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對對聯是一種時尚,下到7歲的頑皮小孩,上到80歲的老爺爺,對對聯那是張口就來。在古代不會對對聯,跟現在不會聊微信一樣,很容易沒朋友的。百度遷徙
對聯不僅可以寄托美好的愿望,還可以用來做自我介紹,例如,一個姓張的神箭手自我介紹道:
弓長張張弓,張弓手張弓射箭,箭箭皆中。
一個姓李的木匠表示不服,于是以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個下聯道:
木子李李木,李木匠李木雕弓,弓弓難開。
要說古人,真是才華橫溢,不就是說個名字嘛,還整出這么多,看來,對對聯真的特有趣,只是當今,我們對于對聯的了解太少了,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許多。
話說在清朝咸豐年間,有一位李秀才,才思敏捷,好吟詩作對,但是他恃才傲物,動不動就用鼻孔看人。有一天,一位遠道而來的窮書生正好路過李秀才家門口,想上門投宿。李秀才見來人面色黝黑,衣衫襤褸,看都懶得多看一眼,只想攆他走。
但是作為讀書人,爆粗口的“滾”字總是不太好說出口,于是他就以文化人的方式,出一上聯道:樹大杈多,不宿無毛之鳥。
窮書生一聽,自然知道其中之意,文化人嘛,即使吃了閉門羹也不能輸了氣勢,隨即,對一下聯道:灘平水淺,難藏有角蛟龍。
說罷,窮書生掉頭就走。李秀才非常意外的受到反擊傷害,心中不爽,趕忙追上去,請他回來。
寒暄幾句后,窮書生躬身問道:哥們貴姓?
李秀才靈機一動,心想報仇的機會來了,于是,只聽他大聲的說一上聯道:騎青牛,過函谷,老子姓李。
這上聯絕了,表面看是個自我介紹的句子,實際是個占便宜的雙關聯。
李秀才說出上述對聯后,不免得意的反問窮書生一句:哥們貴姓呢?
文化人就是這么厲害,明明罵了你,偏偏還無理可駁。
窮書生其實姓劉,當然他不能這么簡單的回答,他得對出一個反擊的對聯,滅滅李秀才的囂張氣焰。稍加思索后,只聽窮書生大聲的回對道:斬白蛇,入武關,高祖是劉。
這下聯簡直對得無懈可擊,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后,直到攻下武關,算是大業將成。姓李的你充老子是吧,我姓劉的充你高祖,是不是比你還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