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湖南、安徽三個自貿區的批復,網絡上一片沸騰的不是這省市反而是毫不相干的江西省,被廣大網友調侃的各種環江西經濟圈也被重新提起,例如環江西四萬億省份圈、環江西985高校圈、環江西上市公司圈等等。環江西的6個省份全部都是我國經濟總量前十的省份,這讓15名開外的江西很是尷尬。
江西的地理位置說好也不好,事情總有正反面。江西位于華東地區,毗鄰長三角跟珠三角這兩個中國最發達的城市群。按道理說只要江西能跟上華東地區的平均水平,放眼全國那也不會太差。可是目前來看無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都沒有對江西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說江西的位置不好也是因為周邊強省環繞,不僅僅是城市之間有虹吸效應,省份之間同樣也有。廣東、浙江、福建等省份源源不斷的吸納江西優質的人才、資源,江西的發展動力被大大減緩。
虹吸效應一但開始就很難被逆轉,尤其還是被眾多強省虹吸的情況下。強如湖北、湖南也僅僅只能做大省會來對抗虹吸效應,一直到現在湖南跟湖北都是廣東重要的人才輸送基地,武漢更是號稱深圳的“人才培訓基地”,深圳更是湖南的第二省會。這兩省都是憑借較大的人口體量,在人才流失嚴重的情況下極力做強了自己的省會城市。江西想要擺脫現在這種困境很難,但不是沒有機會。
1:堅持工業發展。工業是一個地區的發展基石,無論是高端產業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都能帶來大量的工作崗位。江西的很多產業鏈在全國范圍內都占有重要地位,例如銅礦、稀土、航空工業等等,打造自己擅長有優勢的產業鏈比毫無規劃的引進各種基礎工業要強的多。江西常住人口才4600多萬,較小的體量也意味著江西可以輕裝上陣。
2:全力支持南昌大學。高端教育跟高端產業往往是相互依存的,沒有足夠多的高端崗位往往留不住高端人才,沒有足夠多的高端人才往往孕育不了高端產業。現在的江西也面臨這一問題,南昌大學在高等院校中排名中下游,2019年南昌大學科研經費12.8億,全國第77位。江西只有南昌大學一所211高校,這個科研經費跟排名不知道是不是代表了江西對于南昌大學的支持力度。于情于理,南昌大學的科研經費排名都不應該跌出前50名,畢竟我國只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江西只有一邊提升南昌大學的地位,一邊極力促使科研成果在江西落地,這才有可能擺脫平庸。
3:得做大南昌。無論是重新規劃轄區還是做強南昌都市圈,在江西沒有競爭力的情況下,做強南昌是唯一可以盡量保留江西元氣的辦法,不求能吸引多少省外的人才,最起碼把江西培養的優秀人才給留下來一部分,在強省環繞的情況下,江西的均衡發展路線是走不通的。未來的發展趨勢就是城市群跟城市群的競爭,一群綿羊湊在一起是沒有絲毫的戰斗力的,南昌作為省會,只有他最有希望做這個領路人。
4:別把希望都寄托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上。南昌跟武漢的差距太大了,哪怕昌九一體化成功了,南昌對接武漢了,南昌如果沒有質的突破之前,仍然只有被虹吸的份。
最近南昌在對標杭州、長沙、合肥,這幾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南昌真的能學的會么?學習不僅僅要看別人擅長什么,也要結合自身情況適當的翻新改進的,絕不能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