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大族一直都是潛藏在很多歷史背后的真正中堅力量,他們掌握著和皇帝類似的權力,甚至可以動搖著整個王朝的根本,歷史上繁榮千年,三百年以上的世家比比皆是,河東裴氏自秦漢以來,歷經六朝,直至隋唐依舊繁盛。三國至東晉時期的瑯琊王氏七百年不衰,之后西晉滅亡和世家南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是超過四百年的王朝幾乎沒有,唯一長達五百一十五年的東周時期,那個時候還沒有世家門閥大族的興起,而我們今天說起的這個集團就是締造了四個王朝的古代第一貴族集團。
自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選取官員的基本格調已經定了下來,除了禮智孝義的社會風氣,舉孝廉是當時底層做官的唯一途徑。這個時候的西漢,土地兼并嚴重,貴族財閥集團,改變著整個國家的性質,把控選官制度就是每個世家大族的生存基礎。這也是西漢末年為什么進行一系類改革都無法解決土地兼并問題的部分原因,到了王莽改制妄想改變西漢的土地兼并的狀況,直接導致內部的分崩離析,中底層開始了反抗反抗王莽的統治,經歷了亂局之后,由關東豪族支持的南陽劉氏建立東漢政權。
這也是為什么東漢有一百年都是由宦官和外戚相互執政。外戚代表著關東豪族,宦官代表著大奴隸主,大地主。這些都是由于漢制的郡縣以下的官員均由郡長自行招聘,這樣郡縣形成獨霸一方的家族,開始有了底層地主,在往上支持士族,籠絡讀書人;使用金銀維系官宦關系,這樣就會形成獨霸一方的大地主,所以東漢的土地兼并一直都沒有解決,都被這些世家大族壓制著,東漢末年的群雄爭霸背后還不是各個郡縣貴族支持著。
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與察舉制什么相似,只是因為戰亂導致漢室制度不似從前,依舊保持著道德人品的考察,這保證了門閥世家的政治特權,保障了門閥世家的形成。西晉時期的世家南遷,直接導致西晉國庫空虛,財政空缺,人力稀少。西晉的衰敗與五胡亂華與南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東晉時期世家門閥統治達到了鼎盛時期,世家大族權力超過了皇權,經歷著各個世家的不斷內耗,隨著東晉的滅亡,劉宋的興起,王謝這些貴族門閥不似當年,慢慢走向消失。
一代衰敗一代興起,這個興起的就是后世起名為“關隴軍事貴族集團”,這個縱橫中國近倆百年的軍事集團,延續了中國貴族時代的壽命,并且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繁華時代。這個起源于代北武川,建立于關中,創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盛世王朝。
鮮卑南下,建立北魏政權,建立六個軍鎮。當時鮮卑貴族和北方豪強各自占據著主導權,北魏孝武帝為了對抗高歡,開始遷都洛陽,整合關隴地區軍事力量,開始實現漢制,禁止鮮卑貴族鮮卑服裝,說鮮卑語,用鮮卑姓。為了順利推行,自己改名為元宏,并且給予北方豪強特權。通過依靠北方豪強的能力推行漢朝制度,開始了“以貴承貴,以賤襲賤”,按門第高低來分配官職,完全承襲了曹魏、晉以來的門閥制度。
到西魏時,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頂端設置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八柱國中趙貴有擁立宇文泰之功,元欣輔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戰立名,李弼將略能軍,于謹以謀輔事,侯莫陳崇以勇縱橫,獨孤信以德撫民。逐漸形成了融合胡漢民族的有武力和才智的貴族門閥。推行著軍政不分開,“入則為相,出則為將”的小集團。
到了楊堅篡了北周,建立隋朝,自己本來就是關隴集團內部之人,深知其中水火,沒有延續九品中正制度的漢化模式,而是開創了科舉制度,希望以用民間士人來平衡著關隴貴族的能力。可惜適得其反,恰巧加大了關隴貴族的能力,充分利用科舉制度。把貴族與皇權的爭權奪利的地方從暗地里放到了朝堂之上。楊廣的衰敗與罵名背后無不有著與關隴集團的爭斗。不過楊廣過于急功近利,創建進士科,開挖大運河,三征高句麗同時進行。這是幾代人的工程,硬是在短短幾年里同時進行,導致與關隴集團的矛盾日益沖突。
先是遷都洛陽,親近山東士族;緊接著三下江南逃離關隴地區,定都江都,依靠南方士族對抗著關隴集團。大運河的開通,洛陽的糧倉從南方運輸進入,不在依靠著關隴地區的糧食供給,自己把握著南方的經濟大權,牽扯著經濟重心,與關隴集團的對抗。三征高句麗,大部分主要因為高句麗的崛起,隋朝的制作技術依舊依靠著北魏時期的從外流入,為了打開更加廣闊的市場,高句麗是必須要打開的市場;也有說為了消耗關隴集團的士兵和經濟,因為關隴集團正對高句麗;還有是因為高句麗處于國門的位置,高句麗的興起和不斷騷擾者著中國的東北地區,壓制高句麗勢在必行,李世民也曾經征討過高句麗,只是中途放棄了。
到了唐朝的時候,李淵借助著楊廣留下的大業,繼續興盛著科舉制度,利用著大運河的興盛,不斷的傾向山東士族集團。李世民繼續著李淵的大業,疏遠關隴集團,包括當時的戰神李靖,都是因為關隴集團的原因,自己組建的一個小班子,包括李世民爭奪帝權背后有沒有關隴集團的因素就不得而知。
關隴集團最后的輝煌或許就是長孫無忌擔當顧命大臣,不過武則天極盡慫恿高宗殺死長孫無忌。武后登上皇位得到了關隴集團的反對,武則天登基之后展開了一系類瓦解此貴族的手段,破格錄取用人,取消府兵制度,關隴集團最后的繁華也墮入了深淵。到了玄宗李隆基,關隴集團的勢力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因為印刷術和造紙術的興起,世家門閥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就是士人貴族,皇權達到了高度集中,士家成為了皇帝統治的武器,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完全取代了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度的世家門閥。專制集權達到了另外一種境界。這也是為什么士人的地位這么高的原因吧。
繁華終究會衰敗,歷經著千年的世家門閥制度,在不斷操控著皇權,王朝的興衰,走下了覆滅。或許 這就是歷史吧,不斷的消逝,不斷的興起,更替交換才能保證文明的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