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器漏油
故障現象:
變速器內的油液從變速器蓋,前、后軸承蓋或其他部位滲漏出來。
故障原因:
◆ 油液加注過多。
◆ 殼體破裂。
◆ 密封襯墊變形或損壞。
◆ 放油螺塞松動或滑扣。
◆ 加油螺塞松動或滑扣。
◆ 變速器的通氣孔堵塞,使變速器內壓力增加、溫度升高,造成各密封部位滲漏。
◆ 變速器蓋、軸承蓋固定螺釘松動。
診斷與排除:
◆ 檢查各緊固螺釘是否松動。若松動,予以緊固。
◆ 檢查變速器油量是否過多。若過多,應按規定放出多余的油液。
◆ 檢查通氣孔是否堵塞。若堵塞,要加以疏通。
◆ 檢查加油螺塞、放油螺塞是否松動、滑扣。若松動,加以緊固;若滑扣,視情況進行修理或更換。
◆ 觀察變速器漏油處并檢查漏油處紙墊、油封的完好情況。如有損壞,應予以更換。
◆ 若經上述檢查后仍漏油,應將變速器拆下,檢查變速器殼體有無裂紋、砂眼、氣孔等。若破裂或有砂眼、氣孔,應予以修理或更換。
2
掛擋后不能行駛
故障現象:
無論換擋操縱桿放在哪個位置,汽車都不能行駛。冷車時可行駛一段路程,熱車后汽車便不能行駛。
故障原因:
◆ 自動變速器無油。
◆ 換擋操縱桿與手動閥之間的連接松動,手動閥保持在空擋位置。
◆ 油泵進油濾網堵塞。
◆ 主油路嚴重堵塞。
◆ 油泵損壞。
診斷與排除:
◆ 檢查自動變速器內有無油液。其方法是:拔出自動變速器的油尺,觀察油尺上有無油液。若油尺上沒有油液,說明自動變速器內的油液已漏光。對此,應檢查油底殼、油液散熱器、油管等處有無破損而導致漏油。如有嚴重漏油處,應修復后重新加油。
◆ 檢查自動變速器換擋操縱桿與手動閥搖臂之間的連桿或拉索有無松脫。如有松脫應予裝復,并重新調整好換擋操縱桿的位置。
◆ 拆下主油路測壓孔上的螺塞,啟動發動機,將換擋操縱桿撥至D擋或R(倒)擋位置,檢查測壓孔內有無油液流出。
◆ 若主油路測壓孔內沒有油液流出,應打開油底殼,檢查手動閥搖臂軸與搖臂間有無松脫,手動閥閥芯有無折斷或脫鉤。若手動閥工作正常,則說明油泵損壞。應拆解自動變速器,更換油泵。
◆ 若主油路測壓孔內只有少量油液流出,油壓很低或基本上沒有油壓,應打開油底殼,檢查油泵進油濾網有無堵塞。如無堵塞,說明油泵損壞或主油路嚴重泄漏,應拆卸分解自動變速器,予以修理。
◆ 若冷車啟動時主油路有一定的油壓,但熱車后油壓即明顯下降,說明油泵磨損,應更換油泵。
◆ 若測壓孔內有大量油液噴出,說明主油路油壓正常,故障出在自動變速器中的輸入軸、行星排或輸出軸,應拆檢自動變速器。
車輛起步困難
故障現象:
發動機啟動后,變速器操縱桿無論掛入任何擋位,汽車都無法起步或起步困難。
故障原因:
◆ 自動變速器油液過多或過少。油液過多,油面過高,運動件攪動油液產生氣泡,油中混入空氣使油壓下降;同樣油液過少,油面過低,油泵吸入空氣使油壓下降。油壓不足導致執行元件打滑,車輛起步困難。
◆ 離合器打滑(離合器燒蝕、離合器片磨損嚴重、工作壓力不足)。
◆ 閥體主油路調壓閥損壞(漏油、卡住)。
◆ 車鎖棘爪損壞(控制桿卡住)。
◆ 液力變矩器損壞(導輪打滑、單向離合器有故障),導致輸入轉矩不足而使車輛起步困難。
◆ 油泵吸油濾油網堵塞。
◆ 制動器拖滯。
診斷與排除:
首先檢查自動變速器油量是否正常,然后通過失速試驗、時滯試驗、油壓試驗后進行綜合分析,以判斷故障具體原因。
(1)進行失速試驗,檢查離合器是否燒蝕。失速試驗方法如下:
· 將汽車停放在寬闊的水平路面上,前、后車輪用楔形木塊塞住。
· 拉緊駐車制動器,左腳用力踩住制動踏板。
· 啟動發動機,將換擋操縱桿掛入D擋。
· 在左腳踩緊制動踏板的同時,右腳將加速踏板踩到底(時間控制在5s以內),在發動機轉速不再升高時,迅速讀取此時發動機的轉速。
· 讀取發動機轉速后,立即松開加速踏板。
失速數據分析:如果發動機轉速為1900~2100r/min,正常;如果轉速小于1900r/min,則為發動機動力不足或液力變矩器導輪、單向離合器打滑;如果轉速大于2100r/min,則為離合器打滑。
(2)用時滯試驗檢查液力變矩器:啟動發動機,將換擋操縱桿掛入D擋,用秒表計時,從撥動換擋操縱桿開始到感覺到汽車振動為止所需的時間稱為N-D時滯時間。如果大于1.2~1.5s,可判定為離合器片過度磨損或活塞行程過大。
(3)油壓試驗,檢查各油路油壓,以判斷油泵、主調壓閥、節氣門及油控系統故障。
根據以上檢測試驗分析,再進行針對性拆卸檢修。
自動變速器潤滑油容易變質
故障現象:
◆ 更換后的新自動變速器油使用不久即變質。
◆ 自動變速器溫度太高,從加油口處向外冒煙。
故障原因:
◆ 自動變速器油牌號不符合規定。
◆ 換油不徹底,僅僅更換油底盤內的油,而未更換液力變矩器和散熱器中的油。
◆ 發動機冷卻液進入自動變速器冷卻油路。
◆ 汽車使用不當,經常超負荷或不正常行駛。
◆ 自動變速器散熱器或管路堵塞、散熱器的限壓閥卡滯等。
◆ 離合器或制動器間隙過大、過小,運動件配合間隙過小。
◆ 主油路油壓過低,致使離合器或制動器在接合過程中打滑。
◆ 液力變矩器有故障。
診斷與排除:
◆ 查問汽車行駛情況。若汽車經常超負荷運行或不正常駕駛(經常拖車或經常加速、超速行駛等),應改變汽車行駛狀況,按規定要求行車。
◆ 如果行駛正常,應檢查油面和油質。若油面過低,應按規定補充加油。若因混入其他液體而變質,則可能是自動變速器散熱器破裂使發動機冷卻液進入自動變速器冷卻油路,對此,應更換散熱器。若混有黑色固體顆粒,則為換油不徹底或離合器、制動器燒片所致。對前者,應進行循環換油,對后者,應拆檢自動變速器。
◆ 若油面高度和油質正常,應檢測油溫。讓汽車以中速行駛5~10min,待自動變速器達到正常工作溫度后,在發動機運轉過程中檢查自動變速器散熱器的溫度。在正常情況下散熱器的溫度可達60℃。
◆ 若油溫正常,應檢測主油路油壓。若主油路油壓過低,應檢查調壓電磁閥及線路,調整節氣門拉線,檢修油泵、閥體及相應油路。
◆ 若油溫過高,應檢查自動變速器冷卻系統。拆下進油管,中速運轉發動機或自動變速器,若散熱器無油流出或流量較小,說明散熱器或管路堵塞,也可能是散熱器限壓閥(旁通閥)卡滯在常開位置。
◆ 若冷卻系統正常,則可能是運動件配合間隙過小,使油溫升高;也可能是離合器或制動器間隙過小或過大,使壓盤和摩擦片經常處于摩擦狀態而導致油溫過高。對此,應拆檢自動變速器,調整各間隙,如有必要,更換相應零部件。
◆ 若以上檢查均正常,則可能是液力變矩器損壞,應更換液力變矩器。
本期內容來自《圖解汽車自動變速器關鍵技術與維修》
· 這本書以高清大圖的形式圖解說明目前主流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自動變速器、無級變速器(CVT)以及本田平行軸式自動變速器關鍵技術以及它們的基本維修維護方法。
· 本書涉及的維修部分選取如電磁閥板、油泵、控制單元、傳感器等可維修部分,并將廠家技術通報中設計缺陷的補救方法、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融入維修部分中,盡量做到適用、實用,希望對讀者有更大的幫助。
作者: 凌凱汽車技術組織編寫;于海東主編,2019年4月最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