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
是生長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兒女。
中國,
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時光飛逝,
開放的世界正在向我們微笑。
而中國,
我們的母親,
正在進行一場文化的復興與回歸。
今天,
我們創作當代藝術,
而中國元素,
則扎根在我們的靈感中,
使我們感受到力量和美。
中國元素,
是一位嬋娟的姑娘,
頭簪牡丹、手執羅扇。
中國元素,
是一座雕欄玉砌的小樓,
昨夜東風、雨潤無聲。
中國元素,
是一只載著鄉愁的風箏,
不論飛得多遠,
總有一根絲線與故鄉的大地相連。
中國元素,
是梅蘭竹菊的詩畫,
中國元素,
是百家爭鳴的火花。
中國元素是綿長的意蘊,
唱著古老的旋律,
擁抱嶄新的時代!
【展覽名稱】
中國元素 | 第二屆U+藝術家夏季快閃展
【上線日期】
2019年8月6日
【參展藝術家】
陳春妃、何鳴、姬子雯、蘇宗輝、王維安、楊鶴、張家瑋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展覽入口】
點擊了解更多,進入優畫網線上展覽專區即可欣賞
蘇宗輝,暗香盈袖,紙本水墨,2018,47*138cm
蘇宗輝,風來夜香,紙本水墨,2018,47*138cm
作品解讀
文/蘇宗輝
這兩幅作品是我2018年的創作。
畫面主要是人與植物、動物這幾個元素的結合。畫面中的人物其實是我的一種影射,人物的造型和姿態都與我生活中的某一狀態下或情緒有關,有的是慵懶放松、有的靜坐凝思亦或是夢中神游,我把不同狀態用畫面加以定格并加以充分的闡釋,這也是我情感的一種抒發。
畫面根據不同布局穿插植物,大多都跟竹子有關,我向來喜歡竹子,喜歡竹子的姿態與氣質,古人關于竹子的描繪很多,竹子也代表著中國或者文人的一種精神情懷,我想把竹子與人融合在一起,讓二者的氣質與情感得到交融;個別畫面還會出現仙鶴,仙鶴是有靈性的,是與神想通,我想借助竹子、仙鶴或者其他媒材來表達我對古人對傳統對神靈的一種敬畏。
畫面運用水墨這種特殊的媒介來傳遞一種獨特的內心表達,想在物與造物的概念上建構與觀念相一致的情境表述。
在畫面的形式上我采用豎條紋的分割,原因有二:其一是想讓畫面更有一種形式感,產生一種虛幻之感,與觀者保持一定的距離,在真實中又有種迷離性,其二:想通過條紋來表現自己以及當下的年輕人為了生活不得暫時妥協,被社會的某種體制規則或者條框被束縛的寓意,并希望以條紋的方式語言建立著詩性般的新的藝術秩序。
楊鶴,墨色流年——香,紙本水墨,2019,69*46cm
作品解讀
文/楊鶴
在當今,我們身處當代,作為中國人也擁有著自己的那份特有情懷,特有的詩意。也許就像流淌在血液里,無法被抹去?,F當代情懷與中國人的詩意情懷,其實兩者并不沖突,可以完美的結合,而且我們還能做的更好。
我不希望我的藝術,只是傳統藝術在當代時間的延續,也不想做西方當代藝術在東方的一個嘗試者。我完成的是屬于我自己的獨立藝術。我要用中國人自己的情懷詩意,去表達我身處的這個當今世界給我的感受,我覺得這樣的藝術是有價值的,因為它傳達了我最真實的感受,這是藝術的一種存在價值,也是作品的價值。
我相信在西方現當代藝術中,也希望看到屬于這個東方千年古國的活力當代情懷,也希望看到一個不同于其他的當代藝術的魅力存在。這既是藝術的魅力,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家的美麗,是現當代藝術解放人性表達真我的初衷。藝術可以是潮流的跟隨著,但更需要潮流的創造者,和潮流的引領者。我的創作在傳統水墨的基礎上融入了當代藝術的元素。因為我始終相信,回歸傳統的同時擁抱當今時代,這才是真正的潮流。
陳春妃,我去過的禪修中心,布面油畫,2017,60*50cm
宛如火焰般濃烈的色彩,描繪出晚霞灼燒下的黃昏,一路的風景猙獰、充滿險阻,禪修者的彼岸便在這重重艱難之后方能抵達。佛教文化如今早已成為中國本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藝術家借由佛教文化元素構成一個巨大的隱喻,即人不斷克服心魔,方能獲得內心的寧靜。-優畫君
姬子雯,夢-巷子深處的野獸,水彩,2017,14*21cm
作品解讀
畫/姬子雯
文/peng
小時候家里住的平房,然后也有很多巷子,我家那個巷子比較深,有一個鐵的紅色大門,大門對面是很高的墻。然后有一天我醒來去上學,大門是有一個小門洞可以打開的有一個門栓,然后要打開門鎖的時候,門洞里出來一頭老虎。我就嚇的趕緊跑回屋。
后來我偷偷爬上有瓦片的房頂,然后去看巷子里的老虎,已經不見了,屋頂有一個燕子風箏,然后我就嘗試讓它飛起來,然后就被帶到了空中,俯瞰下面的房子還有鄰居小孩,然后心里想可別掉下去,結果還是掉下去了。
然后心里想可千萬別再出現老虎,就掉到很多巷子的中心大院子,想快速跑回家,快要跑到自己家的巷子口時候老虎又出現了,后面跟著狼還有很多大型動物,我就趕緊打開門然后反鎖,外面一片嘈雜,然后可能就醒了。
王維安,歷史人物秋瑾,油畫,2017,80*60cm
美籍華人藝術家王維安女士師從劉海粟先生,她的油畫《歷史人物秋瑾》用斑駁的色彩和富有詩意的筆觸為我們呈現出新中國歷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家——秋瑾女士的肖像。畫中的秋瑾身穿旗袍,美麗端莊,眉宇間卻散發出逼人的英氣,中華兒女的柔情與豪邁在她的眼神中交織。藝術家將她的勇敢與堅定表現得淋漓盡致。她的作品喚起了我們對民族先烈的緬懷之情。-優畫君
張家瑋,月光,是鄉愁色的馬卡龍,綜合材料,2017,60*50cm
文/張家瑋
假裝很遙遠的東方,
有一種餅,叫月餅。
在東邊,有榨菜肉絲餡兒的,現烤的很好吃。
在南邊,有甜綠豆仁餡兒的,能放十五天吃。
在校園,有辣椒炒過期月餅,暗黑的很犀利。
在城里,有洋餐廳酒店月餅,送您歡笑哈腰。
深夜的低頭,是電子屏的幻想。
不同的月餅,屬于不同的屋檐。
印刷的月光,踱步末無尋蹤影。
或許,只是云霧籠罩,涼涼透著淡淡,
如果鄉愁有顏色,
這是屬于鄉愁色的馬卡龍。
何鳴,愛情,紙本水墨拼貼,50*100cm
神魚,是藝術家何鳴創造出來的獨特形象。這是一條游走在時空中的、象征著自由的魚兒。如今,藝術家將它與中國水墨、書法等元素相結合,制作出富有幽默感和創意的拼貼畫。神魚說,愛情并不是華麗的詩歌,而是一張張質樸的嘴巴,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微笑。
-優畫君
蘇宗輝
蘇宗輝
1989年出生于福建永春。
2011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
2015年畢業于上海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白瓔教授。
2019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博士研究生,師從吳山明先生。
楊鶴
楊鶴
1980年生人,天津,2003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至今從事藝術教學,以及藝術創作工作。作品用中國最傳統的水墨方式去書寫當代中國人的社會情懷。多次參加天津市以及全國展覽。
陳蓮(春妃)
陳蓮(春妃)
獨立藝術家
2010年 上海新澤源藝術空間
2007年 北京矛盾藝術空間展
2008年 上海‘自然與表達’主題展
2008年 北京上上美術館群展
2008年 上海田青畫女性世界當代藝術展
2011年 武漢萬物生女性聯展
2015年 日本東京美術館 人人展 邀請展
2017年 上海觸覺藝術館 個展
姬子雯
姬子雯
1987年生于陜西
現居上海
2018年3月<尋寶大舞臺>線下拍賣展 朵云軒 上海
2017年10月<上海自由職業藝術家聯展> 中華藝術宮 上海
2017年1月<當代藝術的自覺> 淳之畫廊 上海
2016年7月 魔法自生個展 海上藝術館 上海
2015年11月 理性美學個展 睦野空間 北京
2015年6月 香奈兒晚宴紙雕定制 上海
2014年6月 姬子雯&白宇雙人展 O-Gallery畫廊 上海
王維安 (Anne Wang)
王維安 (Anne Wang)
上海人,拜名家劉海粟為師。早年保送就讀于上海美術學院油畫系,同期參加上海美術館畫展,作品獲二等獎。1984年赴美留學,主修西方藝術,后致力于油畫創作至今?,F定居美國。1988年到至今,先后于美國,法國巴黎,日本,東南亞,中國,臺灣等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并且是洛杉磯抽象畫和寫實畫兩個美協的資深會員。
張家瑋
張家瑋
原名張可立,1987 生于福建廈門, 祖籍福建永春。祖父為集美大學教授張厚進先生。
本科:2011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學士學位。
碩士:2018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美術教育系碩士學位,導師李勇先生?,F主要從事文化研究、美術教學與藝術管理工作個人創作涉及油畫、綜合材料繪畫、裝置、攝影與影像創作。方向涉及治愈美術作品分析、積極心理學領域。
何鳴
何鳴
廣西人,1974年生,自由藝術家,曾任:蘭風藝術中心總策劃;外灘藝術館藝術總監;馬藝星美術館學術館長。目前生活創作生活于上海。
-優畫網出品,請君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