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暗香 朗讀┃暗香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號
曾看過一個視頻,一個初中生,因為上課玩手機,被老師叫了家長,媽媽匆匆趕來,看到孩子舉手就打,結果孩子一轉身就從教學樓上一躍而下,只留媽媽手足無措......
評論區有很多留言,說媽媽不顧及孩子的尊嚴,不懂教育;也有說現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經不起一點風雨。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怎么說都不痛在自己身上,其實這件事最大的受害者是媽媽。
她可能一輩子都走不出逼死孩子的陰影,如果有后悔的機會,她一定寧肯孩子玩手機,也不強迫他學習。
想必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對孩子屢教無果,又擔心孩子做出過激行動,最后只能選擇不作為。
這種不作為,真的能讓問題消失嗎?顯然不行,那應該怎樣做才有效呢?
一
以身作則抵上千言萬語
網上流傳過一個小笑話,爸爸催促小學生去寫作業,自己卻拿著手機在刷視頻,小學生一邊憤憤地放下手中的玩具,一邊在心里腹誹:“最討厭一種鳥,自己飛不起來,下個蛋,讓下一代拼命飛。”
笑話可笑,卻反應出了現實,很多家長覺得自己過了讀書的年齡,工作中也沒有多少提升的空間,就選擇整日躺平,把督促子女學習當成家庭教育的重點,其實這種做法欠妥,也難怪孩子抵觸。
清末名臣曾國藩曾用十六字來教育子女:“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他不僅說,還身體力行,他平時總是穿著布衣布袍,很少穿綾羅綢緞,衣服上經常能看到補丁。
吃飯的時候經常粗茶淡飯,和孩子們一起吃飯,飯粒掉在了桌子上,他不是說教,而是直接撿起來放進嘴里。
他教育子女要多讀書,自己從來手不釋卷,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他的11個子孫輩,各個都很有出息,活躍在科技、外交、醫學、農業等多個領域。
所以好的家教不是看家長說了什么,而是看家長做了什么,家長做到了,孩子才能有樣學樣,把好品德傳承下去。
二
話說到心坎上,溝通才有效
現在的孩子,早就進入了互聯網時代,網絡的多元化,造就了青少年多元的世界觀,網絡上的各種段子、流行語層出不窮,另類、新穎的觀點更容易獲得青少年的認同。
相比之下,對家長的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前耐心地詢問,無微不至的關懷是愛,而現在,這些在孩子眼中就變成了嘮叨和約束。
鄰居家的小輝是個不折不扣的叛逆少年,經常深夜打游戲,擾得四鄰不安,有段時間陳奕迅的《孤勇者》成了他家每晚畢放的音樂,攪得人夜不能寐。
好多鄰居投訴到物業,可是屢禁不止,也有鄰居忍無可忍,找上門去,他父母也只能低聲下氣地說好話,問題總是得不到解決。
有天在樓下遇到了小輝的媽媽,我問她:“最近孩子怎么打游戲聽歌越來越厲害了?這樣可不行,鄰居們會有意見的!”
小輝媽媽不好意思地說:“現在疫情期間,又遇到雙減,學習的任務不重,小輝的精力一下就被游戲吸引了,學校要用手機提交各種打卡,和作業,也沒辦法限制他用手機。”
夫妻兩個說多了小輝逆反,把父母當仇人,說少了又不起作用,真是一籌莫展。我突然想起來,朋友的孩子跟小輝差不多大,以前也特別喜歡游戲,朋友就給兒子報了武術班,每天早上跟著老師學習,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在老師的影響下,不在盲目崇拜游戲中的英雄。
于是我建議小輝的媽媽,讓小輝也去試試,說不了就喜歡呢?也不用整天坐在家里打游戲了。
小輝媽媽聽了我的建議,馬上聯系了老師,征求了小輝的意見,沒想到一下就說到了孩子心坎上,第二天一早母子兩人就高高興興去老師的武術隊觀摩。
老師的一招一式,很快吸引了小輝,不僅順利地報了名,而且隨后的幾天再也聽不到沒完沒了的游戲聲,和震耳欲聾的歌聲。
再見到小輝,他已經是一幅雄赳赳氣昂昂的樣子,眼里滿是光彩,問他遇到了什么好事?他興奮地告訴我,幸虧媽媽給他報名了武術班,在武術班里他才知道什么是英雄。
想當英雄不僅要磨練自己,還要有好身體,以后再也不會沒完沒了地打游戲了,他要早起早睡跟老師一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由此可見,教育孩子不僅要說,還要說到孩子心坎上,孩子才能聽,有效溝通才有用,那怎樣做才能有效溝通呢?
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父母教育孩子總會從自己的經歷出發,覺得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
表面看好像都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孩子沒有父母的經歷,無法感同身受,久而久之就會覺得厭煩,很難聽進去。
溝通的時候需要擺正彼此的位置
父母們都喜歡說一句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言外之意就是我比你厲害,我比你權威,這樣就把自己擺在了孩子的對立面,孩子接受起來當然會有負擔。
其實父母放低姿態,從朋友的角度去跟孩子聊天,效果會更好,沒有孩子不希望父母平等地看待他,把他看成是一個有思想,有尊嚴的人。
著名主持人董卿,每每談起小時候,就感慨父親對她過于苛刻,總是否認她,不允許她穿漂亮衣服,打扮自己,得不到平等的對待,長大后她就一心想逃離父親的管束。
多用贊揚的語氣
最多用贊揚的語氣,少用批評和訓斥,人都喜歡贊美,尤其是小孩子,一句表揚能讓他們興奮好幾天。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跟孩子溝通更是這樣。
多表揚,少批評,做錯了事情,也可以先表揚他好的方面,在批評他不足的一面,這樣孩子會更容易接受,也更積極改正,所謂打一個巴掌給一個甜棗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表揚也不能總說你真棒,你真好,一定要有具體的事情,比如你今天堅持跑完了八百米,真棒!你今天獨立完成了作業,而且全部正確,很不錯,繼續保持,這才是正確的表揚方式。
父母和孩子是天生的緣分,維系這段緣分,依靠的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有句話說得好,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跟孩子溝通,何妨多一點理解,少一點說教?多一點贊美,少一點批評?多一些俯下身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少一些仰著頭高高在上呢?
三
多種方式達到更好效果
教育孩子有固定方法嗎?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現代很多學霸家長更是各出奇招,可見只要效果好,方法越多越好,孩子們都不喜歡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
那么讓我們來看看家長們都用了哪些好方法呢?
沉浸式教育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路很多家長都清楚,但是卻很難做到。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屆的冠軍武亦姝的爸媽就很注意利用平時的假期帶孩子去各地旅游,增長見識的同時,也慢慢把做人、讀書的道理滲透其中,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感悟,這樣的教育比干巴巴地講道理要吸引人的多。
給孩子營造小團體