜有較發達的角質邊緣。下咽齒3行。鰓耙39~48。側線鱗74~84。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問有明顯的腹梭。

在江河、湖泊和水庫等不同環境均能生活。以著生藻類及水生高等植物碎屑為食。一般2年魚可達性成熟,繁殖力強,4~6月產卵,集群溯河至水流湍急的礫行灘產卵。卵粘性。在蛔類中個體最大,可長達6中斤。生長較快,2年能長至1市斤左有?,F已成為一個新的養殖對象。

分布于全同各主要水系。

99圓吻鲴 鯉科

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

(青片、扁魚)

體略側扁。腹部圓,無腹棱。吻鈍,向前突出??跇O寬,橫裂,下頜具銳利而發達的角質邊緣。下咽齒2行。側線鱗72~82。

棲息于江、河的中下層,刮食石上著生藻類和植物碎片。是一種很好的養殖品種,在我國有二、三百年養殖歷史,與家魚混養可提高產量。

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系。




 科(十)

100逆魚 鯉科

Acanthobrama simoni B1eeker

(刺鳊、扁脖子)

口小.下位,橫裂;下頜角質邊緣不發達。眼徑與吻長相等。下咽齒l行。側線鱗41~50。自腹鰭基部至肛門有明顯的腹棱。

常見小型魚類,喜群集逆水溯游。以藻類為主要食物。5~6月產卵,卵漂流性,產于急流溪河中。個體小,繁殖快,數量較多。

分布于長江水系。

101鰱 鯉科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Cuvier et Valendennes)

(白噬、鰱子、扁魚)

頭大,;吻鈍圓,口寬,眼位于頭側下半部,眼間距寬。鰓耙特化,彼此聯合成多孔的膜質片,有螺旋形的鰓上器。鱗細小。胸鰭未端不達腹鰭基部。腹部狹窄,自喉部至肛門有發達的腹棱。

我國著名的四大家色之一,適宜于湖泊、水庫放養,天然產量也很高?;顒佑谒闹?、上層,性活潑,遇驚后即跳躍出水。4月下旬水溫達18C以卜時,江水上漲或流速加劇時間開始產卵,產卵期持續到7月上旬。受精卵吸水膨脹,隨水漂流孵化,生長快,從2年到3年魚體重可由2市斤增長到8市斤。池塘養殖第二年即可上市。最大個體重達40~50市斤。

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

102鳙 鯉科

Aristichys nobilis(Ricardson)

(花鰱、胖頭魚)。

頭很大,幾乎占身體長度的1/3。吻寬,口大。眼位于頭側下半部、,鰓耙呈頁狀,但不聯合。具螺旋形的鰓上器。鱗細小。胸鰭未端超過腹鰭基部。自腹鰭至肛門有狹窄的腹棱。

活動于水的中上層,性較溫和,行動遲緩。以浮游動物力食。在長江4年達性成熟。4~7月,當水溫在18C以上、江中漲水時產卵,卵漂流性。生長迅速,1年魚體重1~2市斤,一般3年魚可長到10多市斤。個體大,最大達70~80市斤。天然產量較高,為重要纖濟魚類,也是我國優良的養殖魚類。

分布十全國各主要水系。

103刺[魚巴] 鯉科

Barbodes (Spinibarbus) caldwelli(Nichols)

(青棍、黃娟魚、軍魚)

體稍呈圓筒形。吻較圓鈍,須之對。鱗大,側線鱗川~26。背鰭無硬刺,在背鰭起點處有“平臥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內。中下層魚類。喜生活于水流較急、礫石底質、水色清澈的江河中。雜食性,食水生昆蟲、高等植物碎屑等。在水流湍急的江段產卵。最大個體可長至12中斤。肉鮮嫩,可作為山谷水庫的馴化收養對象。

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系。

104中華仕(刺靶 鯉科

Barbodes (Spinibarbus) Sinensis(Bleeker)

(青波、烏鱗)

體略側扁。觸須2對,側線鱗29~34。背鰭具帶鋸齒的硬刺,其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前上方。在背鰭起點處向前有一平臥的倒刺,埋于皮內。

一股棲息于底質多石的流水中,冬子在深坑巖穴中越冬,寺季進入交流或上游。雜食什,以攝食著生的絲狀藻類和水(高等植物碎片為主。4~6月在水流湍急的江河底部產卵。個體較大。最人可達10多市斤。生長尚快,家養條件下,七年可長至半市斤。肉質肥嫩,在山區河流內產量均較高,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魚類。

分布于長江上游。

105鱸鯉 鯉科

Percocypris pingi pingi(Tchang)

(花魚、江[溫]、江鯉、青脖)

頭長,吻較尖??诖螅绷?,下頜向前突出。須2對。鰓孔大。背鰭硬刺后緣具細鋸齒。

生活于江河中、上層。性兇猛,吞食其他魚類。最重可達10余市斤,常見為1~2市斤,肉質較佳。

分布于長江上游、西江及南盤江。

106帶半刺厚唇魚 鯉科

Acrossocheilius (Lissochilichthys) hemispinus cinctus (Lin)

頭前部略尖??谙挛弧4胶瘢麓絻蓚劝昊ハ嘟咏?,下頜角質略外露。須2對,頜須長度等于眼徑。背鰭未根不分枝鰭條粗壯,后緣只鍬齒。體側沿側線具一黑縱帶。

多生活于底層為礫石的山澗溪河。個體不入,常見體長100~200毫米。

分布于西江、湘江。

107白甲魚 鯉科

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simus (Sauvage et Dabry)

(瓜溜、圓頭魚)

體較高,頭短闊,吻圓鈍。口頗寬,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邊緣。成負無須。側線鱗46~49。背鰭硬刺具鋸齒。

棲息于水流較急、底質多礫石的江段,冬季在巖穴深處或深坑中越冬。常以下頜刮取藻類為食。雌魚體重約l市斤開始性成熟。3~5月,在多砂石的急流灘上產卵。肉細嫩、富脂肪。生長較快,3年魚體重2中斤以上。個體較大,最大能長至7市斤。為地區性經濟魚類。

分布于長江中上游。

108四川白甲魚 鯉科

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us Fang

(臘棕)

體形與白甲色相似,體稍低。口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邊緣。須2時。背鰭硬刺后緣具鋸齒偶鰭及尾鰭下葉呈鮮紅色。

常在底層多礫石、清澈的流水中棲息,冬季在深水多亂石的江底越冬。刮食藻類和沉積腐殖質等。存子親色成群溯游到沙灘急流處產卵。卵沉件,附著于水底砂石上孵化。中小型食用魚。

分布于長江上游。

109小口白甲魚 鯉科

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lini Wu

(紅尾子)

體長,稍側飼。頭短,圓鈍??谳^小,下位。下頜具角質邊緣。須2對。背鰭具有帶鋸齒的硬刺尾柄較細。

為江河流水生活的魚類。個體不大。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系。




 科(十一)

110稀有白甲魚 鯉科

Varicorhinus (Onychostoma) rarus Lin

(沙魚)

體側扁,略高。頭短而寬,吻圓鈍??陬H寬,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邊緣。須2對。側線鱗4244。背鰭硬刺后緣具鋸齒,第1根分枝鰭條短十頭長。

生活在礫石底、水流湍急的江段。食著十藻類。常見體至0.53市斤。

分布于長江以南各主要水系。

111瓣結魚 鯉科

Tor (Folifer) Brevifilis brefilis (Peters)

(哈司、重口、馬嘴)

體呈流線形,尾柄細。頭大。吻大而突出,口大,馬蹄形,唇厚,肉質,分3葉;中葉發達,近方形,鷹緣游離。須2對。背鰭硬刺后緣具鋸齒。

通常棲息在清澈水體中,巡游于水底亂石間,伸出大口吸食石隙間的底棲動物。3年性成熟,在急流中繁殖。中型魚類,常見12市斤,最大56市斤。上游地區產量較高。

分布于長江以南各主要水系。

112齊口裂腹魚 鯉和)

Schizothorax (Schizothorax)prenanti (Tchang)

(齊口、細甲魚)

吻圓鈍??趯?,下位,橫裂。下頜具角質邊緣。須2對,須與眼徑等長。鱗細小,臀鰭和肛門兩側各具列較大的臀鱗。背鰭刺弱,后緣光滑或具少數鋸齒。成熟雄魚吻部具珠星。

下層魚類。棲息于山區的河流內,常在礫石河灘上刮食著生藻類。34月繁殖。個體較大,常見12市斤,最大可長到810市斤。

分布于長江上游。

113重口裂腹魚 鯉科

Schizothorax(Racoma) davidi (Sauvage)

(重口、細甲魚)

頭錐形??谙挛弧4饺赓|,肥厚,下唇發達,分三葉,中葉細小,側葉寬闊。須2對人度為頭長的13。鱗小,臀鰭和肛門兩側具一列較大的臀鱗。背鰭硬刺細弱,后緣具鋸齒。

屬冷水性的下層魚類。在底質為砂灘、礫石的急流中生活,尤以河道彎曲處為多。主食水生昆蟲。89月在水流較急的礫石堆中產卵。肉肥、富脂肪。個體較大,一般24市斤,最大可達到20市斤。是產區的經濟魚類。

分布于長江上游。

114華鯪鯉科

Sinilabe0 rendahfli rendahli (Kimura)

(青龍棒、青[魚甬])

體略旱棍棒狀。口下位,呈新月形。吻皮向下蓋住上唇中段的基部,邊緣具細缺刻。下唇內面布滿小乳突,下頜有角質邊緣。須2對,細小。背鰭無硬刺.外緣輪廓外凸。生殖季節雄魚吻部有珠甲。

棲息于底質多巖石、水清澈的河流及山澗溪流的下層。常在巖石上刮食藻類及有機沉積物。35月,在水流較急、底層多砂石的環境中產卵,卵粘著于巖石上。個體較大,常見為23市斤,最人10余市斤。肉質細嫩,含脂量高。為上游地區的經濟魚類。

分布于長江上游和各支流。

115湘華鯪 鯉科

Sinilabeo decorus tungting (Nichols),

(青魚、尤狗魚)

外形似華鯪。口部構造也相似。幼魚具須2對,成魚退化。背鰭無硬刺,外緣平截。

生活習性與華鯪相似。分布于湘江水系。

116泉小魚 鯉科

Jemilabeo prochilus(Sauvage et Dabry)

(油魚)

體近圓筒形,吻圓鈍??谙挛?,吻皮中央有“八”形的深缺刻,吻皮接近口處和下唇頤部遍布整齊的小乳突。當吻皮和下唇外翻時呈喇叭形。須2對。背鰭無硬刺。肛門緊接臀鰭起點。

下層魚類,喜在山溪和有流水或泉源的巖洞和江河中生活。常以日在水底巖石上銼食附著藻類、有機物質等。34月在上游的石縫或石洞中產卵。個體不大,肉質細嫩,富含脂肪。為上游的食用魚類。

分布于長江上游。

117墨頭魚 鯉科

Garra pingi pingi (Tchang)

(墨魚、東坡魚)

體略呈圓筒形,頭寬而平扁??诖?,下位。吻皮邊緣裂成流蘇狀。下唇形成寬大的橢圓形吸盤,中央為肉質墊,周緣游離,其上有小乳突(見左下圖)。無須。背鰭無硬刺,外緣凹形。偶鰭呈水平位置。

為底棲性魚類,多棲于水清澈、底層多礫石的急流環境,以吸盤吸附于水底石塊上,食附生于石塊的藻類、植物碎屑等。34月在流水中產卵。常見體長200300毫米,最大可長到667毫米。肉厚、多脂、味鮮美,為珍貴的經濟魚類。

分布于長江上游,云南元江、瀾滄江等水系。

118巖原鯉 鯉科

procypris rabaudi (Tchang)

(巖鯉、黑鯉、墨鯉)

體略高,背部隆起。唇厚,表面乳突不明顯。須2對。背鰭、臀鰭具有粗壯的后緣帶鋸齒的硬刺。背鰭外緣平截。胸鰭未端接近或達到腹鰭起點。生殖期間雌雄魚頭部都出現珠星。

在流動的深水中生活,常在巖石縫隙間巡游覓食。冬天潛入巖穴或深坑。2月分始向產卵場游動,24月在水質清澄、底質為礫石的急灘處分批產卵。卵粘附在石塊上。以底棲動物和水生植物為食。生長緩慢。最大達20市斤。肉厚肥嫩,為上等魚,可在山谷水庫放養。

分布于長江上游。

119 鯉科

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鯉拐子、[魚代])

體長,略側扁。須2對。下咽齒呈臼齒形。背鰭基部較長。背鰭、臀鰭均具有粗壯的、帶鋸齒的硬刺。

多棲息于底質松軟、水草叢生的水體。冬季游動遲緩,在深水底層越冬。以食底棲動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一般于清明前后在河灣或湖漢水草叢生的地方繁殖,分批產卵,卵粘附于水草上發育。適應性強,能耐寒、耐堿:耐缺氧??稍诟鞣N水域中生活。為廣布性魚類,個體大,生長較快,為淡水魚中總產最高的一種。

鯉魚養殖歷史悠久,經過長期人工選擇,業已培育出許多養殖品種,如江西、浙江的紅鯉均為優良品種。

 

120 鯉科

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Linnaeus)

(喜頭、鯽拐子、月鯽仔)

體側扁而高。頭較小,吻鈍。無須。下咽齒側扁。背鰭基部較短。背鰭、臀鰭具粗壯的、帶鋸齒的硬刺。

為廣布、廣適性魚類,分布自亞寒帶至亞熱帶,能適應各種惡劣環境。雜食性,食浮游生物、底棲動物及水草等。繁殖力強,成熟早。37月,在淺水湖汊或河灣的水草叢生地帶繁分批產卵,卵粘附于水草或其它物體上。為中小型魚類,常見為半市斤左右,最大達3市斤以上。肉質細嫩、味鮮美,為廣大群眾喜食的上等魚類。廣布于全國各水系。

鯽魚的品種很多,金鯽便是鯽魚的一個變種,經過長期培育和選擇,即成為名貴的觀賞魚——金魚,現己在世界各地飼養。




平鰭鰍科

121浙江原纓口鰍 平鰭瞅抖

Vanmanenia stenosoma chekianensis(Tchang)

頭部平扁,尾部稍側扁,尾柄長與尾柄高相等。吻很長,吻沼分成3葉。具須3對。下唇具有小乳突,中部邊緣僅有4個分葉小乳突。鰓裂下端延伸到頭部腹面。胸鰭、腹鰭平展。尾鰭近截形。體被蟲蝕形的斑紋。

小型魚類,營底棲生活。棲息于山澗溪流水底。分布于浙江各水系。

122犁頭鰍 平鰭鰍科

Lepturichthys fimbriata(Gunther)

(長尾鰍、細尾魚、鐵掃把)

頭部平扁,形似犁頭。尾柄特別細長,呈細鞭狀。匕柄高度小十眼徑。吻褶分葉,中葉寬,后緣有1對須狀突。吻須2對,口角須3對。上、下唇均具多數須狀突,頤部有12對小須。鰓裂擴展到頭部腹面。體鱗細小,鱗片上一般具刺狀疣突。

底棲性小型魚類。生活在江河于流急流石灘處。生殖季節在4月中到6月初,卵漂流性。

分布于長江中、上游。

123短身間吸鰍 平鰭鰍科

Hemimyzon abbreviata(Gunther)

(石爬子)

體呈扁圓筒形,尾柄圓而細長。頭平扁。須4對;吻須、口角須各2對。鰓裂擴展到頭腹面。鱗小,光滑。胸、腹鰭平展。腹鰭左右不連合。其未端離肛門甚遠。

小型魚類。常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江河中。胸、腹鰭展開,可吸附在巖石上不致被沖走。

分布于長江上游。

124 中華間吸瞅 平鰭鰍科

Hemimzon sinensis(Sauvage et Dabry de Thjersant)

(石爬子)

體平扁,尾柄圓而細長,吻須、口角須各2對,唇有12排乳突,下唇乳突不明顯。頤部具12對大乳突。鰓裂擴展到頭腹面。鱗片具有發達的棱脊。胸、腹鰭平展;腹鰭左右不連合,腹鰭未端達肛門。

底棲性小型魚類。棲息在江河急流。展開胸、腹鰭可將其扁平的身體吸附于石塊而不被急流沖走。

分布于長江上游。

125四川華吸鰍 平鰭鰍科

Sinogastromyzon szechuanensis szechuanensis Fang

體寬短,十扁。吻須、口角須各之對。鰓裂稍擴“展至頭部腹面。胸鰭基部的背面及其后緣至腹鰭基部的體側裸露。胸、腹鰭人七千展,胸鰭起點在眼的前方,未端超過腹鰭起點,腹鰭左右相連成吸盤狀,尾鰭凹形。

底棲小型魚類。體型特化,腹鰭成吸盤狀,吸附在水流湍急的山澗溪流礫石上,能匍匐跳躍前進。主食藻類。5月份,在急流石灘上產卵,卵粘附十礫石上發育。

分布十長江上游。

126峨嵋后平鰍 平鰭鰍科

Metahomaloptera omeiensis Chang

(石爬子)

體短寬,平扁。吻須、口角須各2對。鰓裂頗窄,僅限于胸鰭基部的背上方。胸、腹鰭左右平展,胸鰭起點在眼前緣的下方,未端超過腹鰭起點,左右腹鰭連成吸盤狀,尾鰭凹形。

體型特化,棲居于水流湍急的山澗溪河礫石或砂灘上,可停伏于巖石上不致被沖走,行動敏捷,能在石上匍匐跳躍前進。是小型底棲魚類,體長一般為4070毫米。

分布于長江上游。




魚危]

127大鰭[ ] [魚危]

Hemlbagrus macropterus Bleeker

(江鼠、石扁頭、石胡子)

體長,頭平扁。須4對,甚長,上頜須未端超過背鰭起點。體無鱗。行鰭硬刺光滑:胸鰭刺發達,前緣粗糙,后緣具鋸齒。脂鰭特別長,起點接近背鰭,未端幾與尾鰭相連。

中小型底層魚類,多在江河水流湍急、底層多礫石的環境中生活。夜間覓食,食底棲動物。67月繁殖,在流水灘產卵,卵粘附于石上。常見為0.51市斤,最大達10市斤。

分布于長江、珠江水系。

128黃顙魚 [魚危]

PSeudobagrus fulvldraco (Richardson)

(黃臘丁、[魚央])

4對;上頜須長,末端達到或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后緣具鋸齒。胸鰭刺比背鰭刺長,前、后緣均具鋸齒。脂鰭較短,臀鰭條2125。尾鰭分叉。鼻須:一半為白色另一半為黑色。

在靜水或緩流的淺灘生活。白天潛伏于水底層,夜間活動。雜食,主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成熟雄魚肛門后面有生殖突。45月產卵。親魚有掘坑筑巢和保護后代的習性。分布較廣,產量大,肉嫩,少刺,多脂肪。最大約1.5市斤。是普通食用魚類。分布十全國各上要水系。

129岔尾黃顙魚 [魚危]

PSeudobagrus eupogon Boulenger

吻短。須4對;上頜須長,未端超過胸鰭中部。體無鱗。背鰭硬刺后緣具鋸齒。胸鰭刺與背鰭刺等長,前、后緣均有鋸齒。脂鰭短。臀鰭條2123。尾鰭深分叉。鼻須全為黑色。”

為江河、湖泊中常見魚類,尤以中、下游湖泊為多。營底棲生活。食昆蟲、小蝦、螺螄和小魚等。個體不大。分布于長江水系。

130江黃顙魚 [魚危]

Pseudobagrus vachelli(Richards0n)

([魚央]絲、硬角黃臘丁、江顙)

頭頂覆蓋薄皮。須4對,上頜須未端超過胸鰭基部。體無鱗。背鰭刺比胸鰭刺長,后緣具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也有鋸齒。腹鰭未端達臀鰭。脂鰭基部稍短于臀鰭基部。臀鰭條2125

為底層魚類。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尤以江河為多。主食昆蟲幼蟲及小蝦。最大個體2市斤左右。分布于長江和珠江水系。

131光澤黃顙魚 [魚危]

PseudObagrus nitidus Sauvage et Dabry

(尖嘴黃顙、油黃姑)

吻短、稍尖。須4對,上頜須稍短,未端不達胸鰭基部。背鰭刺較胸鰭刺為長,后緣鋸齒細弱,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帶鋸齒。腹鰭未端能達到臀鰭起點。脂鰭基部短于臀鰭基部,臀鰭條2225。尾鰭深分叉。

江湖中、下層生活。食水生昆蟲和小蝦。45月在近岸淺水區產卵。生殖時,雄魚在水底掘成鍋底形圓穴,上面覆蓋水草,雌魚產卵于穴中,雄魚守候穴旁保護魚卵發育。個體不大,常見體長為80140毫米。分布于長江水系。

132鈍吻[魚危] [魚危]鮑科

Leiocassis crassirostris Regan

頭較短,吻圓鈍。唇肥大。眼被皮膜覆蓋。須4對,上頜須未端幾達鰓膜。背鰭刺長于胸鰭刺,后緣光滑或僅留鋸齒痕。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鋸齒發達。脂鰭長,基部超過臀鰭基部。臀鰭條1719。尾鰭深叉。

為底層魚類。個體不大。產于長江水系。

133粗唇[魚危] [魚危]

Leiocassis crassilabris Gunther

吻圓鈍。眼被皮膜覆蓋。須4對,上頜須超過眼后緣,接近鰓膜。背鰭刺較長,后緣有細小的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鋸齒發達。脂鰭基部長等于或稍長于臀鰭基部。臀鰭條1619。尾鰭深分叉。

多在江河、湖泊的底層生活。個體不大。分布于長江、珠江閩江等水系。

134長吻[魚危] [魚危]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unther

(江團、肥沱、[魚回])

頭較尖,吻特別肥厚,顯著突出。須短,4對。眼小,被皮膜覆蓋。背鰭刺后緣有鋸齒。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鋸齒弱。在臀鰭上方有一肥厚的脂鰭。臀鰭條1418。尾鰭分叉。

棲息廠江河的底層,冬季在多巖石的深水處越冬。肉食性,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為食。46月,在底質多為砂、礫石的急流中產卵。卵粘性。為同類魚中生長較快、體型最大的一種。最大達20市斤。肉鮮嫩,少細刺,被列為上等名魚。其鰾特別肥厚、干制后為名貴的魚肚,向被視為肴中珍品。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

135細體[魚危] [魚危]

Lei si paratti Gunther

(溜竿黃臘丁、牛尾巴)

體細長,頭平扁。須4對,上頜須未端不達胸鰭基部。背鰭刺后緣有細弱的鋸齒,刺長與胸鰭刺相等或稍短。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鋸齒明顯。脂鰭基部稍長于臀鰭基部。臀鰭條1720。尾鰭內凹,兩葉未端圓。

棲息于江河底層。個體不大,常見者100200毫米。分布于長汀中、上游。

136短尾[魚危] [魚危]

Leiocassis brevicaudatus Wu

體較租短。唇厚。須4對,細小,上頜須未端超過眼后緣。背鰭刺長度大于或等于胸鰭刺,后緣鋸齒細弱。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有發達的鋸齒。脂鰭基部長于臀鰭基部。臀鰭條1718。尾鰭內凹。

生活于江河的底層。個體不大。分布于長江水系。

137切尾[魚危] [魚危]

Leiocassis truncatus Regan

頭稍平扁,吻圓鈍。須4對,上頜須后伸達到眼后緣與胸鰭之間的中點,背鰭刺短,后緣光滑。胸鰭刺稍長于背鰭刺,前緣光滑,后緣鋸齒發達。腹鰭后伸達肛門。脂鰭基部長于臀鰭基部。臀鰭條1720。尾鰭后緣微凹,或近截形。

江河中生活的底層魚類。個體不大,最大約2m毫米。分布于長江水系。

138白邊[魚危] [魚危]

Leiocassis albomargintus Rendhal

(別耳姑)

頭頂有厚的皮膜覆蓋。吻圓鈍。須4對,上領須稍超過限后緣。背鰭刺后緣稍粗糙。胸鰭刺比背鰭刺短,前緣光滑,后緣鋸齒明顯,脂鰭基稍長于臀鰭基。臀鰭條1921。尾鰭圓形,邊緣鑲有朋顯的白邊。一般雄魚體細長,個體較大。雄魚粗短,個體小。

棲息在江河、湖泊的底層。分布于長江水系。




鯰 科

139 鰓科

Silurus asotus Linnaeus

(土鯰)

體長,后部側扁。頭平扁??诖螅诹盐炊酥褂谘矍熬壍南路?。下頜突出,上下頜具細齒。成魚須21頒須達到胸鰭未端。胸鰭刺前緣鋸齒明顯。臀鰭基部甚長,鰭條數目多。尾鰭小,微內凹,上下葉等長。

棲息于水體中、下層,尤喜在緩流和靜水中生活。性不活躍,白天隱居十水草叢或洞穴中,黃昏和夜間外出覓食,以小魚、蝦為食。雌魚體長200毫米左右達性成熟。46月產卵,卵粘附在水草上。在長江最大達56市斤,常見12市斤。肉鮮嫩、少刺,為群眾喜食的魚類。分布于全國各主要水系。

 

140南方大口鯰 鯰科

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

(河鯰、叉口鯰、鯰巴朗)

外形與鯰相似。口裂未端達到或超過眼中部的下方。上頜須達到胸鰭基部。胸鰭刺前緣具23排顆粒狀突起。尾鰭不對稱,上葉比下葉長。

多棲息于江河緩流區。性兇猛,白天隱居水底或潛伏于洞穴內,夜晚獵食魚、蝦及其他水生動物。雌魚體長達700毫米左右達性成熟。46月,在江河砂石底質的激流淺灘處產卵。卵沉性。幼魚喜集群。最大可長至一百市斤。經常捕獲個體力2040市斤。是重要的大型經濟魚類。分布于長江以南的人江河中。

 

[魚央]

141白緣[魚央] [魚央]

Leiobagrus marginatus (Gunther)

頭平扁,頰部特別膨大。頭寬大于體寬。上、下頜幾等長,具絨毛狀細齒。眼極小。須4(見左上圖)。背鰭位置靠近頭部;背鰭刺光滑,較胸鰭刺為短。胸鰭刺光滑,包于皮內。脂鰭長,在與尾鰭連接處具有一明顯的缺刻。尾鰭圓形。各鰭外緣呈白色。

底棲性魚類,一般生活于山澗溪流。個體小,常見個體體長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長江中、上游。

142擬緣[魚央] [魚央]

Leiobagrus marginatoides Wu

(魚蜂子)

外形與白緣[魚央]相似。體較長。背鰭刺一胸鰭刺長度相等。脂鰭在勺尾鰭連接處稍凹,但不形成明顯的缺刻。

生活于江河的底層。個體小,體長50毫米的個體已達性成熟。分布于長江中、上游。

[魚兆]

143中華紋胸[魚兆] [魚兆]

Glyptothorax sinensis Regan

(石黃姑、黃臘丁)

頭平扁。眼小。上唇具小乳突,下唇薄而光滑。須4對,上頜須有寬闊的皮褶與吻部相連,未端超過胸鰭起點。頦部和胸部均具皺褶。體無鱗。背鰭刺短,光滑。胸鰭刺前緣光滑,后緣具鋸齒。脂鰭與臀鰭相對。尾鰭分叉。

底棲小型魚類。常在急流中活動,用胸腹面發達的皺褶吸附于石上,以昆蟲幼蟲為主要食物。56月,在急流石灘。上產卵,卵粘附于石塊上。分布于長江中、上游。

[魚箴]

144[魚咸] [魚咸]

Hemirhamphus kurumeus Jordan et Starks

(針魚)

體細長,稍側扁??谏衔?,上頜短。呈三角形,下頜細長,形似針狀。兩頜相對部分具細齒。眼大。鱗薄。體半途明。背鰭與臀鰭相對。尾鰭分叉。

小型魚類,生活于湖泊中上層。主食浮游生物,兼食昆蟲等。分布于長江中、下游。

[魚將]

145[魚將] [魚將]

Oryzias latipes (Schlegel)

(萬年[魚參]、稻花魚)

體側扁,背部平直。頭略平扁,被鱗。眼大??谏衔唬瑱M裂。無側線。背、腹鰭均小。背鰭位廠體后部,幾與臀鰭相對。尾鰭近截形。

生活于池塘、稻田及湖泊的上層。性活潑、喜集群。47月為生殖季節,分批產卵。卵膜具絲狀物。個體從小,最大不超過40毫米。分布于長江以南的各水體。

鱧 科

146烏鱧 鱧科

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黑魚、財魚、烏棒)

體略呈圓筒狀。頭尖,稍平扁??诹研鄙熘裂酆蟆I舷骂M具尖齒。頭部覆蓋鱗片。背、臀鰭基部很長。胸鰭、尾鰭圓形,腹鰭小。

閃猛性魚類,常潛伏在水草叢中伺機襲捕食物,主食魚、蝦??谇粌染咻o助呼吸器,常吞吸空氣,能適應缺氧環境。產卵期在57月。親魚將水草攪成環形的巢,產卵于其中。卵為浮性。親魚有守巢和護仔魚的習性,最大個體重十余市斤,生長快,細刺少,是群眾喜愛的食品。

分布很廣,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幾乎遍于全國各水系。




合鰓科

147黃鱔 合鰓科

Monopterus albus (Zuiew)

(鱔魚、蟬)

體圓,細長,呈蛇形。尾尖細,唇發達,上、下頒有細齒。眼小,為皮膜覆蓋。左右鰓孔在腹面相聯。體無鱗。無偶鰭,奇鰭退化僅留下不明顯的皮褶。

棲息于河道、湖泊、溝渠、塘堰及稻田中,穴居,日間潛伏于洞穴中,夜間出穴覓食,為肉食性。能吞吸空氣,借口腔及喉腔的肉壁表皮輔助呼吸,可適應缺氧的水體,且離水不易死亡、黃鱔具性逆轉的特性,一次性成熟前均為雌性,產卵后,卵巢漸變成精巢。雌鱔達性成熟最小個體長約340毫米。產卵在洞穴中,親魚有護卵的習件。最大可達N市斤。分布廣泛,產量高,肉味鮮美,具特殊風味,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分布于全國各類水體。

刺鰍科

148刺鰍 刺鰍科

Mastacembelus aculeatus (Basilewsky)

(剛鰍、刀鰍)

體細長。吻尖而突出,具游離皮褶。上下頜均具絨毛狀齒。體被細鱗、無側線。背鰭有3334枚硬刺。無腹鰭。背、臀鰭基步極長,與尾鰭相連。

底棲魚類,棲息于多水草的淺水區。個體不大,一般體長在250毫米以下。分布于長江水系。

杜父魚科

149松江鱸 杜父魚科

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

(四鰓鱸、花鼓魚、媳婦魚)。

頭大。平扁,體上鱗,皮上遍布小突起或皮褶。背鰭2個,基部相連。胸鰭大而圓。腹鰭胸位。尾鰭后緣稍圓。每邊鰓膜上各有兩條橙黃色的斜條紋,似四片鰓葉外露,故名“四鰓鱸”。

為近海洄游魚類,能生活在咸淡水或純淡水中。幼魚4月溯河,在淡水中生長,肥育,121月降河。春季在沿海淺水地帶產卵。卵成塊附著在蚌類的空殼或礫石上以魚、蝦為食。個體不大,產量不多。但肉鮮嫩而肥美,自古聞名,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以上海市松江縣產者力最著?,F已進行人工養殖。自渤海近岸至廈門均產此魚。

[魚旨]

150白頭鱖 [魚旨]

Siniperca whitehensi (Boulenger)

頭略尖,口較大,下頜稍向前突出。鼻孔離眼前緣遠。上下頜犬齒不發達。鰓耙一般為7。幽門垂扁平不分枝,共分三葉。在同類魚中鱗片稍大。眼后緣的鰓人上有三條黑色狹條紋,后鰓蓋骨上角有一黑斑。

喜生活于流水環境。個體不大。分布于浙江、廣西及海南島等地主要河流中。

151 [魚旨]

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桂魚、桂花魚、季花魚、胖鱖)

體較高、側扁,背部隆起。頭大,口裂略傾斜,下頜突出,上頜后伸至眼后緣。上下頜前部有犬齒狀小齒。前鰓蓋骨后緣呈鋸齒狀。幽門垂200左右。

棲息于靜水或緩流水域。有在湖底下陷處躺臥的習性,夜間活動覓食。兇猛性魚類,食其他魚類和蝦。生殖季節在57月,產浮性卵。肉質優良,少細刺,向披譽為名貴魚。產最較高?,F已試行人工繁殖和飼養。

分布于全國各主要要水系。

152長體鱖 [魚旨]

Siniperca roulei Wu

(竹筒鱖)

體較細長。頭尖長。下頜突出,犬齒成單行;上頜后伸至眼中部的上緣,其前部犬齒為多行。鰓耙退化。頰部、鰓蓋及腹鰭前的腹面均有鱗片。幽門垂約10個。

生活于江河緩流地區,湖泊中較少。個體小,常見的體長100200毫米。數最不多。

分布于湖南、福建、廣西各水系。

153大眼鱖 [魚旨]

Siniperca kneri Garman

(母豬殼、刺薄魚、羊眼桂魚)

體形與鱖相似。眼較大。上頜后端不達眼后緣。幽門垂6895。

生活習性與鱖相仿。更喜棲息于江河、湖泊的流水環境。性兇猛,以魚、蝦為食。最大個體可達5市斤左右。肉味鮮美,少細刺,為名貴魚類。

分布于長江水系。

154斑鱖 [魚旨]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er

(巖鱖魚)

外形似鱖。鰓耙4枚。側線鱗104124。幽門垂4533。頭部具暗黑色的小圓斑、體側有較多的環形斑。

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尤喜棲息于流水環境。個體不大,一般體長100300毫米,產量不高。

分布于長江以南的各水系。

155暗鱖 [魚旨]

Siniperca loona Wu

(銅錢鱖)

體側扁,背部呈弧形,口端位,上下頜幾等長;口較小,上頜后端達眼中部。眼大。鰓耙68。側線鱗6470。幽門垂10個左右。體色深暗。

棲居山溪的緩水區。個體小,常見為60120毫米。數量不多。

分布于卞湖南、廣西各水系。

156 [魚旨]

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nnes)

(鱸板、鱸子魚、板鱸、花鱸)

體長,側扁??诖?,稍傾斜,下頜稍長于上頜,前鰓蓋骨的后緣有細鋸齒,其后角下緣具3枚大刺。鰓蓋骨后端有1刺。體被小[木節]鱗。背鰭2個;第1背鰭為12根硬刺,第2背鰭由13根軟刺組成。腹鰭胸位。尾鰭叉形。

棲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性兇猛,以魚、蝦為食。個體大,最大可長至3050市斤,一般為35市斤。肉味鮮美。為產區的重要經濟魚類。

分布于我同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體中。




[魚甾]

157[魚甾] [魚甾]

Mugil cephalus Linnaeus

([魚甾]、白眼)

體呈圓筒狀。頭短,前部平扁。吻寬,下頜前端有一凸起與上頜的凹陷相嵌臺。上下頜具絨毛狀細齒。脂眼瞼發達,伸達瞳孔。體側縱列鱗3841。背鰭兩個,第一背鰭起點距吻端與至尾鰭基距離相等。臀鰭3,8。尾鰭叉形。

近岸生活,能適應淡水、咸淡水或海水等不同環境。成魚以著生泥表的硅藻和其他生物為食。體型較大,體長可達800毫米。肉細嫩、富含脂肪,屬上等食用魚類。產量高,是海港養殖對象之一。分布于我國沿海。

158赤眼梭[魚甾] [魚甾]

Liza soiuy (Basilewsky)

(赤眼[魚甾]、梭魚)

體形似鮑。眼稍帶紅色。脂眼瞼不發達,僅存在于眼的邊緣。體側縱列鱗4147。背鰭兩個,第一背鰭起點距吻端較距尾鰭基為近。臀鰭條3,9。尾鰭凹形。

近海魚類,多棲息于沿海及江河口咸淡水中,亦能到淡水中生活。食浮游生物。在淺海和河口咸淡水中產卵。生殖季節為46月。個體較大。是上等食用魚炎,也是優良的咸淡水養殖品種。分布于沿海和各江河口。

塘鱧科

159沙鱧 塘鱧科

Odontoburis obscura (Temminck et Schlegel)

(塘鱧、蒲魚)

體粗壯,前部渾圓。頭大,稍平扁,口上位.兩頜具細齒。頰部肌肉發達。背鰭2個,彼此分離。胸鰭人。腹鰭胸位,左右分離。生殖期間:雄魚體表光滑,雌魚體表粗糙,有明顯的生殖突。

底層魚類,喜隱居于巖石縫隙,或泥沙、雜草等隱蔽處。食蝦。46月產卵,以石隙、空蚌殼及破瓦罐等為產卵巢穴。雄魚有守巢護卵的習性。肉多,鮮美可口。江浙一帶以[]菜、蒲魚(沙鱧)為名菜。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及福建等地。

160[魚幼] 塘鱧科

Hypseleotris swinhonis(Gunther)

(黃肚魚、黃麻嫩)

體短小。口斜裂,下頜稍長于上頜。兩頜均具細齒。眼徑大于眼間距。體被[木節]鱗。背鰭2個,彼此分離。胸鰭大。腹鰭胸位,左右分離。尾鰭圓形。

棲息于水體底層,為江河、湖泊常見的小型魚類,一般體長40毫米以下。數量較多,無經濟價值。

分布于長江水系。

暇虎魚科

161[木節][]虎魚 []虎魚科

Ctenogobius giurinus (Rutter)

(廬山石魚、春魚)

頭略扁平,吻鈍??诙宋?,下頜微突出。體被[木節]鱗,頭部裸露。背鰭之個,彼此分離。腹鰭胸位,左右愈合成吸盤。雄魚背鰭、臀鰭較長。

底棲性小型魚類,成魚散居于石隙中。食各類水牛無脊椎動物。46月產卵,卵粘附于石上。幼魚有集群溯游習性,可大批捕撈,加上成為風味特殊的食品。

分布極廣,除青藏高原外,幾乎遍于全國。

162成都[木節]暇虎魚 暇虎魚科

Ctenogobius chengtuensis (Chang)

體細長,略呈圓筒狀。頭略平扁。頭部和背鰭前的背部裸露。第2背鰭前的鱗片不規則。背鰭2個,彼此分離。腹鰭胸位,左右愈合成吸盤。體鱗邊緣呈黑色。

棲息于山澗溪流的底層。為3050毫米長的小型魚類。無經濟價值。分布于長江上游各支流。




彈涂魚科

163 彈涂魚 彈涂魚科

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Osbeck)

(跳鯊魚)

體圓,頭大。吻短鈍。眼明顯外突,位于頭頂前方。眼間隔呈一細溝。上下頜各具齒1行。無側線。背鰭2個,彼此分離。胸鰭基部具臂狀肌柄。腹鰭胸位,左右愈合成心臟形的吸盤。尾鰭橢圓。

小型魚類,生活在海水或咸淡水中。當退潮時,借尾部和胸鰭肌柄的力量跳躍于泥灘上覓食小動物。

分布了沿海各江河口。

攀鱸科

164圓尾斗魚 攀鱸科

Macropodus chinensis (Bloch)

(火燒[魚旁魚皮])

體側扁,背、臀鰭基部長,幾相對。背鰭有45根延長的分枝鰭條。腹鰭胸位,有12根延長的分枝鰭條。臀鰭幾與尾鰭相連。尾鰭圓形。雄魚鰭條延長更甚,體色更艷。

小型魚類,棲息湖叉、塘堰、稻田及溝港等處的水草叢里。能吞吸空氣,借口腔內的表皮行輔助呼吸。

分布十長江中、下游及北方各省。

165叉尾斗魚 攀鱸科

Macropodus opercuiaris(Linnaeus)

體形與圓尾斗魚相似。腹鰭有1根分節鰭條特別延長,雄魚鰭條延長尤甚,尾鰭叉形。

多生活于山塘、稻田及水泉等淺水地區,食無脊椎動物。繁殖期雄魚吐泡沫為巢,將卵匯集于中,雄魚有護巢的習性。個體小,因體色鮮艷,且雄魚好牛,是著名的觀賞魚。

分布于長江上游及南方各省。

[魚屯]

166暗色東方[魚屯] [魚屯]

Fugu obscurus (Abe)

([魚屯]、吹肚魚、氣泡魚)

體前部渾圓,尾部漸細。上下F頜各具齒2枚。體背、腹部各有一群小刺。背鰭、臀鰭幾相對。胸鰭近方形。無腹鰭,尾鰭截形。

洄游性魚類,活動于水體中上層,遇敵害時腹部迅速鼓脹呈球形,體表小刺豎起,予以自衛和恫嚇。雜食。春季親魚由海人河產卵。幼魚在江河或湖泊中肥育、生長。翌年春入海。為中小型魚類,肉鮮美,富脂肪, 蛋內質含量很高。肝臟、生殖腺和血液有劇毒,食用時須特別慎重,一般以腌制后食用較安全,其毒性可提取用于醫治神經痛、痙攣等病。分布于東南沿海及江河下游。

167條紋東方[魚屯] [魚屯]

Fugu xanth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

(青郎雞、艇巴)

體形似暗色東方[魚屯]。上下頷各具齒2枚。體背部和腹部各有一群小刺。體上半部具藍白兩色相問的波紋條,背鰭、臀鰭幾相對。無腹鰭。尾鰭截形或稍內凹。

洄游性魚類。生殖季節在江河口咸淡水區域產卵。一般體長150300毫米。其卵巢、肝臟和血液有劇毒,須慎食。分布于沿海及江河口。

舌鰨科

168窄體舌鰨 舌鰨科

Cynoglessus graclfls Glliither

(夭鰨、鞋底魚)

體平扁,形似舌。眼小,兩眼皆位于體之左側。有眼的一側具側線3行。體被小[木節]鱗。背鰭和臀鰭皆與尾鰭相連、胸鰭。有眼側體淡褐色,無眼側體白色。

洄游性魚炎。底棲,雜食,主食小型軟體動物和蝦。在江河口咸淡水中常見,亦有進入淡水河流中,在長江可至安慶以上。

分布于東海、黃海及渤海等海域。

169 三線舌鰨 舌鰨科

Cynoglossus trigrammus Gunther

體形似窄體舌鰨,在有眼側身體和鰓蓋上具有數塊不規則的黑斑。生活習性與窄體舌鰨相似。在長江可進入到武漢。

分布于南海和東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世界十大名貴淡水魚排行
【今日頭條】史上最全的魚類圖譜 作為水產人你認識多少?(下)
硬骨魚綱 !!!!!
67種中國瀕危魚類...再不看看水不準那天...(下完結)
硬骨魚綱
中國最全淡水魚圖集大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安县| 图们市| 巢湖市| 浑源县| 鲁甸县| 建德市| 尼勒克县| 乌鲁木齐县| 青州市| 天等县| 泽州县| 泸州市| 连山| 中牟县| 日喀则市| 公主岭市| 安义县| 西安市| 西华县| 临澧县| 灵武市| 涿鹿县| 惠安县| 阳西县| 两当县| 静海县| 富锦市| 长丰县| 自治县| 开远市| 阳山县| 互助| 靖西县| 辽源市| 邻水| 海丰县| 凉山| 衡阳市| 万全县| 漯河市|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