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又一屆高考結束,職場話題再次掀起熱議,時不時會爆出“名企將非985、211簡歷直接遺棄在招聘現場”、“XX企業內部員工透露,非名校簡歷直接被丟入垃圾箱”等等類似的新聞。
學歷和能力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面對這種狀況,不同立場的人應該各有自己的感觸。確實高學歷不等于能力強,不過單純站在企業角度看,學歷獲取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學歷限定可以減少用人試錯成本,而且不管是對企業形象,還是優化人才結構,都非常有利。這一點,無可非議。
話題轉回求職者:如果不是名校名企的佼佼者,也沒有家庭背景和人脈關系得到企業內推,就真的沒有機會進入自己心儀的企業了嗎?答案當然是:未必!
那要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競爭,爭取更多機會呢?今天先從簡歷,這個“敲門磚”的角度提供幾點建議。
一、哪些細節容易“爆雷”
隱瞞和過分夸大內容是職場大忌,不做贅述。另外,相比花里胡哨、長篇大論的簡歷,絕大多數雇主更青睞整潔干凈、內容真實、言簡意賅的簡歷。整篇簡歷盡量控制在1頁,實在不行,最長也不要超過3頁。
熱門公司的HR可能每天都會收到上百封簡歷郵件,所以,簡歷投遞時,務必注意郵件標題和簡歷附件名,都寫上應聘職位,例如應聘XX職位-XX人名。避免你的簡歷還沒打開,就直接被HR移入垃圾箱。
二、工作經驗越貼近應聘崗位 面試機會越多
關注過一些HR訪談新聞的人,不難了解,雇主們都非常看重工作經歷這塊。
對于應屆生而言,雇主會更注重其社會實踐。這塊重點寫清楚,參加過哪些實踐活動(校內校外都可以),擔任過什么角色,有什么成果,自己獲得了什么能力提升或者有什么收獲。
職場老人同樣,主要寫清楚,在這個工作時間段,做過什么工作或項目,具體負責什么版塊,有什么成果,獲得了怎樣的什么能力提升。舉例說明:x年x月-x年x月,本人在XX公司擔任銷售經理,面向XX用戶群體,用X個月的時間,為公司賺取XX利潤,學會使用XX方法,具體XX能力。
需要強調的兩點是:
1、工作經驗豐富與否,都避免逐一羅列,要挑選和目標職位最貼近的部分重點突出,其他關聯不大的可以略寫甚至舍棄,否則適得其反。
2、工作成就和效果,用數字或者百分比來展現,少用“非常出色”“很大貢獻”等模糊的詞。如果是HR部門等工作內容不容易量化的工作,可以通過客戶滿意度、招聘周期、人崗的匹配、離職率等來體現。
三、讓興趣愛好,成為你的加分項
隨便搜集各種簡歷模板,都會有“興趣愛好”一欄。不過,這一欄在整個簡歷中,似乎也最沒存在感。很多求職者,都會覺得這一項可有可無,然后大筆一揮“唱歌、跳舞、刷劇、刷微博、吃美食”。試問,這樣寫和此次所求職位有沒有關聯?并沒有!
你沒有仔細想過,為什么一定要填這項呢。那是因為雇主想從這些信息里了解,你是否為此職位付出了努力!也就是說,你有沒有通過這一項,表現出你的軟實力。
舉例來說:如果你應聘了影視評論員,那么你喜歡刷劇,喜歡評論,并對影視及影視領域的現象做了深入了解,那這個愛好就是你的加分項;再比如,你喜歡吃,喜歡尋找美食,對所到之處的美食都能“如數家珍”,那美食達人、美食評論員等類似工作,一定喜歡你這種對美食吃到有見解的應聘者。
四、增加面試邀請的“終極秘訣”
最后,來一招HR“必殺技”,即表現出你對應聘公司的絕對誠意。
具體要怎么做呢?假設,你應聘的是文案編輯崗位??梢跃唧w寫一下,對這個公司的理解,主要做什么產品,主要客戶群體是哪些。對于編輯這個崗位,可以針對公司的公眾號或者相關文案,提出你的想法或者建議。請注意,表述內容一定要實在,不要假大空。盡量從細節入手,哪怕只是其中一篇文章。
這樣做,不管你的觀點對錯與否,至少可以證明你對這個行業有自己的見解,而且表示你有用心在做,簡歷不是海投,雇主會覺得受到尊重。因此,這點對提升你的面試幾率會絕對給力。
即使你不是名校畢業,也沒有名企的名片,都沒關系。
現有階段,就是把當下、自己最優秀的一面,以最完美狀態呈現出去。接下來,借用一句俗套話“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就以此刻為起點,不斷彌補自己的不足,為自己加碼,添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