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會上都說做人難,做事也難。做人難,難在把握不好分寸尺度;做事難,難在難以心想事成。而圓融是一種大智慧,將兩者隱含的矛盾有效統(tǒng)一起來,既相輔相成,又互相促進,做人做得好,會有利于做事;做事做得好,同樣會有利于做人。宋代的包拯可謂具備圓融智慧的典范,他忠君、愛民,對大奸大惡必摧之,進諫時總是分清形勢,說清道理,毫無傲慢之態(tài),力爭取得皇帝的支持;他做事踏實,彈劾他人敢于直言又講究方法,當時許多人彈劾張堯佐,而宋仁宗正迷戀其妹妹張貴妃,包拯審時度勢提出將其外調(diào),打破了僵局,使宋仁宗有臺階可下。縱觀歷史上許多剛直不阿的諫官,多是“清官不到頭”,而包公既履行了自己份內(nèi)職責,又保全了自己性命,不得不歸功于他圓融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和策略。其實,寬容才會有個圓融的人生,圓融可以處世,做人必須厚道,早在二百多年前乾隆年間的大才子紀曉嵐已經(jīng)做過很好的解釋。他認為做人要“處事圓融、內(nèi)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為人謙和”。告誡人們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貙捜荩莆粘叨龋狼闆r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是內(nèi)心一定要誠實忠厚,做人要保持誠信。該堅持的事,你應該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妥協(xié)的事,應該更能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意思,做出適當寬容與妥協(xié),甚至放棄自己的小數(shù)主張或利益,掌握好原則。如果一個人什么事都和別人打得頭破血流、斤斤計較、不能寬容,那不但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好斗的公雞,也覺得你情商偏低;如果一個人什么事都沒有主見,只會點頭奉承,那不但會被認為生性圓滑,也肯定不會得到別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